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福布斯
“打响价格战第一枪”的特斯拉涨价了!你还会买吗?
“特斯拉怎么又涨价了?”
“涨价也是你,降价也是你!”
“不会是为上次星舰发射失败买单吧?”
最近,特斯拉在四天内两次涨价,让不少粉丝直呼“看不懂”。
先是5月2日,特斯拉官网显示,特斯拉在全球多地上调Model 3、Model Y价格,调价地区包含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其中,中国地区涨幅为2,000元。
随后,5月5日,特斯拉全新Model S、全新Model X全系车型一齐上调售价1.9万元。
对于此次特斯拉的涨价,官方并未回应,但网上议论纷纷,观点各不相同。
一方面,有观点认为,涨价是因为特斯拉为了改善盈利及提升毛利率。据今年一季报显示,特斯拉新车交付422,875辆,同比实现36%的增长,但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超24%,毛利率也从20%跌至19.3%,低于其20%的毛利底线。
另一方面,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多次透露将推出更低价格的新车型。同时,上海车展期间有传闻称,特斯拉将对在华出售车型进行价格调整,Model 3或将低于19万元。对此有观点认为,此次特斯拉的连续涨价可能就是为了给更低价车型让路。
无论如何,从特斯拉先降后涨的价格走势来看,其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标杆,拥有极强的品牌效应和关注度。同时,背后还传递出不少重要的信息。
“价格战”不灵了!
自今年年初特斯拉宣布全球降价以来,问界AITO、小鹏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厂商先后跟进。同时,各地燃油车为了清库存,也加入降价大军。尤其是东风系依托补贴,最高降幅达9万元。
事实上,价格战并未真正带来销量的提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产销累计完成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同时,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到26.1%。
这组数据味着,传统燃油车销量大幅下滑,同时新能源汽车虽然保持增长,但涨幅相对有所放缓。也就是说,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销量情况不如往年,“价格战”未带来明显增长。
同时,“价格站”的“后遗症” 也随之而来。据统计,在13家上市车企中,只有7家获得营收增长。其中业绩最为亮眼的是,比亚迪(250.070, -2.45, -0.97%)营收达1,201.7亿元,同比增长79.8%;利润达41.3亿元,同比大增411%。
此外,不少车企不同程度地陷入“越卖越亏”的窘境。例如,长城汽车(26.060, -0.48, -1.81%)在一季度利润下降89.3%;北汽蓝谷(5.230, -0.23, -4.21%)净利润亏损8.92亿元;赛力斯(28.150, -0.95, -3.26%)净利润亏损6.25亿元;众泰汽车(3.010, -0.07, -2.27%)一季度净亏损1.88亿元;零跑汽车亏损11.33亿元。
所以,在一季度的“价格战”中,多数车企既提升不少销量,又赚不到钱,可谓适得其反。
中国汽车行业格局“生变”
显而易见,新能源汽车正在不断蚕食传统燃油车,将改变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
数据调研机构威尔森的报告显示,比亚迪3月销量达到了18.33万台,环比上涨31.37%,位居销量榜首。终端上险量方面,比亚迪2023年累计销量超越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总和)。
同时,威尔森所列出的销量前20的车企中,还包括特斯拉、广汽埃安和理想汽车3家新能源汽车厂商。其中,特斯拉排在第五位,力压BBA(宝马、奔驰、奥迪)3家传统豪车厂商。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给予传统燃油车的已经不止是压力,更有一举取而代之的势头。从比亚迪的例子来看,其超越的不只是大众一家,还涉及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13.850, -0.10, -0.72%)两家内自主品牌龙头。
自去年3月停售燃油车以来,比亚迪在业绩和销量上就获得了持续的增长。这与其多年来全产业链的布局不无关系,更重要的是品牌矩阵的打造。例如,王朝、海洋、势腾、仰望以及即将推出的个性化品牌,覆盖家用、豪华以及个性化等不同用户需求。
除了上海车展上百万级的仰望品牌外,比亚迪海洋系列4月卖出了8.34万台,这一数据已经超越上汽通用五菱4月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6.8万台)。可以说,比亚迪销量超越燃油车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布局全品类市场。
纵观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唯有比亚迪实现了全品类的布局。特斯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极氪汽车等均定位侧重于高端、豪华,而广汽埃安、哪吒汽车、零跑汽车等则面向中低端市场,主打性价比。
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高端化的趋势越发明显。除了比亚迪的仰望,广汽埃安也推出了高端品牌——Hyper昊铂。同时,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都强调“不降价”,以保持自身高端定位,其目的就是对标特斯拉,树立高端智能电动的形象。
业界普遍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降价弊大于利,将影响品牌价值。以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一直以来标榜的就是智能化、科技感,一旦降价,好比“自毁长城”。
毕竟,消费者购买特斯拉等高端品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冲着那块中控大屏以及各种智能化体验而来。
所以,新能源汽车颠覆传统汽车行业格局的趋势已经越发明显,各大传统燃油车车企迫于压力,只得跟进。
同时,新能源汽车厂商方面,全品类将成为新的趋势,但需要规模化量产的能力。当然,高端化依旧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低价并不能带来销量的增长;高端智能化的产品不仅带来高附加值,也有高收益。更重要的是,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才是用户想要的。
“洗牌”已在悄然开始
如今,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残酷。
从每月的销量榜,到如今的每周销量榜。甚至,有的品牌还将某细分领域的销量排名直接贴在门店的最醒目位置,以展现自身的实力。一直以来,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将这些数据来作为提振市场信心的“救命稻草”。
但是,“窗口期”已经临近。
2025年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第一个窗口期。可以说,目前已经站在了关键的档口,“洗牌”早已开始。
近年来,一个又一个造车新势力倒下。威马、天际、爱驰、云度等等,不是深陷泥潭,就是垂死挣扎,逐渐从排行榜上消失,甚至被淡忘。
即使已经上市的“蔚小理零”(蔚来、小鹏、理想、零跑)、以及背靠传统自主品牌的广汽埃安、极氪汽车等,都难逃亏损的困境。
从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头部厂商来看,两者都拥有自主的三电技术,并且能够掌控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资源,尤其都极为重视对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把控。
例如,特斯拉一直深入动力电池研发,并积极与上游原材料厂商合作;比亚迪从消费级电池起家,现已成为全球装机量第二大的动力电池厂商,更涉足半导体、电子、轨道交通等多个产业。更重要的是,两家公司都持续推进零部件的国产化。
正如特斯拉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家车企,而是一家以电动汽车和绿色能源技术为主的科技公司。
总得来说,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已经是板上钉钉。虽然特斯拉此次的连续涨价,并不意味着“价格战”的终结,但从中可以发现行业的趋势。虽然新能源汽车厂商已经崛起,但只有少数头部企业真正拥有与传统燃油车厂商一争高下的实力。更多的厂商虽然销量一直在增长,但仍深陷亏损泥潭,危机四伏。
接下来,随着海外品牌和国内自主品牌势必使出全力向新能源领域“转身”,无疑又将是一场“腥风血雨”的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