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申遗成功了,全网都在聊泉州。
我去泉州的时候,正是申遗的前两个月。5月里气温就高达38度的泉州,热辣却温柔。
那时,老城区里一些三人宽的老街巷正在修缮路面,这几乎是唯一在提醒人们申遗这件大事的痕迹。
至于其他的,老城区的人们都还是老样子——白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车流中奔生活,入夜晚饭后闲来吃茶,生活和吃饭最重要。
社交媒体上满屏“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描述,是泉州变身网红的起点。毕竟,在这个城市之间愈发趋同的时代,一座关注度不算低的老城,还没有被义乌小商品侵吞蚕食,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保留着旧时的风俗、建筑甚至生活方式,实在鲜见。
很值得去沉浸式地生活几天,去去身上现代消费主义的无聊气质。
泉州人家的门头,可以以此判断这家的姓氏
在小城呆了3天,我发现,网红们诚不欺我。在泉州,老泉州人照常去庙里拜拜,守着老宅聊天吃茶过一天;年轻一代的泉州人也能在这里做潮牌,开潮店,在东南一隅制造最酷的新闽南文化。
在泉州最受年轻人推崇的巴浪鱼咖啡馆里,招牌饮品是一道加了油条的咖啡,这个组合看似无厘头,却意外的美味。
泉州就像这杯油条味的咖啡,有土到泥土里的烟火气,也有最开放的新潮味,混合在一起,是别处寻不到的那一口记忆。
泉州老城里的秘密基地
在泉州的日子里,我先迅速挖掘了两个买买买的秘密基地,喜欢老物件和新潮货的人,都能得到满足。吃喝玩待会儿上,先买起来!
在泉州西街上,有几家售卖旧货的店铺,卖的都是(疑似)从拆除的老房子里拣回来的旧砖旧瓦旧房檐, 是淘宝党的天堂无疑。
便宜的几十块钱就能带回家一块老宅记忆,多么泉州!
这个瓷鱼,是闽南建筑里特有的排水构件——滴水兽。
我在路边发现了一条。
我在泉州文庙附近还路过一个店铺,专卖老红砖,打的就是“泉州伴手礼”的概念。
店主先是拉着我让我猜了半天砖上的图案,都有说法,类似有只喜鹊就是“喜上眉梢”这类吉利话。
根据品相和年份不同,一块比较完整、雕的图案带花草龙凤的砖,能卖大几百。像上面那种带“囍”的,说是民国往后了,一块品相好的也能卖一两百。
感觉在泉州,随便从拆掉的老宅子里扒楞点儿什么,就能值不少钱。
我最后买了一块带朵小花的,花了100块,那是我对一块砖的极致预算了。
收砖头的场面大概长这样
而对时尚弄潮儿来说,要买独属泉州的潮牌,喝泉州咖啡,赤子空间和巴浪鱼咖啡是最好的选择。
到了这里,如同是老泉州里的一个新世界。泉州青年们或许早晨还去老字号喝一碗面线糊,下午就来这里,变身和北上广接轨的新潮小年轻。
你能感受到,即便身居小城,年轻人们也在吸纳着外部世界的变化。还把一片泉州情,融入对潮流的解读之中。
一楼是赤子空间,展示的是潮牌服饰和周边,装饰有很闽南的海报和纸扎摆件。
惊讶发现,上海某著名潮牌周边店都来这里摆摊儿了。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消费者
惊现五条人的签名海报。
二楼就是巴浪鱼咖啡厅,依旧到处是闽南气质,店里的水壶是老泉州的水壶,杯托可能是一个旧时人家的小门框。
咖啡桌旁,是满架英文版的艺术书籍。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消费者
荔枝冷萃和荔枝味的精酿,贴上巴浪鱼的logo,很清凉。
店里都是最潮最年轻的那些泉州时尚可人儿,窗外的街景却很80年代,旧时光和新时代就这样发生在同一空间里。
招牌的油条咖啡只有下午4点-6:40特供,用的是楼下油条店的油条。
一口下去,油条竟一点都没有疲软,酥脆到不行。同时还浸润了冰淇凌和咖啡液的滋味,是十分本土的美味创意了。
店主在煮咖啡的过程中,穿着印有赤子logo的潮T,看上去是个很闽南的精神小伙儿。
大众点评上的消费者点评图,T恤正面就是油条咖啡
T恤上的这句话出自 “赤子无愁声,沧海无惊浪”,知乎上一位答主的译文很妙:
罹难之时,秉持热情并存初心之人定不会终日诉愁几何,而是如沧海澹澹,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淡定从容无惊澜。
是和大海一样的泉州赤子情了。
满城皆神仙
逛了3天泉州,最大的感受是: 头上三尺有神明,确实是泉州人真实的心情写照。
我的民宿老板,是土生土长的泉州男人,一口标准的闽南普通话。我们住的是他家的老宅子—— 一栋600平的红砖古厝。每间房不过两三百块一晚上。
