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美好的一天从清晨开始,特别是早上起来之后的这段时间。如果起床的方式、方法不对,则会给一整天的状态带来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也有所差异,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也并不相同。但你有可能不知道,起床后有些事是不能做的,即使是一些很小的动作,轻则让人憋着一肚子“起床气”,重则可能诱发突如其来的健康意外。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早上起床究竟有哪些事不能做呢?下面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时尚频道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坏习惯你是否都中招了呢?
1.醒后立即起身。有些人早上听到闹钟铃声会立刻起身,这样是不对的。人睡醒后,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立即起身穿衣、洗漱,身体没适应过来,血流也比较慢,不能及时将氧气输送到大脑,就容易出现头晕、眼花等不适,中老年人还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最好的办法是把闹铃设置的比预定起床时间早几分钟,铃声响起后在床上缓一缓,等脑子慢慢清醒过来,在被窝里活动一下手脚再起床。当然,前提是别在这几分钟内又睡回笼觉。
2.醒后揉眼睛。许多人早上醒来后都有揉眼睛的习惯,觉得揉过眼睛后视力会变得更清晰。事实上起床后揉眼睛对眼睛健康不利,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千万不要起床后揉眼睛。用手揉眼睛还容易破坏皮肤弹性,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加速眼部皮肤衰老,还可能使手上的细菌及眼周围的污物进入眼睛,进而造成感染。
因此,早晨起床后可以洗净双手,用干净的温毛巾热敷眼部,或用清水冲洗。
3.起床后立即叠被子。叠被虽然是保持整洁的好习惯,但起床后立即将被子叠起来是不正确的。因为人在一个晚上的睡眠过程中,呼吸道和全身皮肤上的毛孔都会陆续排出不少的废气,比如二氧化碳。与此同时,皮肤细胞也相应地会排泄出一些代谢产生的物体和皮屑等,这些不干净的物质都已经散布在被子中。这时候如果立即叠被,被子就会保持在相对密闭的状态下,那这些不干净的物质就不容易被排出,如不让其散发出去,易使被子受化学物质污染,给螨虫创造生存条件。
早上起床后最好先将被子翻转过来,让被子内侧朝外,同时将门窗打开通风,等洗漱完再将被子叠好。
4.醒后赖床不起。许多上班族遇上节假日,便习惯躺在被窝里赖床。但赖床不起的人多数有这样的感受:躺久了反而觉得四肢发沉、精神萎靡、头晕目眩,还不如像工作日早早起床那样精力充沛。还有人闹钟响了几遍,才匆忙起身洗漱,这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自主神经发生紊乱,容易让人心情烦躁。英国心理学协会一项研究指出,与起床较迟的人相比,早起者身体更健康,心情更愉悦。
因此,不论何时都要养成不赖床的好习惯。
5.醒后马上进食。经过一夜的睡眠,胃在清晨也还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需要十几分钟至半小时才能苏醒。而且早上唾液和胃液分泌量相对较少,如果立即进食,尤其是吃一些难消化的食物(如肉类等),易导致消化不良。
晨起后最好先喝一杯水,过段时间再进食。这一杯水,不仅能补充睡眠时失去的水分,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起床也是一项技术活,那怎样的起床方式才是正确的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时尚频道也整理了几点,一起来了解一下~
1.起床后伸伸懒腰活动筋骨。起床后伸个懒腰可以帮助恢复精气神,如果你能伸3次懒腰,就能使关节充分舒展,然后起床,伸臂踮足连续进行10次深呼吸。随后放松全身肌肉,调理气息。最后走到户外,大口呼气,将身体内浊气呼出,吸入新鲜空气。
2.起床后可空腹喝一杯白水。早起喝白开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一方面可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另一方面又可促进排泄,以防便秘。而且还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PS:喝水前一定要先刷牙哦~)
3.起床后拉开窗帘。不少人起床懒得拉开窗帘,其实要想从睡眠状态恢复过来,最好先拉开窗帘,让阳光进来,给生物钟一个信号。此时,身体就会停止分泌令人困倦的褪黑激素。然后在窗边站立片刻,深呼吸,给大脑足够的氧气,加速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