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
寒冷的季节,一件轻柔绵软、防风御寒的羊绒衫,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安心的感受。由于产量很少,羊绒一直被视为面料界的“纤维宝石”“软黄金”,被世人追捧。我国是羊绒原绒最主要的生产国,产量居世界首位。而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羊绒之路”,也在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连接亚欧的“羊绒之路”
羊绒是山羊为抵御寒冷在毛根处生长的一层细密、丰厚的绒毛。气候越寒冷,羊绒便越丰厚,纤维也越细长,保暖效果也就越好。在历史上,由于克什米尔地区曾是羊绒向欧洲输出的集散地,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羊绒习惯被称为Cashmere,中国音译为开司米。
人类利用羊绒的时间远早于羊毛。在铁器还未出现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用山羊身上自然脱落的羊绒进行纺线。现存最古老的羊绒制品在叙利亚被发现,是一块公元200年左右的羊绒纺织品残片。到了公元15世纪,克什米尔城统治者蒙古皇帝大力推广艺术和文化,邀请艺术家和熟练的土耳其织工使用从西藏进口的羊绒来制造披肩,奢侈、柔软、温暖的羊绒披肩由此诞生。
这些昂贵的披肩制作工序漫长而复杂,披肩的图案由专人绘制,织工按照画有标示线、颜色等符号的图纸织出图案。通常两三个织工在工长指导下共同编织一条披肩,特别精细的图案还要采用刺绣。编织一条披肩通常需用时三个月,图案复杂的可能要花上一年半的时间。织好的披肩还要经过讲究的洗涤工序,以保证披肩足够柔软轻盈。当地有将羊绒披肩作为珍贵礼物于婚礼当日赠予新娘的习俗。根据风俗,人们会将柔软轻盈的羊绒披肩穿过婚戒,以期为新人带来好运。
历史上最有名的羊绒披肩,莫过于拿破仑东征时从亚洲归来送给约瑟芬皇后的那条了。据说在1796年,阿富汗国王送给来自巴格达的友人一条精美的羊绒披肩,后来这条披肩辗转多地,到了拿破仑手上。约瑟芬皇后对这条披肩爱不释手,自此便开始收集羊绒披肩,前后收集了三四百条各式各样的羊绒披肩。据说约瑟芬皇后所拥有的羊绒披肩,每条价值都高达1.5万到2万法郎不等。
在当时,对服饰颇为讲究的约瑟芬皇后,自然是引领了羊绒披肩的风潮,法国的贵族名媛们开始对此趋之若鹜。羊绒披肩在欧洲流行也与当时的女装改革有关。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贵族女士们摆脱了厚重的胸衣和裙撑,为了追逐美丽,不惜冒着严寒换上轻薄飘逸的薄纱裙,很多人却因此生病。而轻薄柔软、保暖性好的羊绒披肩,便成为追求“美丽冻人”的贵族名媛们的不二选择。法国当时的文学和绘画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羊绒披肩的身影。比如作家小仲马在著作《茶花女》中通过描写“穿的是时髦服装,披的是开司米披肩,大门口还有华丽的四轮轿式马车在恭候”,来表现女主角玛格丽特时髦的装扮和奢靡的生活。而玛格丽特在穷困潦倒时“卖掉了马车、开司米披肩,当掉了首饰”,足以见得开司米披肩在当时的昂贵程度。
19世纪中期开始,意大利和英国苏格兰地区也开始建立羊绒纺纱与织造工厂,欧洲对羊绒的需求激增。为了解决原料短缺问题,欧洲人曾试图在欧洲本地饲养山羊。1812年,东印度公司的威廉·穆尔克罗夫特从西藏购买了25对藏山羊带回英国。他在考察日记中写道:“这是公司贸易史上的一个新纪元。”然而,这25对藏山羊,一半死于途中,剩下的一半来到大不列颠岛之后,要么无法适应海洋性气候而死亡,要么即使适应了新的气候环境,也长不出寒冷山地环境下那种细绒毛。穆尔克罗夫特之后,也有人尝试在欧洲饲养山羊,均以失败告终。
彼时,为了销售羊绒制品,从克什米尔地区到欧洲,形成了一条连接羊绒产地、集散地、生产地和销售市场的“羊绒之路”。其中包括噶大克(今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东南噶尔雅沙)、列城(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首府)、斯利那加(克什米尔地区首府、当时最大的羊绒披肩集散地)和叶尔羌(新疆通往西藏、中亚、南亚道路汇集之地)在内的一系列商业重镇。冬季,商旅们的大部分行程在河谷中进行,因为冬季枯水期河流大多被封冻住了,在冰上行走相对安全。夏季,商旅们从阿里、拉达克北行,翻越喀喇昆仑山后,经赛图拉,约40日可达叶尔羌。这一路翻山越岭,路途艰险,但利润也是相当丰厚的。直到19世纪末,欧洲人对羊绒披肩的狂热才逐渐平息,“羊绒之路”上也渐渐开始运输其他西域特产和来自俄罗斯的手工制品。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收藏的手持羊绒披肩约瑟芬皇后画像。
