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某环境装备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两个3000万元的投标项目,这是该企业复工复产以来最大的投标项目。说起这次投标,企业财务负责人罗女士感慨良多:“差一点,我们就无法参与这次投标了。感谢税务部门帮我们修复了纳税信用,以后我们一定诚信纳税。”
原来,这家环保企业的员工曾用支付手续费的方式向发票贩子取得了3份虚开的增值税普通发票用于报账。该行为被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查获,依法对其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的行为作出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应纳税所得额调增了,罚款也交了,我以为没事了,哪晓得麻烦还在后头。”罗女士说,就在投标前不久,他们发现“信用中国”上有企业被行政处罚的公示。
“两个3000万元项目的投标,3天以后就要开始了。在‘信用中国’上的处罚公示一定会影响我们的投标资质。十万火急,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罗女士向重庆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寻求帮助。
据重庆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副局长石刘介绍,“信用中国”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企业一旦受到行政处罚,相关信息会同步到该网站进行公示,影响企业参加招投标、政府采购的资格。在“信用中国”网站上,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最短公示期是3个月,最长为1年。
“从2019年4月起,为了保障失信主体权益,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纳税人可以申请纳税信用修复。”石刘说,符合条件的被公示人按照要求准备材料,一旦完成提交,且行政处罚信息已经满足最短公示期要求,经网站主办单位审核通过,就可以撤下公示。
为了尽快撤下公示,罗女士立即准备相关材料,第一时间送到重庆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在核实情况后,税务干部确认企业符合修复条件,出具了《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表》,并积极与“信用中国”的主管单位取得联系,及时传递相关资料。
“9月14日我们向税务稽查部门反映问题,9月16日‘信用中国’审核通过了我们的材料,撤销了公示。正好在招投标开始的前一天,太及时了。”罗女士说。
石刘表示,希望企业能尽早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提高税收遵从度。同时,税务稽查部门将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加强纳税辅导,为符合纳税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畅通“绿色通道”,全力帮助其复工复产。
作者:蒋宜秘 本报记者 贺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税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