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许伟
近日,网约车话题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细数国内网约车的历史,2010年可谓是网约车诞生元年。近十年的发展历程,网约车目前的行业状况如何呢?5月10日,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企业责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在上海发布。
据了解,该《报告》是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何晓斌带领团队,在北上广三地,进行实际体验、深度访谈等方式,在司机端与乘客端各采集了近300例的翔实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并最终完成。
《报告》显示,在人群画像上,司机与乘客的区别鲜明:性别比例上,男性司机占比达到97%,而乘客端则是“平分秋色”,男性占比为46%,女性占比为54%。在平均年龄上,司机端比乘客端“年长一轮”,司机的平均年龄为41岁,乘客的平均年龄为29岁。
从工龄统计看,司机群体从业的平均时间为3.91年,其中,32.98%的司机群体从业不到1年,30.14%的司机从业1-3年,显示了从业者高流动性的行业特点。从专兼职统计看,专职司机是主流,占比约77.5%,兼职占比为22.5%。从车辆权属上看,55.5%的司机驾驶车辆为非自有,每月需交纳“份子钱”或租金,剩余44.5%的司机则驾驶自有车辆。
在一线城市,竞争激烈,除了头部平台,调研中还发现了林林总总的小平台共计超过40家。而网约车司机凭借较长的工作时长,在月工资方面也取得总量较客观的收入。《报告》显示,头部平台的司机每日平均工作时长为11.63小时,非头部平台的平均工时为10.75小时;头部平台司机的月平均收入为12242.14元,非头部平台司机的月平均收入则为11872.56元;扣除油费、电费后的实得收入方面,头部平台司机的月平均收入为8055元,非头部平台司机的月平均收入则为7557元。与此相对的,《报告》显示,乘客端的月收入均值为9807.5元,属于较高收入群体。
由于大多数司机与平台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因此司机可以选择加盟若干平台。《报告》显示,只加盟1家平台的司机占比54.4%,加盟两家平台的司机占比为24.1%,加盟3家平台的比例为11.5%,司机平均加盟平台数量均值为1.85。
在学界看来,应该如何看待《报告》揭示的行业趋势?对此,何晓斌对《证券日报》等媒体记者表示,与司乘双方相比,平台天然拥有不平衡的信息差,前者在话语权上往往处在弱势地位,因此平台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不应忽视自身业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部分责任。而在为司乘提供更良好、更健康的出行环境方面,头部平台仍需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近日,对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关注也在增加,从技术上,怎么看待平台经济的垄断倾向?北京达晓律师事务所主任林蔚分析称,虽然《反垄断法》诞生于2008年,是一部年轻的法律,但是其可视为“经济宪法”,属于“重武器”,在一般的微观经济领域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并不会轻易动用。技术上看,除了法律问题,反垄断还涉及大量的经济问题,例如需求替代分析和供给替代分析,网络效应、锁定效应等转移成本的问题。例如经典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问题,其前提是界定相关市场,相关市场又分为相关商品市场和相关地域市场。如何进行技术研判,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平台反垄断指南》已经进行了细化与完善。
业内人士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就行业的危与机,有何见解?在独立行业分析师卢布看来,目前行业竞争激烈,资本入局变得更谨慎,融资便利性大不如前。为此,他认为,头部平台在2020年实现盈利,对整个行业有正向的促进重要。行业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竞争同质化,模式创新少。以前的B2C模式,扛不住烧钱,将车转租给司机,将司机从员工转为承包方,这种所谓“C2B2C”本质上就是“C2C”。
卢布对记者表示,未来行业可以在以下的方面试着进行突破:一是积极拥抱新能源化,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二是关注四五线城市的空白市场,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网约车渗透率为47%和17.3%,四五线城市需求有待释放,而网约车目前属于“一城一策”,率先下沉的平台有利于树立先发优势;三是目前的网约车专注于客户5%的核心需求,用户95%的潜在需求有待被开发,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市场。
网约车出行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政策制定者层面,有何考量?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旗帜鲜明地提出三个层次:第一层,网约出行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题中之意,需要对公共服务的手段和质量提升转型;第二层,伦理层面,明确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第三层,当务之急是完善立法,其中包含了数字权利确权、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规则、填平数字鸿沟三个细分领域。
填平数字鸿沟与以人为本可谓一脉相承。周汉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2020年,民建上海市委向市教委定向捐赠20万元用于资助疫情期间困难学生的网课设备需求。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以00后为主的学生群体中,受赠名单显示,上至知名高等学府,下至普通中小学,均有学生从未使用智能手机。
周汉民称,“我们不能只满足20-40岁消费群体的出行需求,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的需求,也应该被看到。”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