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记者:徐美慧 编辑:陈静
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近日,《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批复。
根据《规划》,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由区域快线(含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组成,规划线网总规模约2683公里。同时,《规划》目标提出,要提升轨道出行效率,中心城区内45分钟可达,副中心内、主副之间及多点至中心城区30分钟以内可达。
北京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引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形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轨道上的北京城”。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2035年)示意图。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供图
提高轨道出行比例,规划北京全市绿色出行占比80%以上
根据《规划》,整体规划目标为立足服务“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完善线网体系,加强四网融合。坚持城市跟着轨道走,提升绿色出行比例,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轨道上的北京城”。
一方面,要提高轨道出行比例,规划北京全市绿色出行占比80%以上,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轨道交通占比27%以上。放射廊道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占40%以上。
另一方面,要加大轨道站点覆盖率,规划站点800米范围要覆盖全市50%的居住人口和56%的就业岗位,其中,覆盖中心城区71%的居住人口和76%的就业岗位、城市副中心81%的居住人口和73%的就业岗位。
同时,要提升轨道出行效率,中心城区内45分钟可达,副中心内、主副之间及多点至中心城区30分钟以内可达;一区及跨界组团至主副中心一小时以内可达。
此外,还要减少交通碳排放,通过轨道交通优化出行结构,促进交通出行人均碳排放下降20%-30%。
规划线网总规模约2683公里,包括区域快线和城市轨道交通
北京轨道交通历经近60年发展,已形成包含783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及365公里市域(郊)铁路的超大规模线网网络,承担着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保障居民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任务。
北京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发展阶段下,为落实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强国要求,需进一步统筹、协同、融合轨道交通空间资源,科学制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分期实施路径,优化出行结构和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谋划首都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蓝图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空间布局示意图。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供图
《规划》总体方案指出,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由区域快线(含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组成,规划线网总规模约2683公里。区域快线(含市郊铁路)包含市郊铁路线路及新建区域快线,里程约1058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包含地铁普线、地铁快线、中低运量、机场专线等,里程约1625公里。
区域快线(S线)是提供北京都市区主要节点之间快速服务的轨道交通方式。规划区域快线网由15条(段)线路构成,线网里程约1058公里。其中,包括利用铁路资源线路和新建线路。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规划由38条线路构成,线网里程约1625公里。地铁快线(R线)是中心城区与副中心、多点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快速联系的主导轨道交通方式,线路以服务通勤客流为主,提供大站快车式服务。地铁普线(M线)强调尽可能覆盖城市主要功能区,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机场专线计2条线路,主要服务机场客流,中低运量作为地铁普线辅助服务线路。
枢纽布局方面,依据城市发展要求和地区发展条件,构建国家级、区域级和城市级三级枢纽体系。
国家级客运枢纽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打造,用于承担国家长距离铁路和首都地区市郊铁路客运功能。包括8个铁路全国客运枢纽和2个预留客运枢纽。其中,8个铁路全国客运枢纽为北京北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站、丰台站、北京朝阳站、城市副中心站和清河站。
区域级客运枢纽依托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打造,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区与多点新城地区,用于承担京津冀核心区域和首都圈地区客运功能。中心城区的区域客运枢纽主要功能为加强重点功能区对外辐射力,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如金融街站、北京东站等。多点新城的区域客运枢纽主要功能为提升区域发展动能,如昌平站、顺义站、黄村火车站等。
城市级客运枢纽依托区域快线、地铁快线和地铁普线打造若干个轨道交通换乘节点,服务城市集中建设地区客运需求,支撑城市功能区及主要就业中心发展,如丽泽站、望京站、霍营站等。
构建“内面外廊”布局,引领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功能布局优化
按照《规划》,北京将用更强的服务优化运营网络布局,围绕首都高质量发展,分层构建“内面外廊”的轨道交通服务布局。在中心城区中心地区、城市副中心提供面状服务,结合通勤主导方向、区位与功能特征为多点新城提供廊道式服务,围绕廊道集聚城市功能,引导城市集约化簇轴式发展,提升发展效能。
7月18日,北京,轨道交通穿梭在北京的高楼间,远处是灯火通明、经济活跃的国贸CBD。qianlong 摄/IC photo
同时,以更高的效率疏解非首都功能。聚焦城市副中心和多点新城,内外衔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强联系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新城的公共交通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缩短通勤时间,实现新城宜居宜业、职住平衡。
北京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轨道微中心”也将为市民打造乐享的城市活力空间。轨道微中心是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是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
目前,结合在编试点单元控规范围、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及市郊铁路重点项目,并结合各区实际,北京市第一批共划定了71个微中心,涉及14个区、28条线路。
此外,北京还以创新的理念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通过底线控制、用地集聚等手段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聚合发展能力,实现城市轨道与城市的融合,带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和出行品质。
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立足轨道交通引领作用,创新轨道交通导向的用地规划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各分区各阶段轨道交通、用地规划要求与协调重点,提出轨道与城市一体的综合实施方案编制方法,强调从功能、控制至实施的传导路径,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实现城市用地高效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