明代兰绒曾风靡全国
世界上主要的羊绒生产国家有中国、蒙古、伊朗、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我国是羊绒原绒最主要的生产国,主要产于我国西藏、内蒙古、宁夏等地,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
作为全世界羊绒原绒最大生产国,中国早在5500年以前,就懂得使用羊身上的毛保暖御寒。而应用羊绒,则是从唐代开始。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山羊自唐末从西域传来,“外毛不甚裘长,内毛细软,取织绒褐,秦人名曰山羊,以别于绵羊。此种先自西域传入临洮,今兰州独盛,故褐之细者皆出兰州,一曰‘兰绒’,番语谓之‘孤古绒’。”其中所谓“孤古”,为藏语山羊的译音。在唐代,人们就发现,这种西域来的羊身上长有细软的“内毛”,可以织出软滑的面料。用山羊内毛织成的面料被称为“绒褐”。据《天工开物》记载:“凡打褐绒线,冶铅为锤,坠于诸端,两手宛转搓成。”时至今日,在西北地区的民间,仍有这种搓绒线的技法。
明朝时,兰州出产的兰绒颇为有名,是当时中国最好的羊绒。兰绒在明代风靡全国,据当时的地方志记载,“公卿贵人,每当寒月风严,闲居谈宴,簪裾相映,莫不以此雅俗相赏”。据《甘宁青史略正编》记载,有个叫方于鲁的商人,看到达官显贵穿着褐绒,也想跟风。一位西安的友人给他寄来一块兰绒面料,当时已是四月春暖时节,他急不可耐地找裁缝制成绒袍,穿上后向宾客显摆。穿着绒袍的方于鲁汗流浃背,一会儿将脚伸出袍外,一会儿挺胸作态,无非是想让宾客关注他的绒袍。宾客中有人作诗嘲讽他:“爱煞兰州疙鞑绒,寄来春后赶裁缝。寒回死等桃花雪,热透生憎柳絮风。忽地出神寻细脚,有时得意挺高胸。寻常一样方于鲁,才着绒衣便不同。”
在明朝中期,兰州绒褐的生产工艺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造为织金妆花之丽,五采闪色之华”,价格也相当昂贵,“一袍费至百金,一匹价十余两”。甚至大明的大内织染局还曾专门上奏万历皇帝:“兰州绒褐堪以御寒,请采买物料,用各羊绒毛织彩龙袍,曳撒衣之类。”
到清朝的康熙至乾隆年间,每年“客商来兰州收绒褐,岁数万金”。巨大的利润面前,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情况频发,为了遏制滥收、滥卖不合格绒褐,当时兰州出台了毛纺织业技术标准。在残碑《绒行章程》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对绒褐的标准尺寸的规定:“加长绒长玖丈,宽壹尺肆寸”,还有铺户、机户、牙侩、行首违规后的罚则,例如第四条规定“铺户希图渔利,将不遵式样之绒褐,滥收滥卖者,罚银六十两”。
到了清朝晚期,和大多数传统纺织行业所经历的一样,兰绒也受到洋布的冲击,当地绒褐产业几乎覆灭。后来左宗棠在兰州创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毛纺厂“兰州织呢局”,也是整个亚洲的两个织呢厂之一,短暂复苏了当地纺织产业。
羊绒纤维
全球最好的 绒中国产
羊绒产量极少,一只绒山羊一年仅能产50至80克无毛绒,也就是说,平均每5只山羊一年所产的绒才够制作一件普通的羊绒衫。而羊绒制品制作工艺复杂,而且具有舒适、轻柔、绵软的肤感和极佳的保暖效果,因而尤为珍贵,以克价计,被誉为“纤维宝石”“软黄金”。山羊绒纤维非常细,国际纺织工业部门对山羊绒的细度要求是直径13至16微米。羊绒纤维细度越高,与皮肤接触时接触面就越小,感觉就越柔软、舒适,这也是羊绒制品可以贴身穿着的主要原因。在国际市场上,直径在16微米以下、长度长的山羊绒价格最好,随直径加粗,单价也随之下降。而我国所产的羊绒纤维,直径为13至15微米,长度在35至45毫米,且白绒比例高,可以说是全球最好的原绒。
羊绒在入冬寒冷时长出以抵御风寒,开春转暖后便脱落。在我国,山羊一般8月份开始长出绒毛,12月末停止生长。因此,人们为了采集便利,一般在羊绒长到一定长度时即用特制梳子进行梳绒。梳绒时梳子需要贴近羊的皮肤,轻而稳、快而匀,切忌用力过猛,否则会损伤山羊的绒毛囊,导致再也长不出绒毛。还要选择晴天梳绒,因为雨天被打湿的羊绒不易梳理,而且容易导致山羊感冒。这样梳理下来的羊绒称为原绒,其中还混有大量的粗毛,因此还需要经过分离工序将绒和毛进行分离。在19世纪时,分梳技术和设备是被英国所垄断的,20世纪后,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才相继有了羊绒分梳的厂家。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制造了第一代国产羊绒分梳机BC273,开始用自己分梳的羊绒制造最终成品出口。分梳好的无毛绒,即去除杂质后的净绒将经历染色、脱水、烘干、和绒等一系列流程加工成粗纱,再通过牵伸、加捻后形成细纱,最后进行并线、合股等工序形成可以织毛衣的纱线。
