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好文4376字 | 7分钟阅读
来源:泰普洛领导力(ID:Taplowleadership)
编译:张婷
你是否听过一个妈妈对孩子说:“你真的笨死了,我还能指望你做什么!”
你是否听过一位领导对下属说:“你一天到晚迟到,还想不想干了?”
在生活和工作中,语言的暴力,如指责、嘲笑、否定、说教、贴标签,无所不在。
如果你曾被语言所伤,如果你也曾因不慎言语,伤害过自己的孩子和下属,如果你的表达总是让别人听不进去……
我们建议你一定要好好阅读本文。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说话也有一条万能公式,当你这样说话时,别人真的会听,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倡导,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专注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及需要,可以减少争辩和对抗,培养彼此的尊重与爱;这样,通过建立双方的感情联系并促进理解,矛盾就能以「非暴力」的方式解决。
1 四种常见暴力沟通,总有一种曾伤害你
“我相信,人们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语言暴力从哪儿来?其实是因为我们的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忽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最终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这种“异化的沟通方式”,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暴力沟通:道德评判,以自我为中心
道德评判是指我们拿自己的尺子来评判人,一旦别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是不对的。
近日,一名网友在杨丽萍视频下的评论火了。该网友站在所谓道德制高点,指责杨丽萍作为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
这种带刺言辞是自私而荒谬的,说话的人想要极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第二种暴力沟通:进行比较,会对人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
丹·格林伯格曾说:“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曾有档《少年说》的节目,一个女孩哭着控诉自己的妈妈:“为什么你总是拿我跟其他的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永远看不到?”
台下的妈妈一脸冷漠,义正言辞:“我觉得你的性格需要打击,不然你会飘。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就要推一把。”
这位妈妈的动机可能是好的,但这种比较的评判方式,无疑暴击了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第三种暴力沟通:回避责任,它会淡化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不得不”“公司规定”“领导说的”,这样的开头,都是回避责任的表现。
“这不是我的本意,是领导让我这样做的”。这样的说法会淡化你的责任感,久而久之,你会失去信任。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要学会一人做事一人当,多考虑对方的感受。
第四种暴力沟通:强人所难,它把个人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
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那是在试图去驯化对方。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藏着威胁,这意味着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比如:父母会威胁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种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源自等级社会或专制社会,同时也支撑着它们。
以上这四种暴力沟通方式,屏蔽了我们与生俱来的爱,会给人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让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甚至会以付出生命为代价。
2 非暴力沟通:
一条说话公式,解决90%的沟通问题
那么,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卢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沟通能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
它涵盖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总结为一个万能句式,让你轻松实践非暴力沟通: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非暴力沟通。
还是一开头的两个场景,我们尝试一下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对话:
看到孩子把玩具扔了一地,妈妈可以这样说:“你把玩具都扔在地上,我有点生气,因为妈妈喜欢整洁,你现在可以把玩具重新放进玩具柜吗”?
员工总是迟到,上司可以这样说:“这周你迟到了3次,我感到不解,因为我担心你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和我解释一下吗”?
