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发现网上流传的各种互联网大厂各级别待遇的数字偏差较大,常常有人拿着三五年前的薪资水平说事,很容易误导互联网新人。事实上,随着 GDP 和互联网行业本身的增长,大厂的总体薪资一直都在提高,几乎是每年 10% 的幅度。最近一段时间,我业余生活的一大乐趣,就是在「脉脉职言区」看大家晒的 offer,所以顺手总结了一下。
好了,废话不多说,一图胜千言:
表格中,包含了绝大多数互联网大厂,包括 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美团点评、百度、京东、滴滴出行、网易和快手。不排除有很极端的收入情况,但至少能囊括 95% 以上同职级的收入。当然,从规模上看,拼多多应该也应该在里面,但拼多多没有职级;而像华为、小米等公司不算传统的互联网,所以也没有归入其中。
作为参考,以「硕士毕业校招」为职业起点,平均来讲:
当然,特别优秀的升职更快,什么 2 年升 P7,4 年升 P8 的事情也都是有的;但另一方面, P7 实际上是大部分人的职业天花板,如果在职业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无法有所突破的话,可能需要花很多年才能升到 P7,然后一辈子就停留在 P7 上了。
(如果没有达到上文所说的晋升速度,也不要太气馁,毕竟校招能进大厂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平均来讲大概对应着 985 硕士,所以可以遇见的是,95% 的人是无法达到这个水平的。但即使一开始步子慢点,也没多大关系,努力工作,多积累,有朝一日挤进大厂,还是有机会赶上这个水平的。)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这个是「技术线」「新入职员工」「总部」的职级和薪资情况,非技术线(如产品、运营、销售等)以及老员工的情况会和图中的范围有所出入。以校招生为例,产品线收入大概是技术线的 80%,运营线大约是收入大约是技术线的 65%。另外,更高级别的人(>P8)人数少,收入会相当依赖股票(超过一半),他们的收入范围很大,会比较难以量化,故没有列入。
大致如此,欢迎大家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