五四运动爆发后,辞掉清华大学校长职位的周诒春和留学回国的费兴仁,为探索实业救国之路,与一些留美学生一起集资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挂货铺”性质的店铺——仁立商号。1920年,仁立商号在北小街烧酒胡同22号开设了一间地毯工厂,雇工自制地毯。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的北京仁立麻纺织厂开始生产经营。公司以生产麻纺织品为主营业务,也进行其他纺织品的加工生产。1964年,新中国第一件羊绒衫诞生在北京仁立麻纺织厂。而北京仁立麻纺织厂就是现在的羊绒品牌雪莲的前身。此后,随着鄂尔多斯(16.530, -0.25, -1.49%)、鹿王等一众羊绒衫品牌的崛起,以及纺织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羊绒产业也从原绒第一生产出口国,走向综合性羊绒品牌大国。
采集羊绒
史海拾遗
酷爱羊绒的清朝宫廷
发源于游牧民族的清朝皇族,对羊毛、羊绒制品青睐有加,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朝文物中,就有上百件羊绒服饰、毯子、垫子等织物。为保证皇家的用绒需求,顺治年间,每年春、秋由庆丰司下属的南苑六羊圈、张家口外的羊群牧场供应。南苑六羊圈共养羊一千七百只,庆丰司还在长城塞外草原广阔之地设牧场三处,共计养羊一百四十群,每群一千一百只。这些牧场可收获丰厚的羊绒,为清朝宫廷羊绒织物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据记载,当时采集羊绒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梳绒,即用竹篦梳下绒毛;另一种则是手工拔绒,针对较细的山羊绒,由专人用手指甲沿着它的生长方向拔下。
清朝宫廷使用的羊绒制品种类繁多,其中不少是西藏进贡来的。西藏有一种传统手工织品,叫作氆氇(pǔlu)。氆氇分为很多档次,最上乘的叫作徐玛,又称细毛氆氇,取山羊颈、腹附近的绒毛编织而成,格外精细柔软。徐玛以红、黑两色为主,十字花纹,大多用于制作衣物。还有一种贡品叫作缂丝陀罗尼经被,由藏羚羊羊绒、獐子绒和真丝混合缂丝而成,以梵文经文为图案。它可不是普通的被子,而是西藏活佛进贡给大清皇室的陪葬品,专用于覆盖清朝皇室成员的遗体,也就是老百姓(38.480, 0.20, 0.52%)俗称的裹尸布。
西藏氆氇
原来如此
羊毛、羊绒、马海毛有何区别
大家在选购毛衣的时候,往往会难以分辨羊毛、羊绒和马海毛这三种之间的区别。总的来说,这三种纱线成分来源于不同品种的羊。
其中,羊毛主要指绵羊的毛。每只绵羊每年产几公斤的羊毛,一般采用剪羊毛的方式来收集。羊毛一般还有如下几个分类:初剪羊毛,即,初次从羊身上剃下的羊毛;羔羊毛,指从大概七个月的羊宝宝身上取的羊毛;美利奴羊毛,产自澳洲美利奴绵羊,手感柔软而有弹性,非常接近羊绒的质感,产量也比羊绒大,可以当做羊绒入门级的替代品。
马海毛则是指安哥拉山羊毛,原产于土耳其安哥拉省,现在主要产于南非。安哥拉在土耳其语中意为“最好的毛”,而马海毛本为土耳其语,意思是“似蚕丝的山羊毛”。马海毛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输出到南非好望角和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等地。马海毛具有纤维粗、光泽感强、弹性好、卷曲少等特点,因此不易收缩也难毡缩起球,是常用的高级长毛绒织物之一。
羊绒则产自山羊,指长在山羊粗毛根部的纤细绒毛,通过特制的梳子一点点梳下来收集,因此产量很低。由于产量稀少、亲肤保暖性好,羊绒比羊毛、马海毛更为珍贵。
羊绒原绒按颜色可分为白绒、紫绒和青绒,其中白绒的用途最广。白绒就是白山羊产的绒,产绒量高,绒的细度、长度、拉力、光泽更好,而且可染色的范围也更大,其中以我国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最为知名。紫绒是黑山羊产的绒,为紫褐色,允许有白、青、红绒掺入。紫绒纤维细柔而长,油润细腻。青绒则是指青山羊和棕红山羊所产的绒,色泽浅青,允许有少量黑绒掺入。不过由于羊绒制品都是将原料在纺纱前先进行染色处理,染料多少都会对纤维有损伤,而且染料用量较大时还容易掉色,因此出于环保和更柔顺的手感考虑,无染色羊绒是比较健康的。
本版供图:视觉中国(17.290, 0.16, 0.93%)、IC photo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旭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