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路径似乎已板上钉钉。
《华尔街日报》和投行高盛日前先后表态,9月美联储将加息75个基点(BP)。高盛将9月和11月加息的预测分别从50BP、25BP提升至75BP、50BP,认为年内美国的利率水平就将接近4%。
一个被视为美联储的“传声筒”,另一个则是美联储“旋转门”,由此继续激进加息很有可能,显然美联储不希望再削弱自己的信誉,并将以前置性加息抗击通胀。
目前中美利差已经扩大至近60BP,人民币兑美元逼近7关口。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方面对记者表示,美国经济数据强劲,美联储需要继续加息。虽然欧洲央行刚刚宣布加息75BP,但也不太可能持续提振欧元。而欧元在美元指数中的占比近60%,亦即美元还将继续走强。
美联储“服软”还早
对美联储9月加息的预期可谓一波三折。
在7月FOMC(联邦储备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75BP的加息幅度“异常之大”,随着政策收紧,放缓加息步伐可能是合适的。他还称,加息的全面影响尚未显现,FOMC将对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和通胀数据做出反应,而不是只专注于通胀。
高盛美国首席经济学家哈哲思(Jan Hatzius)表示:“我们当时的解读是,鲍威尔倾向于停止异常大幅的加息,以降低过度紧缩和意外引发衰退的风险。”
美股因为这一“服软”信号而大幅反弹,标普500指数一度自6月低位大幅反弹近20%。但狂欢仅仅延续到了8月26日——鲍威尔当天在全球央行年会上称:“我们必须坚持加息,直至大功告成。历史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通胀的就业代价可能会越发高昂,因为高通胀在薪资和价格制定中变得更加根深蒂固。”这导致美股暴跌,美元、美债收益率攀升。
自那以后,机构对9月加息50BP还是75BP莫衷一是。直到当地时间9月7日,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发文称,“美联储将在9月加息75BP”。根据Fedwatch,目前市场预计9月加息75BP的概率已经飙升至82%。
“7月核心通胀率和整体通胀率走软,8月可能也会如此。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元走强以及供应链中断情况大幅改善,正给商品行业带来通缩压力。劳动力市场的调整仍在继续,但仍处于早期阶段,薪资增长尚未出现令人信服的放缓。GDP增长似乎仍处于低于潜在增长水平的轨道上,这是由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的,而国外增长的消息更糟了。”哈哲思表示,上述因素都不支持美联储大幅加息。但他也认为,这些仍不足以令美联储放缓步伐。
“我们从美联储官员的评论中看到,这种进展还不够统一,也不够快,因而不足以让他们满意。”他称,美联储官员曾表示,尽管就业岗位减少,但仍非常高,招聘仍非常强劲。
上周刚公布的8月非农数据也显示,美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31.5万,虽然远低于7月,但高于预期的新增30万。历史新低的失业率终于拐头向上,从3.5%上升至3.7%,不过,部分原因可能是劳动参与率从62.1%上升至62.4%。
也可能是因为去年“通胀是暂时性的”这一预测过于离谱,随着目前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在捍卫信用方面的挑战越来越大。全球最大债券机构品浩(PIMCO)北美经济学家卫艾婷预计,美联储今年将进一步大幅加息,然后保持利率不变直至2023年,即使其间美国经济放缓。尽管7月通胀数据比较温和,但美联储官员不急于宣布已成功遏制通胀。
Vanguard亚太首席经济学家王黔也对记者表示,市场过度乐观了(早前市场已经开始为2023年上半年降息定价),明年美联储将加息至少到4%。
美元仍将持续走强
加息预期下,近几周,除了美元,亚洲货币、全球股市、债市都在下跌。
美元指数在9月7日一度突破110.7,续创20年新高,收盘回调0.3%至略低于110,但年初至今累计涨幅已达15%。
瑞银方面对记者表示,最近一波涨势进一步推高本已过高的美元估值,欧元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应为1.36美元,但目前汇率不足1美元。短期内美元仍受到多个利好因素支持,包括:美国经济数据强劲,美联储需要继续加息。美国就业市场仍然紧张,最新公布的8月ISM服务业指数上升至56.9,不仅优于市场预期,更高于55水平,反映出经济增长温和。过去3个月,商业活动数据一直在上升。
美元估值可能持续维持高估的另一关键因素是欧元,其在美元指数中的占比近六成。瑞银认为,即使欧洲央行大幅加息,也不太可能持续提振欧元。虽然欧洲央行官员最近言论更鹰派,但机构预计,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将主导欧元表现,尤其俄罗斯上周决定停止通过“北溪1号”管道向德国供气之后。另外,欧盟能源部长们本周将开会讨论遏制燃料价格上涨的应对方案,机构预计到今年末欧元对美元将进一步下跌至0.96。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佩里(Joe Perry)对记者表示,美元指数此前打破下降楔形,并在上周四(9月1日)创下近期新高109.98。上档阻力先后有110.59、2001年9月以来阻力位111.31、近期通道的上轨趋势线112附近。美元指数仍可能有向上突破的动能。
中美利差扩大令汇市承压
截至北京时间9月8日19:00,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3.248%,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盘报2.649%。中美利差倒挂幅度已经扩大至60BP附近的高位。
利差可能短期内仍将扩大,事实上,美国的收益率曲线也已倒挂,短端2年期美债的收益率已经攀升至3.5%附近。中国央行继8月15日下调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10BP后,22日下调LPR(贷款报价利率), 债券交易员当时被逼空,而后大举涌入利率债并推低了利率。渣打东北亚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丁爽此前表示,10月预计MLF仍可能下调10BP,2023年底前存款准备金率保持不变。
亦有国内银行债券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国债收益率趋于下行,一旦10年期收益率回升到2.7%附近,交易员都将倾向于加码买入,因此收益率很难大幅回升。
在中美利差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人民币持续承压,并逼近“7”整数关口。截至北京时间9月8日16:30,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6.9639,较上一交易日涨76个基点,截至当日19:10,离岸人民对美元报6.9548,同样较前日走强。“但这是在央行出手缓冲贬值势头后的结果,当天中间价相较模型预测值调强了近400基点,维稳的信号较为明显。”某外资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9月5日,中国央行已宣布自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从8%下调至6%),意在加大美元供给以缓冲美元的走强力度,支持人民币。但交易员认为,相较境内美元/人民币日均350亿美元的交易量,此举释放的150亿美元主要是具有象征性意义。
渣打大中华区宏观策略总监刘洁告诉第一财经,近期人民币破7的可能性比较大,主要由于中美货币政策的背离、强美元的趋势可能持续、中国贸易顺差随着外需减弱可能进一步下降。但她也提及,“人民币对CFETS一篮子货币仍然保持在接近102,比历史平均值还高了大概6%,比年初时下跌不到1%。这说明人民币只是相对美元贬值,而相对中国其他主要贸易对手货币仍维持在数年甚至数十年高位。”由于比较强势的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提升,渣打表示仍维持中长期看好人民币。
同时,刘洁称,中国央行仍有众多管理汇市预期的工具,包括增大离岸央票发行规模以小幅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增加空头的成本;进一步下调外汇储备准备金率100~200BP,抑制南向债券通投资规模等。但她并不认为央行会重启逆周期因子,或对银行远期售汇征收20%的风险准备金,因为这些措施应当在人民币明显超跌且估值明显低于基本面时才会推出。
“人民币中间价已连续12天明显偏强。逆周期因子无法解释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大的偏差,这一方面显示了央行的维稳信号,另一方面市场也希望看到一个虽有偏强信号但仍可被现行定价模型解释的中间价的回归。”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