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二年级,昨天放学回来手里拿着两支颜色鲜亮的自动铅笔,一进门就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今天好幸运啊,我捡了两支笔!”看着那两支新崭崭的笔,我故意说:“捡到笔应该交给老师!”
女儿说:“呃,我是在咱们家小区门口捡到的,不是在学校捡到的。”我看着女儿一本正经撒谎的样子说:“如果这两支笔真的是你在大门口捡的,那你跟我一起到小区门口看一下监控,看看是哪个小朋友这么粗心把这么新的铅笔丢了。”
女儿看我盯着她的眼睛认真的样子,又看看手里的自动铅笔,慢慢地脸上的笑容全部褪去,低下头说:“好吧,这自动铅笔不是我捡的,是我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两块钱一支,我一共花了四块钱,我拿了五块钱出去,还剩一块钱在我口袋里。”
看着女儿自己说了实话,我对她说:“这个自动铅笔这么漂亮,你一定特别喜欢吧?买铅笔不是坏事,你没有必要自己悄悄拿钱去买,也没有必要撒谎。既然零花钱给你了,你就有自由支配的权利,但是你现在还太小,所以用钱之前必须告知一下妈妈你做什么,只要是合理的要求我们都会支持你的!”女儿听了我这样说,就向我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撒谎。
在妈妈群里聊起这件事来,很多妈妈都跟我一样感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自己心目中听话的小可爱,变得喜欢耍心眼,并且也变得爱撒谎起来。我们都不是佛系父母,说完全不生气那是假的,但如果冲着她发脾气,难免又是一顿鸡飞狗跳,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破坏了亲子关系。
孩子为什么会变得爱撒谎呢?
孩子爱撒谎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吗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过本地一个电台节目,节目录制中主持人采访到场的爸爸妈妈一个问题:自己孩子身上的什么毛病最让人不能容忍?十位到场的家长,有八位都表示,自己最容忍不了孩子撒谎。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孩子毕竟是孩子,对于深刻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来说,他是否撒谎一眼就能看出来,最重要的是,很多时候明明事情已经暴露,可是孩子却仍然死鸭子嘴硬打死不承认,让人无比崩溃。然而,“撒谎”这个毛病是不是真的很恶劣呢?
美国多伦多大学儿童心理学专家李康教授和他的团队,曾经针对儿童撒谎问题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测试了1200名2-6岁的儿童的撒谎问题,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
他们先是跟这些孩子玩了个竞猜游戏:抽出一张扑克牌,让孩子们猜扑克牌的点数,如果猜对了就会获得一份惊喜大奖。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找借口离开一会儿,离开前叮嘱孩子千万不要偷看卡片。可是,研究人员一离开,隐形摄像机就拍摄到90%以上的孩子在5秒内就犯规了。等研究人员回来后,询问大家在自己离开时有没有偷看卡片时,只有一个孩子承认自己偷看了。
试验结果证明,无论是性别、国籍、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家教等方面如何不同,孩子撒谎这件事,都是一个普遍性现象。而且最终的研究发现,2岁孩子中,就有30%会撒谎,到了3岁,撒谎率达到50%,4岁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撒谎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内心稍显安慰:原来天下孩子都一样啊!既然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你还会认为这是最不可原谅的错误,揪着这个毛病不放吗?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就会问了,那么我们就任由孩子撒谎不管不问吗?当然不是,但是在想怎么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问题,孩子撒谎是不是很坏的行为?
