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激烈程度有目共睹,学生只有考出更高的分数,才能在报考环节占据优势,虽说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学生唯有拼命努力,但有时候,选择可能要大于努力,比如填报志愿环节。
学生的高考分数,决定大学级别,而专业则决定就业率以及职业方向,专业选好了,可以提高大学幸福指数,毕业后也不用担心就业问题,如若专业没选好,即便是名校生,可能也要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读书,将来考入理想的大学,而高校的职责是培养各类专业型人才。
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高校需要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合理调整专业的招生人数,对于人才饱和或者夕阳西下的专业,高校会考虑取消,对于行业缺口较大的专业,也会不断开设,加快培养人才的脚步。
教育部门也会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将新增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专业,并淘汰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专业。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未来将重点培养四类专业人才。
第一类是新工科相关专业,主要包括:AI技术、智能科学、大数据、物联网工程等,这些专业型人才将是未来新工科领域的发展主力,国家将在一些理工类大学全面开设相关专业,2023届考生要知晓,如若对此类专业感兴趣,可以作为报考目标。
第二类重塑新文科类专业,与理工生相比,文科生的而就业率要低很多,很多文科类专业,大学只能学到基础知识,且偏理论,没有太大实践价值,文科生的整体工资也不算高。
因此不少高校将撤销就业率低的文科专业,同时增加外交学、法外学等涉外人才专业培养,据了解,很多外语类院校,将重点开设此类专业,增加了未来的就业机率。
第三类将推进新农业专业建设,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看来,农学属于冷门专业,就业面较窄,并不想报考,就连中国农业大学也面临招生难的窘境,为了解决这一现状,相关部门将在农学方面进行政策倾斜。
还将新开设智慧耕地、生物育种、种子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此类专业会根据实际的人才缺口进行按需培养,避免出现人才过剩,甚至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第四类将建立全新的医学类专业,在现有医学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升级,除了有医学生之外,还会增加医学器械的研发和维护相关人才的培养,并与工科进行完美结合。预计在未来两年内,部分高校会增设并重点培养,考生们要知晓。
填报志愿不只是选择院校和专业那么简单,其中涉及很多问题,学生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报考,不要看到热门专业就跟风报考,也不要看到所谓的冷门专业就避而远之。
因为专业没有绝对的冷门和热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如若哪个行业急需专业型人才,国家也会进行调整,对相关专业大力扶持。
学生读大学的最终目的是就业,而专业是大学生求职的基础,也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学生在报考期间,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可以优先考虑那些朝阳行业,以及新兴行业,尤其是国家将要重点扶持的专业,未来发展不会差,工资待遇也更加可观。
当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只是第一步,专业再好,如若学生不好好学习,没有领悟专业精髓,毕业后同样得不到企业的认可。
因此,学生不能将大学看作学业的终点,大学生也是学生,首要任务就是读书,同时还需培养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根基。
筛选专业,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首先要考虑个人兴趣爱好问题,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也更具专注力。
其次要对比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这里需要注意人才饱和度问题,有些专业看似热门,实则市场需求已经饱和。
最后可以听取过来人的意见或建议,他们对于不同专业的学习难度,以及就业情况比较有发言权,学生可以适当进行听取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