50多岁的老李,患有冠心病心衰好多年,平时心衰加重了就来医院住几天,这次在家心衰加重了,一下地走路就喘,因为今年新冠肺炎的疫情,说啥也不敢来医院住院,认为医院太危险了,硬生生地在家拖了半个月,实在是喘得要憋死了的感觉时才呼叫“120”来医院。但是到医院就大抢救,所有的药物都用上了,还是无力回天。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性或功能性疾病,心肌收缩力减弱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简单讲心脏就像人体的一个血液供应水泵,24小时不停地把血管内的血液泵到各个组织器官,而心衰就是心脏这个水泵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泵走和回流。
很多疾病都可导致心衰,其中最常见的如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晚期阶段表现,多数是不可逆的。
心衰的表现:
1. 心衰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有的患者表现为心跳快,活动量不大就感觉心慌、气短,活动后感觉特别累;还有的表现为不想吃饭,或者进食稍微多一点就感到肚子胀。
2. 气短和体力差是两种常见的心衰症状。许多病人在活动了短短的几分钟就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甚至连遛狗的力气都没有。
3. 脚和脚踝肿胀也是心衰的常见症状。通常平躺休息一会儿就可以缓解,有时会感到衣服不合身了,鞋不合脚了,而对于持续肿胀,或者体重莫名增加,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4. 心衰常常伴有止不住的咳嗽、气短;平躺时会感觉呼吸困难,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患者常常需要多加一个枕头才能入睡。
心衰的确诊除了典型症状和体征外,主要靠心脏彩超和BNP检查。超声心动图能准确地了解心衰患者的心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等情况。BNP可鉴别胸闷是否是由心衰引起。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管理。
1. 预防诱因的发生
1) 心衰症状加重往往是有诱发因素的,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因素。尤其是在秋冬季节转换以及天气寒冷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节,也是心衰恶化的多发季节,应注意保暖;
2) 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体育锻炼;
3) 避免大便特别用力,这样会加重心肌负荷,诱发急性心衰;
4) 避免饮水较多,避免输液过多、过快等。
2. 监测体重
防止水钠潴留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有重要意义。应该每天坚持测量体重,如果3天体重突然增加2kg,应考虑水钠潴留,应该调整盐与水分摄入以及利尿剂的服用量。
3. 调整饮食结构
轻度心衰患者一般不作严格限制水钠摄入方面的要求,最好低脂饮食、戒烟、戒酒。肥胖患者还应该减肥。对于重度心衰患者要严格限制水钠摄入,一般钠<2g/d,水(包括水果、粥等流质食品)<2L/d。
4. 适度活动
虽然慢性心衰患者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但是仍然要适度活动。建议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5. 规律服药
长期规律规范地服用药物不仅仅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能针对心衰本身的病理生理改变发生作用,减少死亡率与住院率。
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确实应该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所以一些小毛病不需要特殊检查的可以居家口服药治疗。但是如果得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衰、突然间心率下降等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必须尽早去医院就诊,否则拖延最佳的救治时间甚至因此丧命。
医院为了保障就诊患者的安全,设立了专门的发热门诊,医院入口24小时有专人测温和进行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因此入院的第一关即“严防死守”。诊室也保证“一人一诊室”。住院患者更加严格把关,固定一陪护,禁止探视。老李因害怕被感染新冠肺炎而不敢来医院,由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本期专家】
吴蔚,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平院区 心血管内一病房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教授。沈阳市老年学会学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络病专业委员会学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以及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