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
2019年3月,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这是网络短视频领域首次尝试开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也是“青少年模式”以“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形式首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
过去4年间,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的指导下,“青少年模式”经历了数次迭代升级,应用范围也从短视频平台延展到网络直播、长视频、社交等主流内容平台,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沉迷和不良信息影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那么,与过往相比,此次《指南》对未来“青少年模式”的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以及APP的“青少年模式”又将如何适应调整?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青少年模式”建设或将怎么变。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研究中心
数据采集、分析:罗韵
设计: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