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创始人第一次开始创业,因为没有经验,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一部分是基于目前已经掌握的资源去创业。
比如,电信运营商的一些高管辞职后,因为掌握了一些资源(技术或渠道)开始做数据营销。
另一部分是基于生活中自己喜欢的某个领域去创业。
比如,中国有很多女性喜欢鲜花,有人觉得一般花店的鲜花搭配不好看,然后创业开了一家鲜花店;有人喜欢吃面包,觉得一般面包店的面包口感和营养都一般,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于是创业开了一家面包店。
这种创业方向就很危险,因为创业是要做出一款能被相对大众市场接受、大家愿意花钱去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然后去服务很多人,而不是仅仅服务自己和周围有共同爱好的一小部分人。
好的创业方向是,发现很多人对某个事情有抱怨,某些需求没被满足,一问周围的朋友,才发现大家都遇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从各种平台后台(百度的关键词规划师、淘宝的生意参谋)的数据验证了这种需求的旺盛程度,且搜索一圈发现目前没有好的产品或服务能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而自己又掌握了一些资源(无论是技术还是渠道资源),于是选择以此为创业方向。
比如,大家去理发的时候发现很多理发店的理发师变了,不好好理发,老是给你推销办卡充值,于是优剪这个品牌就出现了,手艺纯粹、专注剪发,做好一件事。
优剪的理发师在理发的全程“不推销、不办卡、不闲谈”。
有一次,我和朋友交流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这个主题,他说到了优剪这个品牌,我去体验了一次,发现果然他们是不推销、不办卡、不主动闲谈的,于是后来理发基本都是在优剪。
从他们官网查询门店分布得知,他们已经在深圳、广州、上海、武汉四个城市开了170多家门店。
这是一个典型的发现大家的抱怨点去创业的品牌。
当然,发现某个需求没被满足,调研周围很多人都有这个需求,从而开始创业的人也有很多,这里面诞生了很多小爱变大爱的品牌。
比如,凯叔讲故事。
凯叔发现自己家的宝宝睡前不听他读绘本、讲故事是很难睡觉的,和周围的宝爸宝妈交流,发现很多朋友家的宝宝都有这个问题,于是以此为创业方向,创立了凯叔讲故事。
目前凯叔讲故事是国内最大的童年故事品牌,包含哄睡故事、唤醒故事、日常故事、传统故事、节日故事、优质绘本故事,0—10岁各年龄段宝宝喜欢的故事应有尽有。从满足自己家宝宝的需求,到满足上千万宝宝听故事的需求,这便是小爱变大爱。
注意
判断一个最小可行性产品是否成立的一个很简单的标准是,受众是否愿意花钱来购买这种产品或服务。
如果发现这个产品原型只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大众需求(也就是伪需求),没有人愿意付费购买,那它就是不成立的。
如果有不少受众都愿意花钱来购买这种产品和服务,那就说明这个MVP(最小可行性产品)是成立的。
这时候就要开始找对冷启动阶段以小博大的渠道了。
以小博大是指以小的成本博取更大的收益。
刚开始创业,在没有太多的人、钱和其他资源的情况下,冷启动以小博大是一种特别好的方式,但是渠道不对,一切白费。
冷启动以小博大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贴吧、论坛、抖音、知乎等这些生产内容的平台。
但是这些冷启动渠道不一定都适合自己的企业,需要去测试。
例如,在知乎上做冷启动以小博大。
选话题的时候要注意,选大话题,不要选小话题。如果一个话题很热,那就可以作为冷启动以小博大的渠道,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话题的关注量低于10000个关注者,说明这个话题的关注热度不够,并不值得花很多精力在这个渠道做冷启动。
举两个例子:
假如你创业的方向是做网络营销培训,发现知乎上这个话题有87814位关注者,你在这个话题底下写下精彩回答,吸引一批粉丝后,通过服务这批粉丝,给他们提供好的网络营销线上或线下课程来变现。
如果你是提供装修服务,在知乎上,装修这个话题的关注者数量达到了3165032个,那也可以在这个话题底下做回答。
回答的时候注意技巧,就可以吸引很多粉丝,然后通过给这批粉丝提供好的装修服务来变现。
再举个冷启动以小博大阶段一个月做到500万元以上营收规模的例子:
我认识的一家做旧房翻新业务的创业公司,他们招聘了两个会做内容的高级新媒体人才,但是他们不是以我们熟知的微信公众号去做内容,之后变现的方式做冷启动,而是从知乎着手。
这背后的逻辑是:
2016年才开始做一个全新的微信公众号,然后靠做很长的精品内容涨粉,再去卖旧房翻新的服务就比较晚了。
大众对长内容没有耐心,而且很容易在上百万个微信公众号里淹没,但在知乎上就不一样了。
知乎是个问答社区,并且知乎的用户比较有耐心,更喜欢优质的长内容。
而旧房翻新涉及的内容太多了,于是他们就去知乎上把关于装修和旧房翻新的话题都回答了一遍,并在回答里和其他位置(比如简介和个人主页的顶部位置)留下吸引关注公众号的引子,这样通过知乎内容营销的方式往微信公众号导流。
他们的微信公众号在短时间内涨了几万粉丝,并且这些粉丝是通过看优质长内容被吸引过来的精准粉丝。
这个时候他们没有急着通过旧房翻新的服务来实现商业变现,而是和其他粉丝属性相同的微信大号做互推,通过相互推荐的方式,公众号粉丝数很快到了十几万。
有了这十几万粉丝,再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优质长文章的效果就比较好了,因为总有一定比例的粉丝会把公众号的文章和旧房翻新的案例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自己的朋友,这样就可以持续吸引精准粉丝。
最后,他们开始通过推送软文和案例的形式拿到预约上门洽谈的潜在客户号码,最终实现商业变现。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走出了一个完美的冷启动以小博大的路线:
先通过在知乎上回答相关精准话题,利用优质内容往公众号导流,而不是直接通过公众号导流。
有了基础的精准粉丝数量之后,他们开始用和其他相同属性粉丝的微信公众号互推的方式把粉丝量做到十万量级,最后靠软文的形式来实现商业变现。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月营收500万元以上,他们内部很高兴。
然后该公司被嗅觉灵敏的投资人发现,投资人一看数据,以很小的成本做到月营收500万元以上,于是投了他们一笔钱,希望他们能快速地把规模做起来。
但是,他们很快就有点郁闷了,因为次月他们营收有了下降趋势。原因很简单,积累了很多精准粉丝,通过1—3次内容实现了商业变现,也就是能变现的就变现了,不能变现的也很难变现了。
涨粉慢,变现快,导致蓄客跟不上,冷启动的优势就是不需要多少资源就能把事情做起来,劣势就是天花板太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