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季来临,第一批00后即将加入求职队伍。一份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就业调查显示,在各个行业中,互联网行业最受欢迎,64.33%的大学生希望毕业后能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其中近八成工科生将其作为自己的求职目标。调查显示,00后对自己进入职场后的薪资比较乐观,超过20%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过万,其中8.20%的男生和3.25%的女生预期自己会进“5万元俱乐部”。此外,67.65%的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9月13日《中国青年梦》)
这份调查的信息量很大,比如说年轻人对互联网行业的好感,以及对一些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向往,都是一个风向标。看到一个观点,互联网行业是一个一直面临新的场景和挑战的行业,有充足的机会,可以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这里面透露的一点,就是竞争也是竞争力。换句话讲,传统意义上的没有竞争、安逸舒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时代了,一个单位适当保持内部的竞争性,反而能够吸引人才。这尤其值得一些传统行业思考。
调查中提到的预期收入,也十分值得关注。近七成00后大学生评估自己10年内会年入百万,这个比例还是相当高的。当然,谁都有少年时,对未来充满着幻想,也在情理之中。如果00后大学生个个都暮气沉沉,只念叨着“稳稳的幸福”,恐怕不是什么好事。但是,真要在职场上摔打过几年,说句实在话,恐怕很少有人敢做这样的梦。这不是自己努力不努力的事,而是由行业本身的天花板决定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实现“年入百万”。
有一种说法,在当下的互联网上,如果没有年薪百万,简直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话。很多互联网平台更是反复传递一个观念,那就是年入百万很容易。不必讳言,现实中确实存在年入百万的,即便是刚毕业的学生,也有拿到这一薪资的。比如,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开出的薪水就以百万起步。去年,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博士就拿到了华为201万元的顶薪,可看其名头,这可是一位“天才少年”,注定了凤毛麟角。
中国的高收入人群,尤其是年入百万以上人群到底有多少,有着各种各样的“野榜”。有人说,我国年入百万的人群在350万到400万之间,但更多人认为不可能。有一个参考数据是,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看看人均收入,再看看年入百万,差距也太大了。这也是很多人感慨的,也只有年轻人敢想年入百万……
这也是很值得思考的,为什么在互联网上,会把年入百万看得稀松平常?这种“年入百万梦”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要小看了这种职业预期,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值观、生活观和消费观。这种感觉的形成,恐怕与当下流行的影视剧乃至短视频有很大关系。有人感慨,现在的影视剧,传递的基本都是高收入高消费,各种各样的“霸道总裁”“职场精英”“豪富二代”,似乎就是生活的常态。而在短视频平台上,更是拼命在灌输“年入百万很容易”的观念,尤其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似乎到处是黄金,不拿个百万年薪,简直不敢说自己是“打工人”。
年轻人敢于做梦,这不是什么坏事,就怕把梦当成现实,以为现实世界果真如此,进而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正如这个问题,现在年入百万真的不是梦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恐怕只是一个梦。更值得反思的,是要把一个真实的世界告诉年轻人,还是任由一些影视剧和短视频来忽悠年轻人? □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