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苹果正在推进microLED屏幕显示技术的消息越来越多,并且又在本周申请了技术专利。
在解释什么是microLED之前,相信很多朋友对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技术是一头雾水。什么LCD、LED、OLED、QLED、miniLED、再到microLED,它们都是什么,有什么不同?这些名词在我们选购电视的时候尤其让人犯懵。
今天我就试着把这些显示屏技术给您解释清楚,咱们现在开始。
先来说LCD。乍一看,和其他各种“LED”显示屏技术相比,LCD长得最特殊,也最传统,它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液晶”显示技术。当然,液晶电视这个词儿在目前商家的宣传当中越来越少了。
为啥?因为显得不高级。“液晶电视”听起来就比什么“量子点电视”在气势上弱了很多。
但是这里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目前液晶显示器依然是市场上最最主流,也是最最成熟的产品。很多显示技术叫xxLED,但其实他们本质上还是LCD。为什么会这样?
咱们先来说说液晶显示的原理。
每一台液晶显示器,基本上都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叫做背光模组,在整个显示器的最后面负责照明,说白了就是整个显示器的光源,没有它显示器就像没有手电筒的深夜。
另一个部分就是液晶显示模组,它是一个三明治结构,最里面和最外面的“面包”分别是玻璃基板和偏光片,玻璃基板负责为整个屏幕结构提供保护和骨架支撑,偏光片用于导光,把背光模组发射的光线均匀地铺洒在整个屏幕上。
它们中间夹着的就是最重要的液晶显示单元。它由液晶和彩色滤光片组成。彩色滤光片就是一层透明薄膜,上面涂着红绿蓝三种颜色。液晶在电的驱动下,会改变形态,让光线在液晶层中发生不同的透射变化。
简单来说,液晶的作用就有点像百叶窗,我们在三扇百叶窗前,分别挂上红绿蓝三幅透明窗帘,就可以通过调节这三扇百叶窗的开启和关闭,让不同量级的光线通过红绿蓝三基色的窗帘,从而混合出所有我们想要得到的色彩。
从上个世纪的黑白液晶计算器,到如今超大屏幕的彩色电视机,液晶技术进化得相当成熟。不过也开始被挑剔的人们所诟病。
液晶显示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黑。
刚才我们说到,由于液晶本身不能自己发光,所以液晶显示器必须依靠背光模组来辅助发光。
从你打开电视机的那一刻开始,无论显示什么画面,它要都一直亮着。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显示的画面是纯黑色,那么液晶显示器能够显示的,只能是深灰色,这就是漏光现象。因为液晶无论如何没办法完全阻挡住背光模组的光线,就像生活中的百叶窗一样。
显示器的漏光现象
这在展现夜间场景的时候就极为影响观感,传统液晶显示器在展现类似“夜空中的一轮明月”这种场景时会极其吃力。因为背光模组始终均匀发力、火力全开,月亮是够亮了,但是夜空就不够黑了,导致天上的星星完全被光污染吞没,月亮周围也会出现一大片光晕。
为了最大限度缓解这种现象,显示器厂商想了很多办法。
比如分区背光技术。
厂商把整个显示器的面板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配备一个背光模组独立提供光源。需要明亮的月亮?那就打开月亮背后的光源,需要漆黑的夜?那就调暗夜空背后的光源。
但是这里还是有个问题不知道您发现了没有?
一轮明月的正中心正好有个背光模组,那感情好。但如果画面当中月亮的位置正好在横跨两个背光模组,那么发光的位置还是会有偏差,为月亮提供的光还是会污染周围的星空。
解决的方法看上去很明显了,那就是尽量增加背光模组的数量,从一个光源变成四个,从四个变八个,现在高级的液晶电视的分区光源可以达到上千个。
所以关键点来了,在我们主流的消费市场,我们能够买到的电视,绝大多都是液晶电视,所谓的LED、QLED(量子点电视)、miniLED等等,其实都是厂家为了区分自家产品在背光模组上的技术特色,而使用的宣传手段,它们本质上都是LCD。只不过采用了不同形式的LED背光模组,以及不同数量的分区光源。
但我们要知道,现在主流的4K电视机,3840x2160的分辨率,意味着电视上一共有800多万个像素点。在800多万的像素面前,几千的光源数量依然差着好几个数量级。
就在液晶显示器一筹莫展的时候,OLED显示技术诞生了。
这个OLED和之前说到的那些个xxLED都不一样,它叫做有机自发光二极管。它发光靠的是位于正负电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涂层——当有电子穿过有机物时,它会对发光薄膜上的有机物产生被称为激发作用的机制,进而使得有机物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换句话说,它不需要背光模组,只要通电就可以自己发光。
用专业一些的说法,所有液晶显示器的发光原理都叫做光致发光,也就是要先有光给它照个亮,它才能通过反射光线看起来发光,有点像反光背心,晚上看着挺亮,其实自己不发光。而像OLED这种,叫做电致发光,给电就亮,自己发光,就像灯泡一样。
OLED的发光原理完全解决了漏光的现象,而且光源完全是像素级一一对应的。画面上该不亮的地方就像关了灯一样,完全不亮。
这就让OLED显示器可以做到近乎无限的对比度,在明暗对比的场景下表现力极强。而且因为不需要背光模组,显示器可以做到极其纤薄。一台OLED电视的整机厚度可以做到5mm以下,看上去真是科技感十足。
奇怪的事情又来了,既然OLED这么厉害,为什么市面上OLED电视很少呢?这是因为OLED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寿命。它的核心部件有机自发光材料使用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显示偏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会出现“烧屏”的现象。
就是如果OLED显示器长时间固定显示某一种图像,那在显示器上就会出现永久的“烙印”,比如显示位置相对固定的电视台的台标,理论上就有可能对OLED电视造成永久伤害。
那手机用的也是OLED屏幕,为什么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呢?
这是因为手机的寿命短啊!大多数人的手机都会在5年内更换,没等OLED屏幕寿终正寝,手机就卡了、屏幕就碎了、双11就来了。而电视正好相反,大多数家庭的电视更新都是5年起步,时间一长,OLED显示器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
大尺寸OLED电视本来价格就高,还有寿命担忧,显然不被市场接受。因此液晶依然是电视、电脑显示器的主流技术。
最后就是microLED,它和OLED最大的区别是发光材料,OLED采用的是有机物薄膜,而microLED是无机微型小光珠。
它的前身是那种户外大型广告墙。由一颗颗无机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点阵,离远了看还行,离近了看那真的是一个个小灯泡,颗粒感十足。
所以microLED的技术突破,就是要把这一个个的小灯泡进一步微型化。因为材料特性不同,它比OLED的屏幕寿命要更长。但缺点是,生产工艺要复杂太多,价格当然也会更贵。
总结一下,LCD、OLED和microLED,这三种屏幕技术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技术流派。microLED至今还没办法量产,OLED是手机屏幕的代表,LCD是电视和电脑显示器的主流,目前泾渭分明。
至于miniLED和QLED,在消费级市场它们本质上就是LCD液晶,只是在背光模组上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方案。
现在您知道,挑选液晶电视,厂家天花乱坠的概念听听也就罢了,需要好好看看的是,它在大光比的夜间场景下的实际表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