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A的投资者,总会面对一个灵魂式的终极拷问:
到底是投稳中向好的大A,还是摇摇欲坠的纳指?
答案好像不需要解释,因为到底是赚钱还是亏钱,看看自己的仓位就很清楚了。
但令人厌烦的是,总是有人喋喋不休告诉你,我们的股市要让股民赚到钱。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不过,这起码验证了一个真理:
股市反着买,别墅靠大海。
01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美股疯狂反弹,纳斯达克从10月底最低的12543.86点,一口气反弹到最高的14423.22点,距离7月份的高位,只差23点。
创下了1980年以来最佳的11月表现。之前一个月因为美债狂跌损失的一切,又奇迹般地回来了。
昨晚,纳斯达克再次上涨,突破7月份的高位。
反观港A,也有过一些跟随,但最终的结果是,别人反弹后,港A勉强跟一下,别人都没开始跌,港A就先跌为敬。
还没来得及搞清楚怎么一回事,就结束了。就像刚起飞,就降落了,最后发现,还是在3000点的地平线上。
多少年了,还在围绕3000点打保卫战。里面厮杀的,失望至极,外面看着的,都快睡着了。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很多人疯狂地怼美股,为美股长牛10几年走向终结找一大堆理由。
找过2020年全球疫情冲击崩美国经济、找过美国通胀危机创记录,找过美联储持续加息收紧流动性等等。
但在一段时间,美股要回调了。然而没多久,人家又蹭蹭往上创新去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也有另外一种观点,喜欢归因于美股公司的回购。
手里有钱,把股票买了销户,所以EPS涨了,公司阿尔法来了。
不过这话细品就很有问题。
咱们很多公司并不缺钱,利润水平也有很高的。
但说分红,没多少;说再投资,股票也没涨。
钱都去哪儿了?为什么自己不学美股那样回购然后注销,让股票涨上去?
你喊那么多利好,你到是去把利好执行出来,让股价涨上去啊!
02
经历过今年大起大落的投资者,大概会明白两个简单的道理:
炒大票,没有经济基本面支撑,那是万万不能碰的。
炒小票,没有美股科技股的先行一步,也是万万不能碰的。
就拿AI热来说,要不是ChatGPT出来,能让昆仑万维的高管高兴到想离婚?
要不是奥特曼发功,那一堆的传媒、影视、广告、教育公司,能够咸鱼翻身,鱼跃龙门?
别说AI真的帮助这些公司实现了降本增效?
更别提有些公司的大模型可以吊打OpenAI。
很多人都喜欢说价值股真的很便宜了,这话确实不假,估值真的已经打到历史的低位,但另外一个拷问就是,价格低就是买入的理由吗?
如果这样,为什么很多不去鹤岗买房子,却拼命挤在北上广深,希望有片瓦遮头,有半尺可以安身立命?
所以,结论就是,如果只是觉得价格低,就忽悠人抄底的,多半刻舟求剑,照葫芦画瓢。如果真的觉得有投资价值,让他们自己买好了。
关于股市何时触底,何时上涨,估计连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都无法解释。
不过,从一些基本的原理出发,也可以明白一些道理。
比如宏观经济。
数据上时好时坏,说白了就是还没有完成出清,还没有筑底成功。
归根结底,无非两个事情。
第一,是需求转弱了。以前可以卖货给有钱的外国人,现在人家不一定从你这买,当然,你可以卖给其他国家,但做有钱人的生意好,还是做穷人的生意好,这个不需要争论了吧;以前可以买货给国内的地产开发商,现在新建楼盘少了,新建的公路桥梁也少了,一下子很迷茫,生产出来的货物不知道卖给谁了。
第二,就是债务问题。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居民也好,有钱也想着先还债,再去干别的。因为衣服可以少卖,馆子可以少上,但债务总不能不还吧?
这两个问题什么时候解决,经济就什么时候触底,整体股市也才能最终走出低迷。
否则,中小票、东西南北中各种题材概念、北交所,依然是市场热炒的方向,因为也仅有这些,还可能够赚到钱。
03
其实我们真不用太纠结老外为什么跑路,更应该纠结的,是大A能不能让人家赚到钱?
抛开那些说不清的问题,在商言商,我们回到基本面--上市公司盈利面来分析。
其实剔除资本市场上的炒作,要让股民赚到钱,其实是要先让企业赚到钱,或者企业有能力将来能赚到钱。而且还得要股民先相信企业将来真的能赚钱。
不能说上头不想搞好股市。
只是赚钱的问题,不是出几条政策就能够解决的,最终还是靠企业自身。
这些年来,上头的改革步伐很快,推出很多新政策,但是效果要么还没这么快出来,要么就是效果有限。
一个市场,须供需两端都配合才能循环起来,从而形成经济。不然没有需求端的埋单,任凭你供应端再怎么努力刺激生产,都是徒劳。
但这个需求去哪里了,怎么找回来?这才是这个市场最关键最底层的问题。
解决了这个问题,到最后,股民赚到钱的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了。
只是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太难,也太需要时间了。
但我们也没有必要绝望,只是等待起来可能会比较漫长。
其实老外也是这样看的。
其实现在的大方向走不走得通,老外也未必看得清楚,因为这确实是一条新路,他们也没有经验。
但他们没那么耐心,所以他们就先离场了,去回报确定性更高的地方先捞一笔再说。
我们喊也没有用。
不过,乐观点看,外资在A股的持仓还有2万亿,每天净卖出也就是几十亿,只是零头而已。
要是真的对大方向没有信心,清仓就是了,为什么不呢?
其实还是舍不得14亿人口的市场钱景,现在看似墙外的花更香,等哪一天咱们的市场景气起来,它们可能跑回来比狗还快。
04结语
最近流传出一个颇受关注的观点,是关于老外如何看待投资咱们的事。
总结一句话,人家就是看你的房地产。
房地产好,就对经济触底反弹有信心,房地产不好,那就暂时没有信心。
这跟咱们说的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相去甚远。
为什么?
其实,站在老外的视角,完全可以理解。
如果要买华为芯片链,人家为什么不直接买英伟达、AMD?
如果要买华为造车链,为什么不直接买特斯拉?
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大A玩科技概念,最后玩成什么样?
最近还流行起了玄学概念。
咱们都未必能理解,让一群白皮肤的人,去理解咱们博大精深的文化,他们内心得多崩溃。
既然如此,去粗取精,看房地产好了。
加上,在中国房地产单边狂飙的20年里,老外可是赚了大钱的,因为人家大量买了地产债。
你负责大兴土木,我负责躺赢收息。
太美了!
他们可能也有傲气,认为你的高科技创新,风险这么大,远不如房地产看得见摸得着,何况要真的投科技公司,人家多的是,没必要冒风险。
当然了,所谓的外资,其实也很多种,欧美资金虽然走了,但中东的资金又进来了。在香港人的语境里,很形象的一个说法,叫“换庄”,即用中东的资金换下欧美的资金。
因为中东国家有石油和钞票,但缺乏工业制造业和科技,我们则刚好相反,所以两者的互补性非常强。
这半年来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这可以说是一盘大棋吧。
所以,巴以冲突,咱们的立场必须中立之余要稍稍偏向阿拉伯世界。
不过,中间的疑虑是不少的。
比如中东的资金能够补欧美的“缺”吗?
实体经济也一样。
这个结论现在还无法下,因为短期内是看不到太大进展的,只能拉长时间再看。
所以,回到标题的问题,咱们还是现实点。
如果房地产债务出清了,行业企稳了,那个时候,大抵就可以相信股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