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科学

2100年之后,那时候的地球有多热?

时间:2021-03-24 14:20:24  来源:新发现杂志  作者:Vincent Nouyrigat

气候学家方才意识到该现象的严重性:全球变暖导致气温上升,也使得空气湿度有所增加,而一旦超过某个阙值,湿热连锁反应将会给包括人类在内的诸多生物带来致命打击。

想象一下你被锁在一间土耳其浴室里,不可能逃出去,且室内温度也无法调节:就这样闷在一个温度恒定在50℃、湿度达90%的环境中长达数小时……

2100年之后,那时候的地球有多热?

通常在这样的环境里普通人最多只能坚持15分钟,否则就会因体温过高而在煎熬中死去,而这种死亡方式比被锁进超市冷库更为痛苦。

可怕的是,这种场景会大规模出现:至本世纪末,局部地区的大气可能变成名副其实的土耳其浴室!这可不是比喻:

近两年来气候学家发现,在一些大幅变暖的气候模型中,部分地区的温度和湿度综合水平已达到人类无法正常生存的地步。这种“湿热”对全人类都有致命威胁,无关年龄和身体状况,对其他陆生哺乳动物亦是如此。

因为本文要讲述的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酷热。它虽令人异常痛苦,有时甚至会导致身体羸弱者死亡,但绝大多数人尚能承受。例如2003年法国遭遇的罕见酷暑,还有2018年夏天席卷欧洲的热浪——葡萄牙中部地区气温一度逼近47℃。

2100年之后,那时候的地球有多热?

2003年,瓦尔内湖几乎干涸

 

湿度提升

“人类能在高温肆虐的地区生活,只要空气像中东、美国西南部或者其他沙漠地区那样干燥就行。”美国气候适应科学中心(CASC)研究员伊桑·克菲尔(Ethan Coffel)强调,“真正的问题源自极度湿热,它能快速地使人体的冷却能力变得形同虚设。”

更令人惊讶的是,迄今鲜有气象学家对湿热进行研究。“首部探讨这一课题的论文直到2010年才发表,而目前,人们仅采用干燥气温来对酷热进行评估。”澳大利亚极端气候卓越中心(CLEX)物理学家史蒂文·舍伍德(Steven Sherwood)遗憾地表示。

不过,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这一现象,他们采用一种名为“暑热压力指数”的特殊衡量指标来对此进行研究。这一指标最初由美国军方设计,用来评估新兵的热应激,目前则被医生用于跟踪监测运动员或是恶劣环境从业者——如煤矿工人——的身体状况。

气候学家注意到,在针对波斯湾、中国和印度的气候模拟实验中,“暑热压力指数”所显示的湿温度可达35℃的极端值,这相当于在干燥气温35℃时空气湿度高达100%,或是40℃高温结合60%的湿度。

2100年之后,那时候的地球有多热?2100年之后,那时候的地球有多热?2100年之后,那时候的地球有多热?

单从数据来看,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但要知道,在有据可查的全球恶劣大气状况中,湿温度从来没有超过31℃。

对一名来到热带国家的欧洲游客而言,湿温度接近28℃的环境就称得上是大火炉了——而在土耳其浴室里,湿温度在15分钟内就能达到50℃。

这些可怕结果因何产生?

气候变暖以及相应的大气环流变化使得反气旋阻塞增强;肆意排放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超过4℃或5℃;按照自然规律,气温每上升1℃,空气湿度便会额外增加7%;此外,“气候变暖使湿热迟迟不能引发对流运动,但正是对流引起暴风雨从而降低地表大气温度。”美国普渡大学气象学家马修·胡贝尔(Matthew Huber)解释道。

简言之,从热力学角度来看,气候变暖会将部分地区的大气环境推向当前气候未曾经历过的状况,至少在智人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地球上曾出现的类似情形要追溯到300多万年前,因而人类对此毫无经验。”马修·胡贝尔提醒道。

 

无法改变的生物极限

而生理学家十分肯定,尽管人体奇迹般的适应性帮助人类征服了整个地球,尽管人体有多达200万到400万个汗腺,但35℃的湿热对人类而言仍是不可逾越的致命极限。

即使一个人健康状况近乎完美,脱去衣服后纹丝不动,并处于通风良好且没有日晒的地方,也无法在这样的湿热条件下生存超过6个小时。这种环境会变得和异常寒冷的南极以及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区一样不宜居住,甚至不可居住。

2100年之后,那时候的地球有多热?

