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兵书分别是: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战国时期吴起的《吴子》,传为西周吕望所撰的《六韬》,战国时期齐国孙膑的《孙膑兵法》,春秋时期司马穰苴的《司马法》,战国时期尉缭的《尉缭子》,唐朝李筌的《太白阴经》,北宋许洞的《虎钤经》,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的《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下面针对这些兵书名著一 一简要论述。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为春秋末期孙武所作,共三卷。《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传世。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杂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7000余字。书中名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还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名句为大家耳熟能详。《孙子兵法》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吴子》——战国吴起撰,共二卷。据传,《吴子》汉初时尚有48篇,今仅存6篇18条,计3000余字。其中6篇分别是: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尚礼义,明教训是其书主要内容。是研究吴起和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六韬》——传说《六韬》为西周吕望所撰,计六卷。“六韬”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韬》共60篇2万余字。60篇的名字是: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砺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粮、略地、火战、虚垒、林战、突战、敌强、敌武、乌云山兵、乌云泽兵、少众、分险、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凡是先秦军队编制、管理、训练、行军、布阵、攻守、战具、兵器及其军事理论,其军事思想包罗万象。以问答形式进行论述,并有夹注,语言生动,说理充分,是一部普及性的古军事专著,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11000余字,30篇。上篇有: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选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选、杀士、延气、官一、强兵等15篇;下篇有: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等15篇。尤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广为流传。
《司马法》——春秋时司马穰苴撰,计三卷。该书原有155篇,现今存有5篇3000余字。5篇为: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
《司马法》是一本主要讲军事理论的著作。其言大抵据道、依德、本仁、组义,糅合儒、道两家思想,并以夏、商、周三代议例设天子统率军队、军队内部制定爵位阶级、严肃军纪、善于用众,阐述战争目的在于安民止战。
《尉缭子》——战国尉缭撰,计五卷22篇:卷一为天官、兵谈、制谈、战威;卷二为攻权、守权、十二陵、武议、将理;卷三为原官、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卷四为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卷五为兵教、兵令,共4400余字。前12篇为政治观、战争观,后10篇论述军令和军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战争运动规律,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维。
《太白阴经》——全称是《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唐代李筌所撰。共10卷。全书分为人谋、杂仪、战攻具、预备、阵图、祭文、捷书、药方、杂占、杂式10门。此书内容丰富,李荃在进书表中称:“人谋、筹策、攻城、器械、屯田、战马、营垒、阵图、囊括无遗,秋毫毕录。其阴阳天道,风云向背,虽远人事,亦存而不忘。”,后人非常重视。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堪称姊妹篇。
《纪效新书》——亦称《纪效》,是明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寇时撰写,共18卷,每篇都各附图说。卷首有“申请”、“训练”、“公移”和“或问”,其中“或问”一篇最为重要。正文分束伍、操令、阵令、谕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器、旌旗、守哨、水兵等18篇。这本书也是极其有价值,据传曾国藩本是一介书生,是如何学会练兵打仗的呢?他曾经对人说出一个秘诀,全靠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可见该书对于带兵备战提供了宝贵的军事经验指导。
这些兵书名著作于古代纷争不断的时期,是古人不断反思、经验总结形成的思想精华,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