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张雅婷
2023年8月4日,在第五届华为开发者大会 (HDC.Together 2023)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宣布,华为宣布发布鸿蒙4,并引入新一代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星闪NearLink。
“星闪NearLink,依托于华为30多年在通信技术方面的积累,把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在了近距离无线通信领域。”余承东表示,星闪将为鸿蒙万物互联提供强大连接能力。
据了解,星闪NearLink对标蓝牙、Wi-Fi在内的传统无线连接技术,在时延、功耗、覆盖范围等方面表现更优秀。余承东介绍称,星闪相比传统无线连接,功耗降低至60%,数传速率达到6倍,时延降低至1/30,连接数达到10倍。
“星闪技术是具有一定革命性的。”在8月5日的HarmonyOS Connect伙伴峰会上,星闪联盟副理事长孙育宁表示,星闪技术把过去几十毫秒的传输速率提升到几十微秒,并且在可靠性、实时定位等方面能力有大幅提升。
星闪或与蓝牙、Wi-Fi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所谓的无线近距离通信,主要指的是局部区域内两个无线设备间的通信,通常距离保持在10~20m以内,目前广泛应用的蓝牙、Wi-Fi、NFC等均属于无线近距离通信技术。
“星闪作为新一代近距离无线联接技术,有望和蓝牙、Wi-Fi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搜狐科技了解到,星闪主要是通过构筑差异化的竞争力,去解决当前蓝牙、Wi-Fi解决不了的一些行业痛点、应用痛点。
据了解,随着智能汽车、智能终端、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无线近距离通信技术正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比如,好的投屏体验要求同步精度小于2毫秒,车载场景下的无钥匙进入系统要求具备高精定位能力,工业场景下的大规模数据集采要求具备自组网能力,车载无线主动降噪单向通信时延要求小于20微秒.......
这意味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无线通信技术在时延、可靠性、高精定位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蓝牙和Wi-Fi从1999年发展至今,历史包袱相对较重,向前兼容需要付出比较大的技术代价,所以往往是两三年才迭代一次。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信部等部门于2020年牵头开启星闪这一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研发。
据了解,星闪分成SLB和SLE两个模式,低功耗模式SLE对标蓝牙,高带宽模式SLB对标Wi-Fi。通过一标多模的形式,星闪可以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也克服了蓝牙和Wi-Fi互相割裂的缺点。
去年11月,星闪1.0标准正式发布。星闪Release 2.0从去年4月启动首批立项,预计在今年年底发布,将在高精定位、感知、覆盖增强、Mesh组网以及QoS增强等方向重点增强。
星闪技术的研发布局,依托于华为超30年的无线通信经验。比如在目前已发布的星闪1.0标准中,引入了华为Polar码等多种5G关键技术。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星闪做的事情并不是想替代蓝牙、Wi-Fi。据了解,星闪相关产品也会兼容蓝牙和Wi-Fi,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提供更好的无线连接体验,也有利于星闪生态的扩大。
鸿蒙引入星闪技术,但星闪并非华为独有
在超低时延、超低功耗、更强的性能等特点下,星闪技术目前具体的应用场景是什么?
星闪有关技术专家告诉搜狐科技,星闪技术主要承载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终端和智能制造等场景应用。
例如在键鼠场景,运用星闪技术后,相对于蓝牙来说时延只有原来的1/30;在车钥匙场景,比蓝牙定位精度提升6倍;在耳机场景,速率将达到蓝牙的6倍。
而在本次HDC上,华为首次宣布将星闪技术引入鸿蒙生态。余承东表示,星闪将为鸿蒙万物互联提供强大连接能力,并且是“遥遥领先”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星闪技术并非华为独有,而是开放共享的。早在2020年9月,为了将星闪推广为行业的、更开放的标准,星闪联盟正式成立。
在星闪联盟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担任专家委主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张晓刚担任名誉理事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任副理事长。
发展三年来,已经有326家成员单位已经加入了星闪联盟,包括华为、OPPO、vivo、中移动、中兴、联想、TCL、紫光展锐、联发科、北汽集团等多家头部企业,涉及芯片设计及制造、智能终端、运营商、汽车等多个领域。
作为星闪联盟中的一员,华为是星闪技术的重要贡献者,也在和相关厂商协同推进星闪生态的发展,希望能覆盖用户的各种场景。
随着1.0标准的发布,星闪技术相关产品的量产商用已经“蓄势待发”。华为终端BG OEM生态产品领域总经理杨海松表示,2023年是星闪的商用元年,星闪1.0标准已经在去年11月发布,今年7月三家芯片厂商发布支持星闪技术的系列芯片、模组和开发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星闪是原创的新标准,与蓝牙和Wi-Fi根本上属于完全不同的标准体系,并且需要底层芯片的支持,所以旧设备无法仅通过软件升级就能支持星闪。
这也意味着,一旦接入星闪技术,相关厂商也可以建立起较高的技术壁垒。与仅支持蓝牙、Wi-Fi的产品相比,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近距离通信体验,从而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