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29日电(中新财经 左雨晴 实习生 胡凝瑾)你的朋友圈被AI写真照刷屏了吗?只需9.9元,上传21张照片,用户可以生成一套可媲美天真蓝、海马体等新式照相馆的AI写真,并可将图片上传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
近日,掌握了引爆社交圈流量密码的“妙鸭相机”走红网络,网友们纷纷表示:“大家都在玩数字分身,我也来凑个热闹”“我已经推荐给身边所有朋友,根本停不下来”“以后都不用线下拍写真了”……
9.9元买不了吃亏,咱不得试试?
要想制作写真,首先要制作“数字分身”,然而这一环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
点击进入妙鸭相机小程序,首先要上传1张正面照片,“不是正面”“有遮挡”“过于模糊”都会被系统拒绝。接着要补充至少20张照片,最好还是多角度、多表情、多背景的。
考验照片库存的时候到了,一下子找齐20张以上符合要求的个人照还是要花些时间。
找齐照片,需要退出小程序,进入公众号付费9.9元。好不容易付费完,总能看到照片了吧?结果——“系统提示前面有1292个人正在制作,预计排队时间3.5小时。”
经过一个下午的漫长等待,终于可以挑选自己喜爱的,堪比天真蓝、海马体照相馆级别的质感写真了。从微信公众号公开的33款模板来看,女性肖像模板丰富,有27款,包括清欢、奢感光、都市正装等,男性模板仅6种,比如白衣、正装、默片等。
中新财经注意到,妙鸭相机所提供的选择模板有限,特别是适用男生的模板较少。有一些用户因此吐槽:“男生模板太少了,感觉发型也生成得不稳定。”
AI相机走红 实体照相馆将何去何从?
对于这款高峰期曾排队超9个小时的AI相机,使用者的体验感如何?又能否真的取代实体照相馆?
有使用者表示,与以前可能要花几百、几千元才能拥有的个人写真相比,妙鸭相机体验门槛低,微信上就能直接使用,仅花费9.9元就能生成各种场景下的数字分身,照片也颇具艺术感。这令不少网友直呼:“难道海马体、天真蓝要被AI取代了?”
不过也有人表示,自己在体验AI写真时翻了车。“等了一晚上照片出来了,一大半人像可以说是跟我毫不相干,高清下载又要多花十几元钱。”“总觉得好像有点像,又好像哪里都不太像。AI感比较明显,色调、肤感等细节也不如真人写真完美。”
还有人表示了担忧:“照片是对过去经历的留念,如果这些事都不需要过程,那结果还有多少人会珍惜呢?人类的记忆会不会因为这些‘虚假’的照片错乱,就像《消失的她》里那样?”
对于妙鸭相机是否会对摄影师、影楼造成威胁,妙鸭相机团队声称,自己并不是摄影师的敌人。“我们很快将开启对摄影师邀请制的内测合作。通过妙鸭,摄影师可以将自己的风格和审美制作成模板,从而让更多人享受到他们的创意。”
据媒体报道,有照片美化App开发者认为,伴随着AIGC的普及,实体照相馆的业务肯定会受到影响,但也不至于消亡。
也有报道预计,未来某日,拍摄门槛较低的证件照等程式化风格严重的写真很容易被AI替代,但是有着鲜明个人风格、审美的摄影师仍将有着立足空间。
事实上,实体照相馆优质贴心的服务带给消费者的是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和真人换装的沉浸感,是AI相机没有办法取代的。
上海消保委点名 妙鸭相机哪些地方不太“妙”?
妙鸭之“妙”,在于它以9.9元的价格踩在了追求美丽与性价比的风口之上。然而走红的同时,不同层面的担忧也随之浮出水面。
例如,受算力限制,妙鸭相机无法识别眼镜等配件,无法生成正常的手部图像等,而这些问题在上传照片时并无提示。不少体验不佳的用户在使用后希望退款,但跟退款相关的提示只是在付款页面下方小小的一排字:“一旦购买成功,不支持退款。”
这一情况也引来了上海市消保委的点名。上海市消保委近日称,妙鸭相机不支持退款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其关联公司“未序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所留电话不是无人接听就是空号。
同日,妙鸭相机官方微博回应称,由于下载照片涉及虚拟币充值,虚拟币和现金目前只能单向流转,充值协议已进行明确约定,因此目前不支持退款。“如果因为技术问题造成数字分身生成失败,可以退款,而且免费再次生成。”
此外,妙鸭相机背后的AI技术也引发了部分用户对隐私泄露的担忧。有网友质疑妙鸭相机之前的用户协议。“您特此授权我方在全世界(包括元宇宙等虚拟空间)范围内享有永久的、不可撤销的、可转让的、可转授权的、免费的和非独家的许可,使得我方可以任何形式、任何媒体或技术(无论现在已知或以后开发)使用您的内容”。
对此,妙鸭相机在7月20日回应称,原协议内容有误,并第一时间删除了相关条款。
尽管妙鸭相机迅速道歉,但依然有用户对其数据安全提出质疑。网络安全研究专家、北京汉华飞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根对媒体表示,妙鸭相机方面修改后的用户协议内容方向原则上是对的,“制作完数字分身后就删除用户照片,这在个人信息保护法里也有相应的要求,公司不能保留用户数据,如果要用作其他用途,肯定需要用户再次授权,并还要增强告知,因为人脸属于个人敏感信息。”
你认为这只上线刚刚十几天的“妙鸭”,究竟妙不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