这与个人意志力、身体水分或文化习惯无关,仅涉及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无情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明确指出,人体无法将自身热量排放到相同或更高温度的环境中……而我们的体表温度恰好稳定在35℃。

“如果周围空气温度更高,我们会吸收热量而非排出热量;如果空气湿度饱和,汗液无法蒸发到空气中,人体就无法通过流汗来散发热量。”澳大利亚气候变化研究所流行病学家伊丽莎白·汉娜(Elizabeth Hanna)描述道,“人的体温于是会不断上升,甚至会升至危险水平。”这样必然会出现中暑,对身体造成损害。

美国研究人员在近些年的酷暑天气中统计到至少27种过热致死原因,包括重要器官缺血、细胞受损、血液中毒、重度炎症等。

这或许是波斯湾、中国、印度等地一些高度暴露在湿热环境下的人口未来的命运。但其他以体感温度为标准的研究显示,澳大利亚、拉丁美洲还有西非也在此列。

“我们惊讶地发现,美国东南部大部分区域的湿温度也有可能升至致死水平。”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气候学家西蒙·鲁索(Simone Russo)证实。

诚然,上述关于35℃湿热的预测明确建立于全球升温超过4℃甚至5℃的悲观预期。但即使全球变暖朝着最乐观情况发展,部分地区的整体湿温度仍将达到31℃甚至32℃,这足以对幼儿、老人或者慢性疾病患者造成严重后果。而其他生物为避免过热,也会自然进入昏睡状态。

2100年之后,那时候的地球有多热?

“模拟实验显示,热带地区背阳处的湿温,每年将有半数时间达到31℃或32℃。”伊桑·克菲尔透露。像这样的天气,在阳光下步行几分钟都无异于自杀。

“这种炎热程度对于任何一名身着工作服在阳光下短暂劳作的工人或农民来说都是致命的。”马修·胡贝尔强调道。除了民众的生命安全,我们还要衡量湿热对国家经济造成的影响。

决策者和政治家尚未对这些可怕后果做出回应。但这个问题已引起了科学界的普遍重视:正如海平面上升可能会淹没某些小岛和岛上居民,这种热浪是否也会迫使一些地区的人口全部撤离,至少每年得撤离几个星期?是否需要彻底放弃一些城市、工厂、村庄还有沃土?或者人们索性只在晚上生活和工作……

甚至有可能,受湿热困扰的人群——通常居于农村或是贫困地区——将来到哪儿都离不开空调,并且穿着通风防护衣,像是去外太空执行空间任务那样。他们还得小心停电,因为停电会让任何一个保护措施都变成致命陷阱。

2100年之后,那时候的地球有多热?

“可以料想,面对这些情形,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农民将是首批需要撤离的人群。”马修·胡贝尔提出。“气候变暖首先会使这些地区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适宜居住,直至彻底无法居住。”伊丽莎白·汉娜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一点已在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市得到印证。那里的9月至12月,几乎每天15点的日照湿温度都会达到32℃至34℃……我们还注意到当地企业员工流动率非常高,很多人无法忍受这样的工作环境而选择离开。而情况还会不断恶化。”

