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这3种类型,其实是门店位置的商圈定性。顾名思义,流量型是人流较多的便利店,这样的店多处于交通枢纽或者商业街区,流量具有机动和非固定性。商务型也很容易理解,多在CBD或写字间聚集的地方,白领的办公人员较多,流量和人群有一定稳定性。
社区型便利店是最多的,基本都在居住区周边,客群最为稳定。便利店区位的差别是最明显的差异,并且区位会影响到后续运营的很多细节。虽然便利店运营模式不变,但每个环节都会出现一定差别。
一、商圈和消费人群的差别,会出现商品结构的差异
3种便利店所处商圈不同,服务的消费者也不同。流量型门店主要是解决最平均化的需求,因为这个消费人群的需求共性主要是最基本的品类,比如烟、饮料、小食品、方便食品、即食鲜食和日用品等。比如火车站便利店,卖得最多的就是水饮、烟、方便面和火腿。
商务型便利店对日用品类商品需求就少很多,因为消费者不在这生活居住。但即食类的便当饭团、社交属性的咖啡烘焙、快捷早餐的蒸包关东煮等销售却是很好。因为商务区的人群多是快捷型和社交型人群。尤其高性价比商品往往更有市场。
社区型便利店离普通消费者最近,定位是做居民日常生活的补充,提供更为接地气的商品。同时在服务体系上更加完善,比如快递和家政等服务。另外因为消费流量更加稳定,更适合打造私域流量,并且社区团购等业务开展更为顺畅。
便利店具有的千店千面特点,本质上就是商圈消费群的差异,而这3种类型的便利店就是最好的诠释。很多在流量型门店销售很好的单品,换到其他类型门店销售可能会很差。而便利店恰恰就是对单品管理要求极高的业态,商品结构的差异也是面向业绩的基础。
二、流量与消费能力的差别,将出现销售与客单差异
所有差别的出现都是基于消费人群,不同消费人群决定消费能力,消费能力影响便利店的客单价,商圈流量又与客单价构成销售额的最大变量。社区型流量稳定,但不同的社区消费能力是不同的,老年人社区、经适房社区和高档封闭小区的购买力差距很大。
同时社区型与商务型也有很大差别,商务型便利店有成为办公和社交场景延伸的趋势,不仅有鲜食即食品和餐桌,现磨咖啡与之结合更具有社交属性,因此会使消费能力有所提高。并且便当、烘焙和关东煮等即食鲜食销量往往也高于社区型,这样客单价必然会高,但最终销售额不见高,当然还要看门店具体情况。
而流量型便利店因为流量很大,往往客单价不高,但交易笔数很高,最终销售额也不低。这种情况又和社区型、商务型有明显差别。不过3种类型的商圈,也代表了门店成本的差异,好流量和好地角也是高租金的代名词,同时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的差别,也导致人工成本的高低。
三、生活习惯和消费需求的差别,会有服务化的差异
便利店是提供和出售服务的业态,这个服务就是便利性,不仅是地段上的便利,也是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流量型、商务型和社区型面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其服务内容和方式也有很大差别,但都是围绕便利性而延伸服务场景。
社区型便利店基于居民生活,围绕生活打造收发快递、到店到家、社群服务、家政保洁和洗衣维修等服务,虽然这些服务便利店并不能完全以实体形式出现,但通过异业联盟可以将社区生活服务连接起来,而作为线下几个最大的流量入口,社区型便利店要比其他2种类型更具优势。
在服务方面流量型便利店明显弱很多,流量型一般多注重商品销售,而机动和非固定性的客流对服务的需求在弱化,甚至不少私人便利店也有单次博弈的可能,比如有不少城市火车站汽车站销售假烟是出了名的,因为消费者以后可能不会再来,这也导致服务化的差异。
商务型消费者对服务要求较高,体面和体验必须到位,有些门店也会提供快递服务,或者也有异业联盟的,但服务内容较高端,比如美容美发和健身等的联合营销。
另外便利店如果构建了全渠道能力,实现到家到店业务,有不少即食鲜食品类也需要外送,这对鲜食商品的包装、运送和品质又提出了更多要求,这也是服务。
四、业务体系的运转效率的差别,出现供应链支持系统的差异
起于商圈的不同,体现在商品结构的差异,延伸到销售与客单的区别,再到服务内容的侧重,对便利店业态来说,就是业务链条的变化。在商品+服务的前台业务实现中,需要供应链系统的强大支撑,包括商品能力和物流能力。
商品结构不同会促使供应链部门和运营部门通力合作,要做好商品组织和配送,便利店面积小但管理要求很高,尤其缺货管理不能疏忽,因为到店的消费者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买商品的,而不像去大卖场和购物中心吃喝玩乐,消费有一定随机性,一旦商品缺货次数超过三次,可能永远流失顾客。
流量型无论何种情况销售都不会差,因此供应链部门的配送频次较多,尤其在鲜食品类上,为了保证品质,连锁品牌可做到一日数次配送。个体便利店相对灵活,对标准化要求也不高,或者是单店,就会出现超市化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库存量保证销售。
社区型和商务型也是这个逻辑,总之,一切以门店销售为核心,怎样效率高,供应链部门就会配合,同时其也会优化路线和物流成本,从而保证不影响到运营。
五、其他与总结
流量型、商务型和社区型3种便利店并不是独立系统,连锁品牌门店较多,一般都会涵盖这3种类型。在全价值链运营上由于标准化基础,并不存在经营模式的变化,只是做好千店千面的精细化运营即可。
对普通型的个体店来说,在选址时就需要考虑3种类型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投资核心的成本核算方面。这就回归到便利店选址逻辑上了,商圈容量、流量、位置和竞争力四位一体。
3种便利店差别是有的,但系统性运营模式都一样。最终的竞争力也没有脱离商品开发、服务价值、差异化和运营效率,以及最重要的精细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