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老天赋予它神奇的一面,它可以用来做万病之药,也可以做成万病之毒,它可以社交,也可以独享,它可以提升科学水平,也能让传统智慧生生不息。在用茶的路上,有人拿来解渴,有人拿来茶禅一味,这其实都归为宇宙的那一点,即造物主的一念慈悲有了我们,这就是所谓的一茶一世界,而那一点,便是阴阳。
阴阳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我们科学的磁场论只是说明了阴阳的两面,最终的结果,以是否能生生不息为宗旨,对于这个维度来说,生命不拘泥一种形式,可以是硅基生命,也可以是碳基生物,只是我们认为,因为有时间的参与,我们共同认识到了演化与过渡的一幕。
如果以原子弹这一幕来说,生命转瞬即逝,何来时间呢?时间,只是给了我们空间活动范围的选择面而已。这就好比一泡茶,陆羽的演绎平淡无奇,乡野村夫,常伯熊的演绎,华丽炫目,精致细腻,在茶的问题上,陆羽的茶,涓涓细流,平和缓释,常伯熊的茶,香高味浓,爽口激荡,最终,陆羽写了《毁茶论》,因为这样的茶,伤胃,伤身,六疾不瘳。常伯熊在晚年,劝人少喝茶,这里有很多问题,可以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窥见一二。
比如,《本草纲目》记载:“茶,苦,甘,微寒,无毒,阴中之阴,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 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 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这段话的内容,与常伯熊晚年患上风气病遥相辉映。
以上内容可以说明了一些问题,饮茶不当,伤及五脏六腑,也就是说,茶有阴阳两个方面,好的万病之药,差的万病之毒,在这里要说明一些问题,孙思邈说的茶是咸,李时珍说的茶是苦,如果从成分或者味道来说,苦与咸已经在效果上有了出入,因此要什么茶,就成了选择,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效果,我们可以去参照医书来说明,总之,盐巴,咸,补充体力是盐分,这可以作为联想用,至于能不能真有用,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来证明茶叶的神奇,来继承荣西禅师说的万病之药,证实久服,有力,悦志的理论,符合药食同源的依据。
那么,普洱茶与绿茶的区别是什么?之前曾写过关于普洱茶生茶与绿茶的区别,并引申一个问题,我们是要慢发酵茶,还是要变质的茶?这是我们的选择,前者保质期久,符合了陆羽的标准,后者的艳丽,符合了常伯熊的标准,从朱元璋罢造龙团后,可以预料的是,茶叶的香气滋味更浓郁,这些茶的口感传到了英国,今天,我们喝茶的习惯,沿用了常伯熊的标准,为什么常伯熊的标准是浓重的,陆羽的茶标准不是呢?
在《茶经》中,嚼味嗅香非别也,今天喝茶的人,是不是都是要香气滋味呢?而常伯熊的晚年患了风气,叫人少喝茶,这不是与陆羽,孙思邈描述的,茶,久服,有力,悦志的价值观不符呢?
今天人们喝的茶,继承了香浓味重的标准,并且,从茶叶的周边来看,也符合了常伯熊类似的风格,人们要的,也是这样的名,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面子,而陆羽这样精行俭德的直男,丝毫没有优势,从普洱茶与绿茶的市场占有率也显而易见,但是在效果面前,我们需要哪种茶?又认为哪种安全呢?从科学上,我们已经了解到,喝茶也有剂量的限制,饮用过度,会伤及身体,其实,这里面的原因也简单,常识告诉我们,保质期短的食材,大多会有毒性,因为变质快,对么?而那些保质期久的食材,相对来说,理想的状态下,毒性小或者没有,会发酵,所以越陈越香与越陈越醇的茶,也就意味着理想的普洱茶与绿茶之间的区别,它们就像陆羽与常伯熊的茶道标准一样,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