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1986年《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暂行规定》,规定对新招用的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和职工要缴纳退休养老基金,这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雏形。
1991年,国家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对所有企业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所以说,最初我们的养老保险只能企业职工参加。
从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的养老保险体系,国家才开始出现了灵活就业人员缴费。
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实施。《社会保险法》中明确,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五项保险,灵活就业人员、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企业和职工参保是必须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具有自主性。
2019年4月,人社部《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实施方案》发布,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从60%~300%的基数中任选一个,作为自己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多数地区对灵活就业人员适度照顾是按照20%执行,低于企业缴费的职工8%+用人单位16%的总和比例。
因此,个人缴纳社保的钱数就是缴费基数乘以缴费比例。
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人员参加的都是职工养老保险,但是缴费比例不一样,也就导致相同基数的情况下缴纳的钱数不一样,这种情况会不会产生养老金差距呢?
目前的养老待遇计算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基础养老金跟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挂钩。人们不懂的就是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指数实际上就等于缴费档次,如果我们按60%的社平基数缴费,当年的缴费指数就是0.6。缴费档次实际上就是缴费基数除以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因此,基础养老金跟缴费比例没有关系。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也就是说,个人账户养老金跟退休年龄和个人账户钱数有关。个人账户的钱数是按照每月缴费基数的8%划入的,按照国家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个人账户记账利息,一样跟缴费比例没有关系。
所以,根据养老金计算公式,我们的养老待遇主要跟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有关,和缴费比例的差异没有关系。对于很多人来说,与其找企业挂靠劳动关系,不如自己参加灵活就业人员保险划算。
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实际上基础养老金和社会平均工资有关,个人账户养老金跟缴费基数有关。
由于我们的社会平均工资每年都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慢,一般都在8%到10%以上的速度。如果我们投资理财的话,没有什么无风险的投资理财产品,能够有这样高的收益率。
比如基础养老金,按照60%的基数缴费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按照300%继续缴费可以领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乍一看,可能高缴费基数缴费不划算,可是随着缴费基数的增涨是越来越划算。现在社会平均工资只有5000~6000元,如果未来涨到2万元呢?很明显还是高比例缴费更划算。
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是这样,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个人账户,国家公布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近年来高达7%~8%。所以储蓄的越多、储蓄的越早越划算。
综上所述,个人缴纳社保,还是一开始缴费基数越高越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