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会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具体怎么做:
1.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
它要求我们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客观地进行描述,不能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断,不能把观察和评判混为一谈。
比如说:“员工迟到”是观察;而“他真是一个懒散的人”就是评论。我们很多人说话都习惯带有个人评判,这种不客观的沟通方式,非常不利于关系的经营。
2.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是:感受
说出一些行为,代替你内心产生的感受,很多人并不擅长这一点。
比如情侣吵架,常会说,我觉得你不爱我了。这其实不是感受,而是你的想法。表达感受可以这样说:“你的行为,让我很不安。”
表达感受需要练习,你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词汇库。这样有助于我们表露情感,让他人明白我们的内心感受,从而更了解我们的需求。
3.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要素是:需要
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在表达完成感受后,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需要。
指责、批评、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人的成长一般会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第二阶段是「面目可憎」,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第三阶段是「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4.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
请求想要得到积极的回应,应越具体越好。
比如:领导对员工说,我需要透明度。这个表述就比较含糊,如果这样说:我希望你每一封邮件都抄送我。这个表述就比较清晰。
越清晰的请求,越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与人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说出请求时,我们还要注意语气,免得被别人误以为是命令。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也是我们人际交往的指路明灯,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演练,借助这四个步骤表达和提升自己,让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和人际关系。
3 除了万能说话公式,还有4个沟通好习惯
非暴力沟通是一个神奇的魔法棒,它能把我们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让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感受与他人的感受,既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也会懂得如何爱自己。
除了万能说话公式,卢森堡博士还给了我们4个沟通的好习惯:
1. 带着「同理心」去倾听
卡尔·罗杰斯曾这样描述被倾听的感受:
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
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倾听的目的是为了体察他人感受和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同理心」。
现任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就是一个将同理心运用到极致的人。
谦逊温和的萨提亚拥有宽厚的性格,非常能理解那些不同却有能力的人,通过爱和包容能够达成一切,这让他拥有了越来越强的同理心,而萨提亚也用这种同理心文化刷新了微软。
萨提亚还在公司内部倡导非暴力沟通,要求高管们人手一本该书。2018年,微软重回全球市值榜首,萨提亚功不可没。
怎样做到同理心呢?无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2. 充分表达感激,而不是赞美
很多人认为,赞扬在企业管理中很奏效。但试想,一旦意识到经理赞扬的目的只是为了操纵他们,此类赞扬还能发挥作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而不是赞美,并平和地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感激。
比如,“你真厉害啊”,这样的称赞显得比较敷衍。你可以这样对同事表达感激,“看到你做的PPT,画面精致,逻辑清晰,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帮助我对项目有了全面的了解,我很高兴,谢谢你!”
当别人表达感激时,人们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种是自我膨胀,相信自己比别人优越;另一种是假谦虚,否定别人的欣赏。要学会接受别人的感激,不要那么谦虚,因为你没有那么伟大。
3. 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表达愤怒
非暴力沟通不会劝你不要生气,接受现实,而是主张深入地了解愤怒,充分表达内心的渴望。愤怒是我们的思维造成的,它会提醒我们,有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总认为,是别人让我们生气的。但是,生气的原因其实在于我们的想法,也就是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比如,如果你有洁癖,那么舍友的邋遢行为会引起你极大的愤怒,但如果你也一样不拘小节,自然就注意不到舍友的行为,更别提引起你的愤怒了。
因此,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就是,停止归咎于他人,关注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五个步骤是:
Step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不做。
Step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让我们生气了。
Step3:体会自己的需要。
Step4:倾听对方的需要。
Step5: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时,我们可以把节奏放慢些,在说话前先想一想,有时,我们甚至可以停下来,什么也不说。
4. 培养对自己的爱,明确自己的需要
卢森堡博士说,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爱护自己。培养对自己的爱,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自己的需要,丢掉“应该”两个字。
“我应该减肥了”“我必须戒烟了”,我们一边认为自己“必须”做什么,又一边不停找借口不那么做。这让我们的行动,很容易成为一种对命令的服从,而不是对自我需要的关注。如果一个人不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那么个人成长也将受到约束。
当你所有的行动都建立在自我需求上时,你会发现无论出现了忧伤、恐惧、挫折还是其他情绪,它们都能成为你满足自我需要和追逐梦想的动力,而不会因为失败而陷入自我憎恨。
最后,我们以当代作家玛丽安·威廉森的金句来作结:
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我们不够完美,
我们最大的恐惧是我们无比强大。
我们的光明,而不是我们的黑暗,
让我们心存畏惧。
当我们让自己的光芒闪耀,
无意中我们也允许了他人散发光芒。
一旦我们从自我的恐惧中解放出来,
我们的存在,也会让他人得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