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酒的国度。
自从杜康发明了酒,朝代更替、悲欢离合、迎客送友、婚丧嫁娶等,便与酒息息相关。
楚汉之争有鸿门宴;赵匡胤有杯酒释兵权;曹孟德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排解其乱世之忧愤;其子曹植人称“才高八斗”,曾作《酒赋》。只因其饮酒无节制,“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弄丢了世子之位。
晋代陶渊明可算人格清高超然,以田园诗名世,但也是喜欢饮酒的:“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是不是有点贪杯的意味?
李太白则“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留下“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传说;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之凉州词,抒发古代边塞将士豪放豁达、战前纵酒、不计生死的英雄情怀。
今世人际交往中,酒这个润滑剂更是不可或缺,有“无酒不成宴”的说法。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达成商业合同,甚至化干戈为玉帛的,也非鲜见。
平生覌之,饮酒成也罢败也罢,好也罢歹也罢,古今中外之饮者,基本上都有以下四个递进阶段:
和风细雨 彬彬有礼——肴齐樽满,宾主之间寒喧之后,共同举杯进入正题;
豪言壮语、称兄道弟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席间便有人来了兴头儿,开始滔滔不绝了;
胡言乱语、老子第一—— 酒壮怂人胆,借着酒劲吹牛骂街泄私愤;
狼藉一片、不言不语——最后喝多了,便有人“现场直播”,然后进入麻醉状态。
由此看来,君子好酒,当讲节制礼仪,适量适度,不可放浪形骸,伤身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