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马克思给经济危机下的定义:
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商品经济)里,由于生产相对过剩而引起的危机。
再来看看资本主义经济学给经济危机下的定义:
经济危机,是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全世界经济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两者对经济危机的表现描述的是一样的——商品大量积压,大量企业倒闭破产,工人大量失业,财政收入下降,老百姓生活水平降低。
两者的定义不同,但是对经济危机的表现描述一样。大家能看出来两种定义差别在哪里吗。
学习的要领就是吃透定义,把握准概念,思路要清晰。
先解释马克思的定义。
马克思的定义,先把经济危机定死在市场经济里,即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出现经济危机,自给自足和计划经济都不能出现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特有危机。
这就好比月经不调,是妇女特有的疾病,男人不能有。要给男人诊断出来月经不调就闹笑话了,庸医一个。
这个定义,把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说明得很清楚,是由于生产相对过剩引起的。
这就是说,由其它原因引起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
这个定义,就能让我们清楚知道什么是经济危机了。
在市场经济里,由于老百姓的收入低,购买力不足,资本家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积压,这就是相对过剩。相对过剩不是绝对过剩,不是老百姓什么都不缺了,有车有房有吃有喝了,造成商品卖不出去了,而是老百姓缺东少西,但是买不起,造成的商品卖不出去。
相对过剩出现,商品卖不出去,资本家就不能继续生产,就要关门,这就造成大量企业停产,减产,或者倒闭破产,大量工人失业,收入下降,生活水平下降,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下降。这就是经济危机。
如果来大洪水了,工厂都被冲垮了,庄稼都被淹死了,工人都失业了,很多人都饿死了,这个是不是经济危机?不是,因为这不是生产相对过剩引起的,而是生产力被外力破坏,生产不足引起的。要严格把握准定义。
好比两个人都死了,一个人是因为肠道被堵塞了,吃东西下不去胀死的,一个人是因为没有饭吃饿死的,这两个人虽然都死了,但是死因不一样,就不能用同样的办法治。前面的人得病了,应该给他药吃,动手术,把他的肠道打通。后面的人没有病,身体是健康的,不要给药吃,也不要动手术,给饭吃就行。
经济危机就是产品流通不畅被胀死的。这就是病。
中国六七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经济也困难,也饿死人,可是这是经济危机吗?不是。这是生产力低下,生产不足引起的,不是有东西而老百姓买不起引起的,计划经济是免费供应,不存在买不起的现象,所以不是经济危机,不是病,不需要治,把生产力提高,多生产出来东西,增加供应就解决了。
而经济危机靠提高生产力能解决吗?不能。越提高生产力,生产的东西越多,相对过剩越严重。肠道不通,吃得越多胀得越厉害。经济危机是生产关系的病,要改善生产关系才能解决。中国六十年代的经济困难是生产力的病,不是生产关系的病,生产关系是健康的,提高生产力,多生产出来东西就能解决。
虽然表现一样,经济都困难,但是原因不一样,解决办法也不一样。明医看病,能通过症状仔细分析病因,不同的病用不同的药。而庸医看病,只看症状,症状一样就以为病因一样,就用一样的药。只要肚子疼就认为是得痢疾了,就用痢疾药。那个人肚子疼就是得了痢疾,你肚子疼肯定也得的是痢疾啊,有错吗?振振有词。
温铁军曾经说中国六十年代的经济困难是经济危机,这是给男人诊断出来了月经不调。
市场经济社会同时存在两种病,一是生产关系的病,肠道堵塞,商品流通不畅,二是生产力不足,不能满足全体人民的正常生活需求。但是因为商品流通不畅,所以第二种生产力不足的病表现不出来。这两种病要先治生产关系的病,让流通通畅了,才能治第二种病。计划经济就是治第一种病的。一个市场经济社会变成计划经济后,免费供应了,没有买不起的了,流通渠道就通畅了。这个病治好后,生产力不足马上就会暴露出来,产品不足,供不应求,只能发票限量供应,所以计划经济的重点就是提高生产力,多生产东西。
资本主义经济学给的那个定义,掩盖了经济危机产生的范围(市场经济里),掩盖了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相对过剩),只浮浅地描述经济危机的表面现象(经济下降),这是把所有的经济困难一锅炖,都视为经济危机,目的是掩盖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病——其生产关系的弊病——以保护私有制市场经济。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