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朋友不知道怎么熬中药,我每次看诊时总是反复叮嘱,所以今天把中药的正确的煎煮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干货可以收藏哦~
方法一(推荐)
1、先用清水把中药洗一遍,将水倒掉。
2、重新加水,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以把草药泡透为准(块状或片状的药得泡2个小时)。水量可根据草药的多少来定。
3、把药放到火上煮,先用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煮半个小时即可。
4、最后把药汤滤出来,分为两次口服。
方法二
1、先用清水把中药洗一遍,将水倒掉。
2、重新加水,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以把草药泡透为准。水量可根据草药的多少来定。
3、把药放到火上煮,先用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煮半个小时即可。
4、最后把药汤滤出来。
5、再加水,同上次一样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煮半个小时。将药汤滤出。(即一副药煮两遍)
6、将两次滤出的药液混在一起,分两次服用。
煮出来的药量一般有两个纸杯那么多就可以了,不用太多。很多人每次喝一大碗,喝得胃都不舒服,这样不太好。
以上两种方法,唐代以前都是使用的第一种方法,后来才开始用第二种方法。原因是中药所用在于气和味,即中医所说的四气五味。
气即寒热温凉,升降沉浮;而味则为酸苦甘辛成(淡)。中药讲究“补泻在味,随时换气”。医家认为第一遍药汤气胜,第二遍药汤味胜。将两次药液混在一起,则气味更为平和。所以出现第二种煮药方法。
但也有很多医家认为这样不符合古法,因为第二遍药汤已经没有什么药用价值了,所以对这种方法并不赞成。
这些常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就行了。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一种方法,但大家在煮药时可以灵活一点:
①如果药量不大,就煮一遍即可,没必要煮两遍。
②如果药量比较大,或者第一遍煮的药汤太少,就可以加热水再煮一遍。
③有的人煮三遍药,这样不对。
首选砂锅,砂锅材质性质稳定,不宜与药物中的化学物质结合,而且受热均匀;其次是陶瓷或搪瓷器皿;不锈钢或铝锅也可以,最好有盖子。
切记:忌用铁锅和铜锅。
另外准备一把长柄勺子,勺子的大小依药物多少而定。为啥不用筷子呢?因为勺子比筷子更容易翻底。
这里有一个原则:补益药要多放水、久煎、取浓汁;其它药少放水、轻煎、多取汁。
“补益药”是指治疗身体因脏腑疾病造成的慢性损耗、劳倦外伤或营养不良引起的阴阳气血津液的不足而致虚的方剂。
也许理解起来很困难,但补益药有个特征,就是往往包含有这么几种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生地、熟地、当归、枸杞、麦冬、山萸、肉苁蓉杜仲、补骨脂等。
如果看到这几种药就可以断定这张方剂有补益的作用,但不一定是单纯的补益,往往是攻补结合或通补结合的。
解释一下,要在充分浸泡以后加水,补益药头煎水面高出3横指,二煎刚刚没过药物;其它药头煎高出1横指,二煎没过药物。
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总水量多于2碗(2碗水相当于一斤牛奶)。如果药物很少,总水量不足2碗,那就加2碗水,煎到1碗就可以了。
总之,头煎药液浓,水要多些,二煎药液淡,水就少些。
提示:
不要在煎药中途加水,尤其是时间过半了以后再加水,就只能是稀释药汤而已,所以要一次加水加足。开始不好掌握,万不得已时水多点总比水少点好。
中医有句古语一药服满浆,意思是服药要服够量,水太少了药物作用小。
如果每服药医嘱是一天服两遍,要保证每服药至少煎出2碗水,服三遍则三碗水。
补益药头煎要50分钟,二煎要30分钟;其它药头煎30分钟,二煎15分钟就可以了。
提示:
每服药要煎两遍,因为每味药材的煎出时间不同,煎两遍才能保证全部煎出。如果煎药前充分浸泡过,并且煎药时间足够,可以不煎第三遍。
现在的药店都搞一刀切,统统告诉顾客头煎20分钟,二煎15分钟,这是不科学的。之所以这么告诉顾客,是因为该单包的不单包,该后下的就不能后下了,就只能煎20分钟了,因为行气药不耐久煎,所以自己要注意一下。
煎好的药液就是可以服用的汤药了,由于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所以时间久了会变质,原则上是当天煎当天服用。
但是每天都煎药时间不允许,我们可以变通一下,一次煎4-7服药,把药液保存在冰箱冷藏室里,7天之内是不会变质的。
服用的时候盛出一碗,在微波炉加热3-4分钟或者火上稍微烧开。
提示:
除非有医嘱,否则所有汤药都不能冷服,每次服药前都要稍微烧开然后温度合适了再喝,因为中药的有效成分都是加热了以后才能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