孩子撒谎不一定是坏行为前几天带三岁的儿子出去,出门之前说好了不能让抱,他愉快地答应了。可是出门没多久,他就开始说累了,看我没反应,他又开始找别的借口,说自己脚掌疼,我依然无动于衷想看他接下来会怎么说。又过了一会儿,儿子问我:“妈妈,你累吗?”我说“累啊”,儿子说:“那我抱抱你吧。”我:“怎么抱?”儿子:“你把我抱起来,然后我紧紧抱住你。”我。。。。。。
从这一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孩子为了给自己的撒谎找到完美的措词,想了很多办法来试探我的想法,当我表现出坚持原则的态度之后,他又开始大量动脑,编织更合理的逻辑,试图把虚构的故事串连起来,让谎言看起来能够行得通,并且还得牢牢记住这中间的过程,以免忘记之后显得前后矛盾。
孩子为了达到想要目的,先是示弱,后是动用“糖衣炮弹”,前面对妈妈的“关心”其实都是为了后面引出想要抱抱的目的所做的铺垫,然后跟我打了一场心理战,不停地揣测我的想法和情绪,再营造出更自然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若无其事地隐藏自己的私心。
在孩子撒谎的过程中,他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自我控制能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锻炼。简单来说,越会撒谎的孩子反而越聪明。
所以当你的孩子开始撒谎,不要惊慌,你应该意识到,这只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什么类型的谎言不能原谅
虽然越会撒谎的孩子越聪明,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谎言我们都要支持,有些触及到法律底线、涉及到人品、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的谎言肯定是不值得原谅的。
孩子的谎言可以分为5种:李康教授在《儿童为什么会撒谎》的研究中,把小朋友们的撒谎类型分成五种:
第一种是在2-3岁,白色的谎言,为了客气而说谎。
第二种是在3-5岁,橙色的谎言,为了拍马屁而说谎。
第三种是在5-7岁,蓝色的谎言,为了集体而说谎。
第四种是在7-9岁,黄色的谎言,为了谦虚而说谎。
第五种是9岁以上,黑色的谎言。即为了自己而撒谎。
前四种谎言,都是属于“无意识撒谎”,并非涉及到孩子的品德问题,也不应该判定善恶范畴,所以家长无须纠正也不用放在心上。
只有第五种谎言是属于“有意识撒谎”,家长一定要注意。什么叫“有意识撒谎”呢?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
朋友家孩子今年10岁,朋友为了让孩子做作业方便给孩子买了一个平板,平时没有给平板下载过游戏,突然有一天朋友发现平板上多了几个游戏,并且每一个游戏都已经到了十几级的关卡,朋友才知道原来孩子一直在悄悄背着自己玩游戏,于是把孩子狠揍了一顿。
后来孩子经过分析发现,游戏之所以会被爸爸发现是因为他玩过之后没有及时清理App,于是就每次玩之前把游戏下载好,玩完了把这个APP删除了,等下次再玩时再下载。后来又被发现,是因为明明平板下午还是100%的电量,到了晚上睡觉前就电量报警了,结果又把孩子揍了一顿。
在反反复复斗智斗勇较量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明白,要想玩平板,就在玩前后记住下载和删除要用的APP、保持玩前后平板的电量多少、还要记住平板所放的位置,才不会导致玩游戏之后被发现。
在一次次被教训之后,孩子学会了撒更多更高级更完美的谎,这就是典型的“黑色谎言”。一开始发现孩子的不良现象,朋友没有积极了解孩子心理,跟孩子做正面的沟通,而是简单粗暴揍一顿了事,看似表面上起到了短暂的效果,实际上却让孩子更加变本加厉地撒更大的谎,起到了更加严重的反而效果。
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改掉“黑色谎言”的习惯呢?
01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小骗子”的标签
孩子从婴儿时期起就喜欢用一些小的“骗术”来吸引家长,比如假哭或者是装笑。等他再长大一点,很容易把想象的内容添加到实际的语言当中,比如有的孩子想象自己去过某个地方,就会在聊天的过程中跟别人说“我昨天去了某某地方”,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支过。再大一点,孩子犯了错,为了逃避责任,在父母问起时就会撒谎说不是自己干的。
这些其实都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行为方式,而不是他本身的性格特征,千万不要因此给孩子贴上“爱撒谎”或者“小骗子”的标签,也不要一本正经地问责,这样容易把简单的撒谎夸大为道德层面的问题。当你常常说孩子是个“小骗子”的时候,孩子也许真的就长成了一个爱撒谎的“小骗子”了。
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撒谎”这件事上,更应该放在引导孩子关注诚实的重要性,用平常心去和孩子对话,深入了解到孩子谎言背后的诉求,然后对症下药。
02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树立权威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从孩子出生开始,TA就有一种本能,那就是取悦TA面前比较权威的人。
当然,我要说的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并不是说让孩子害怕你,你说什么孩子就得听什么,而是要在发现孩子说黑色谎言时,适时地制止他的说谎行为,并明确告诉他原因。与此同时要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道歉,尊重并认同孩子正当的要求,对孩子的认错表示原谅和表扬。
03家长自己杜绝撒谎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说过:“如果不想让孩子出现撒谎的行为,家长最好从自身做起。”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从父母身上复制过来的,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父母就要先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很多时候孩子听不进去父母的一些大道理,但看得见父母的言行举止,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会说谎的孩子并不是个坏孩子,相对别的孩子来说他反而更加聪明、更加善于动脑,但是父母要善于去分辨和引导孩子的撒谎行为,找出正确的方式,避免孩子的“黑色谎言”。也希望家长对孩子能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带动他,使他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