想象一下你被关在土耳其浴室里的情形……

撰文 Vincent Nouyrigat

编译 唐恬恬



Tags:地球   点击:()  评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任何标注错误或版权侵犯请与我们联系(Email:2595517585@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推荐
问题描述站长笔记本不知道啥时候突然出现明明有网络,但是显示无Internet,左下角网络图标也是小地球。其实这个问题也不算什么,反正不影响上网。但是因为站长是校园网,平时可能会...【详细内容】
2021-12-08  Tags: 地球  点击:(31)  评论:(0)  加入收藏
在神舟13号飞行任务中,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和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王亚平,一起完成了本次任务的第一次出舱。 但年纪大点的朋友肯定记得,这并不是翟志刚第一次出舱活动,...【详细内容】
2021-11-11  Tags: 地球  点击:(31)  评论:(0)  加入收藏
以前在用谷歌地图的时候总是不禁感叹强大的三维技术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浏览全世界建筑、风景,能不出家门就走遍大江南北,今天发哥推荐一款国产版的“谷歌地图”,它的应用价值...【详细内容】
2021-09-15  Tags: 地球  点击:(130)  评论:(0)  加入收藏
有高中学生经常问我们物理老师:为什么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是圆不更香吗?嘿嘿,这个问题不说高中学生,我们作为老师都整不明白。作为一种学习,我在这篇文章里来详解这个为...【详细内容】
2021-07-12  Tags: 地球  点击:(90)  评论:(0)  加入收藏
7月4日,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从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将自己固着在厉害的机械臂平台上,进行舱外工作。 从舱内环...【详细内容】
2021-07-06  Tags: 地球  点击:(81)  评论:(0)  加入收藏
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已经远行将近10个月的祝...【详细内容】
2021-05-18  Tags: 地球  点击:(172)  评论:(0)  加入收藏
早在100万多年以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火,在此之后,火释放出的能量一直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直到最近的100多年时间里,人类才发现比火强大得多的能量——核能,时至今日,人...【详细内容】
2021-04-29  Tags: 地球  点击:(209)  评论:(0)  加入收藏
之前,我们聊过了地球的水是咋来的,也讲了现在的海洋是如何形成的。这里都涉及到了地球的演化,那地球到底是如何演化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地球的诞生话说,自从大爆炸之后的5...【详细内容】
2021-04-06  Tags: 地球  点击:(123)  评论:(0)  加入收藏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吴忠庆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合作,发现下地幔最大的低速异常体——位于非洲和太平洋板块底下的大型低剪切波速省(LLSVPs),可能起源于地球早期岩浆海演化,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详细内容】
2021-03-31  Tags: 地球  点击:(115)  评论:(0)  加入收藏
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这属于公转;而月亮、地球、太阳等星球,其自身都在绕着一个假想的轴旋转,这属于自转。那么天体为什么会旋转呢?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5亿年的历史,就让我...【详细内容】
2021-03-25  Tags: 地球  点击:(163)  评论:(0)  加入收藏
▌简易百科推荐
在海洋、陆地、天空三片领域中,都有处在食物链顶端的王者,它们站在食物链顶端,拥有王者的身份,如海洋霸主虎鲸是毫无争议的海洋王者,在海洋中,基本上是所向披靡,没有天敌,而草原王者...【详细内容】
2021-12-17  小楠动物世界    Tags: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氦元素在全宇宙的质量中大约占了24%,但是在地球大气中的浓度为5.2 ppm(1ppm=0.0001%)[1],因此称它为稀有气体。稀有气体也被称为惰性气体,化学反应上的惰性也是造成氦气在地球上含...【详细内容】
2021-12-15  中科院物理所    Tags:稀有气体   点击:(8)  评论:(0)  加入收藏
在管理工作中,有些传统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要避免犯这些错误。以下这11条,都是错的。 01 . 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有一次,有一项工作出了差错,董事长把我叫去骂了一顿。我对董事长说,“...【详细内容】
2021-12-14  股权设计布局    Tags:管理   点击:(5)  评论:(0)  加入收藏
对光的研究起源于古希腊,在那里,哲学家们开始思考视觉是如何工作的。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等思想家认为,我们的眼睛会发出微弱的光线进行探测。这些光线将收集我们周围物体的信息...【详细内容】
2021-12-08    中科院物理所  Tags:   点击:(12)  评论:(0)  加入收藏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12月6日报道,进食后感到困倦或疲惫是很常见的。这可以解释为,在那一刻,身体所有的能量都“投入”在消化过程中,短时间内感到有点昏昏欲睡非常...【详细内容】
2021-12-08    参考消息  Tags:犯困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量子力学能用来干什么?更该问的是它不能干什么!在知道了量子力学这个学科后,许多人就会来问:它能用来干什么?实际上,这个问题问偏了。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是:量子力学不能用来干什么?因...【详细内容】
2021-12-07  中科院物理所    Tags:量子力学   点击:(14)  评论:(0)  加入收藏
电流是什么?首先回想下,我们学过的电流的定义是什么?很简单,导体中的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就是电流。只有当物质内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它才可以传输电流——即导电...【详细内容】
2021-12-07    中科院物理所  Tags:电流   点击:(22)  评论:(0)  加入收藏
要理解光速不变原理。首先要有抛弃固有的思维模式的思想准备,否则不容易理解。因为爱因斯坦这个理论有点离经叛道。 我们都知道,描叙一个运动,必须有参考系才有意义。说一列火...【详细内容】
2021-11-30  宇宙探索    Tags:光速不变   点击:(18)  评论:(0)  加入收藏
一半是彻夜无眠,而床上的另一半是呼噜声连绵不绝。这个场景恐怕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了吧。更让人崩溃的是,推一下不打了,下一秒又开始了“呼~~~呼~~呼”。给我闭嘴!!!那为什么“...【详细内容】
2021-11-17    科普中国  Tags:打呼噜   点击:(21)  评论:(0)  加入收藏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的叶片吸收和利用太阳光能将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综合成富含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也是大搞植树造林能改变气候环境的原因之一,光合作用的...【详细内容】
2021-11-17  农业百晓生    Tags:光合作用   点击:(22)  评论:(0)  加入收藏
最新更新
栏目热门
栏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