在老板家二楼,有一处佛龛,供奉着观音、关公和土地爷。据说,这三尊是每个泉州人家里的标配。
老板特别骄傲地告诉我,那尊观音,是他奶奶去参加一个寺庙的开光典礼给请回来的。寺庙准备了30尊观音,让几千名信徒掷茭来决定给谁。
在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的 掷茭。一平一凸表示神明同意;两个平面向上表示神明还在考虑;两个凸面向上表示神明不同意
“我奶奶连掷16圣杯,拿了一尊回来。”一平一凸为圣杯,连续16个,你想想这是啥概率。
在泉州鲤城区涂门街上的关帝庙,我第一次看到了那么火热的掷杯筊场面。人们先抱着一个长签筒使劲摇晃,努力让其中一根突出或者掉落,然后通过掷杯筊来请示神明的意见。
但比起庙内的繁忙,关帝庙外部繁复华美的屋檐浮雕是更吸引我的景象。
关帝庙的屋檐 图源:CFP
关帝庙全景
说起来,这一路上众多寺庙华丽隆重的面貌,是泉州留给我的最高光。
泉州的涂门街上,是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馆”的一个缩影。不过1000米的距离,就分布着代表伊斯兰教的清净寺、道教的关帝庙,以及纪念孔子的文庙。
仔细看一下庙里的浮雕,不少是混搭。比如这文庙屋檐上的基督教小天使。
佛教的承天寺、粉色的花巷天主教堂、代表妈祖文化的天后宫……如今作为小众目的地的泉州小城,当年可是看世界的一个出口。
夕阳下的东西塔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清净寺
比起这些已经很华美的古刹,更让我惊喜的,反倒是那些随便路过的地点。
穿越小巷的时候路过一个真济仙姑宫,虽然疫情原因暂时关闭了,但不妨碍善男信女微信转账。
还有这个“全球董杨大祠堂”,就在民宿对面,是董姓和杨姓的后人修建的超级豪华大祠堂。
看看这祠堂里的雕龙画凤,感受到预算了吗?
从泉州回来之后,我偶然听到几位泉州博主在一期播客中回忆她们的小城记忆。
作为很早就离开泉州去北漂沪漂的年轻人,她们不管是否信仰,每年回家都要跟着家里长辈去寺庙里拜拜,离开时也要去跟神明报备,就像打卡一样:我回来喽!我又走喽!
来自泉州的艺术家蔡国强就非常懂风水,他曾有一个艺术作品叫《你的风水没问题吗——2000年曼哈顿计划》,在展厅里摆放了99件来自泉州的石狮子。
蔡国强会亲自拜访那些想购买作品的纽约买家,家里风水不好的,他才会将石狮子卖给对方,为买家驱邪镇宅。
他在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里曾表达过,泉州整个城市太信风水,也太信看不见的世界,所以他的艺术里面,也都在寻找跟看不见力量之间的关系。
永远的闽南古早味
对在外漂泊的新一代泉州人来说,每次回泉州,他们从不会像别人一样,因为家乡味道的消失而怅然失落。
他们把泉州味道称为“古早味”,因为时间过去几十年,那些店一直都在那儿,等着在外打拼的泉州人一次次归来。
早上,用一碗面线糊加油条,开启小城的一天。
一份浇了花生酱和甜辣酱的侯阿婆招牌干贝肉粽,解锁肉粽的新吃法。
蘸料真的美味!让整个肉粽浸满了甜甜咸咸辣辣的丰富味觉,吃一次想一年系列。
平平无奇的小店面,藏着面皮筋道爽滑的肉燕汤。
泉州太热了,清凉甜品必不可少。石花膏是当地类似于凉粉的一种甜品,加上有嚼劲的Q果,8元-10元一份,全方位的性价比。
下面这家店,非常古早味的装潢和这个生僻字,得让人愣3秒。知道大家不认识,这个字音同“尤”,据泉州文史专家科普,它在闽南语里是傻瓜、傻乎乎的意思,出于“贱名好生养”的全国旧时惯例,泉州当地很多人都会用这个字作小名。
所以,这个店名就等于“泉州卖鸡腿的阿呆”。
刷的花生酱,很独特的烧烤味。
泉州街边用糖腌制过的水果,每日手工现做,非常解腻的夏天滋味。
泉州的姜母鸭。你在北上广有多久没有见过这样做食物的排面了?
街边小吃“菜头酸”,其实是腌萝卜夹花生碎。
门口的招贴很可爱,泉州人的温婉,大概就是这样。
在泉州,有无数个时刻你都会感受到,安居一隅、与神明相伴的小城生活,让泉州人安逸、平和、不慌不躁。
你会幡然领会, 当大家每天都在关注北上广深的喜怒哀乐时,其实更多的人,过的就是泉州人的日子。
不处于舆论中心,但有着自己的一套运行系统,生活法则。每天过得舒舒坦坦,吃手工做出来的食物,就是好生活了。
这里的日子没有那么多的变化,但即便是一个普通人家的铁窗花,都能在那一刻击中你。
这是多么爱过生活,才会花这样的心思呢?
老时光就在泉州人的日子里,找个时间去会一会泉州吧,更深远的乐趣,也许就藏在慢与不变的画面里。
作者 ✎ 阿清
图片 ✎ 来自网络、视觉中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