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开篇第一章第一节便罗列了音响“发烧”的十大误区,内容如下:
片面追求技术指标为误区之一:只要器材的技术指标已达到高保真水平以上,就不要斤斤计较那小数点后若干位数字的大小、或一两个db数,因为那样做往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小编以为:技术指标很重要,片面追求是为误区。
唯重量论为误区之二:常有这样一种论调,说音响器材素质的好坏,只要看它的重量就能判断,好像唯有重量才是器材优劣的标志。小编以为:素质好的音响往往重量大,素质差的音响往往重量也轻,造成一些人唯重量论,凡事不能太绝对。君不见,某些并非高素质的功率放大器,不是装置了两只形同巨无霸的环形变压器吗?
以价格论英雄为误区之三:1、一些厂商出于商业目的,会在器材的外观和其他附加功能上花费不少成本;2、当音响器材的性能达到一定水准后,它的性能价格比就会下降,也就是说投入即使增加一倍,可能在音质的改善上却微乎其微。小编以为:应当货比三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尽信书本为误区之四:当下有关音响方面的报刊不下十余种,但在大量广告及部分文章中免不了出现一些过度夸大甚至子虚乌有的介绍,往往会造成一些误解,小编以为“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定要依据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一些广告和文章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人云亦云为误区之五:小编以为此误区和尽信书本误区相似,一个尽信书本,一个尽信别人,都是基础不实、实践不深,对于其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应有的判断力。
效果至上为误区之六:这里的效果是指“爆棚”效果,也就是偏重低音效果,小编以前以为低音炮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实在太“澎湃”了,那震撼人心的重低音确实“爆棚”,小编现在家里还有一套“回音壁+低音炮”的组合,效果也尚可,但和小编那套HIFI书架箱相比,听音乐还是更喜欢HIFI音响一些。
口味至上为误区之七:刻意追求某种声音效果,过度突出低音、特别甜或暖的音色等,与效果至上误区相似,HIFI是高保真音响,过度突出某一方面的音色,就偏离了高保真的初衷,对于音响器材而言,它的频率响应不仅要宽阔,还要平坦、均衡,而且声染色少,这才会达到真正的高保真。
器材至上为误区之八:要得到好声音重现,除了器材、软件及音像摆位外,还有房间的声学处理等,缺一不可。小编在前期的《天道》音响浅析中,有网友就指出了,剧中丁元英的音响虽然好,但是房间并没有做声学处理,没能更好地发挥器材的潜力。小编以为这是高阶的“发烧友”应该去追求的,如奇虎360的周鸿祎先生就曾展示过他的私人影院和音响室。
迷信古董器材为误区之九:对于历史上的名机,有些人达到盲目迷信的境地。我们跳出HIFI圈,到手机圈来看一看,因为手机的迭代速度比音响的迭代速度快多了,曾经的一代名机“iphone 4S”到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用呢?相信技术永远在进步,虽然可能中间偶尔退步一下下,当总体都是在前进的。
迷信“补品零件”为误区之十:这是diy及磨机爱好者中间普遍流传的观点。关于“补品零件”,头条老虎180老师也讲过一期视频,观点和本书作者一致,都认为迷信“补品零件”是误区。买的音响器材,已经定型了。若自以为换个零件,电阻电容线材什么的,就能使音质提高,那是自我感觉良好。若真有这么回事儿,厂家用你换的零件能使音质提高,厂家早就换了,产品又上一个档次卖更高的价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