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到中年,能够被记住的关键词仿佛只剩下“危机”两个字。
30岁后,人们更多的开始需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成为家庭的希望和支柱,而不仅仅是年轻时的为自己而活。随着年纪变大,即便是再有拼命的想法,身体也开始力不从心。
于是,很多人进入了所谓的“中年危机”。此时与年轻人相比,跳槽就更加谨慎和纠结,有的时候即使你对现状不满,也不敢轻易行动。
其实,每个人都会遭遇自己的“中年危机”,这个时候你最需要做的是好好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变,否则人生就只能变得停滞,最后被淘汰的肯定是你这只没有及时与时俱进的“老油条”!
人到中年,总会碰到各式各样的挑战,身体机能下降,家庭重担在身,职场中还要应对年轻人带来的压力和竞争,毕竟年纪大了,各个方面都处在下风。
如果这个时候想要在工作上有所变动,风险必然会成倍增加。人到中年,如果想要做到精准跳槽尽力避免失误,我们有必要先了解自己的时间观。
据说某名校学生在毕业前都要回答一个问题,what will you want to do with your one wild and prescious life?(你计划如何度过宝贵的一生?)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没有对错好坏,只有是否适合。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的研究,整体看来有六种时间观:消极的过去时间观、积极的过去时间观、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未来时间观、超未来的时间观。跳槽时,这六种时间观也左右着我们的决定。
以上几种时间观有相互融合的部分,我们只要记住“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就能在跳槽时不过于纠结。那么你会基于哪种时间观来决定跳槽与否呢?
很多人都觉得“薪水合理就行”,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相同工作量,老板希望少给一点儿,于是把工作安排给年轻人而不是中年人,中年员工则希望多拿一点儿,还希望尽快升职。那么怎样才算合理呢?
在人生的不同时段,依靠不同的“本事”赚钱。20多岁时,更多的是靠勤奋肯干,30多岁则更多地是凭借能力经验,年过40后多半应该是靠之前的资源积累。
这个时候,大家最应该做的是自我反思,二十几岁担心没有积累正确的经验,三十岁后还没有成就担心自己能力不行,年过四十还想靠勤奋为自己开创新天地又感觉力不从心。
而想要应对所谓的“中年危机”,答案也许应该是,以发挥此前积累为前提找到合适的新机会,那么薪水自然会高。虽然并不是完全不能重头再学,但是这种“从头再来”想想就累,不是逼不得已,谁也不愿意这样做。
很多中年人本不愿意跳槽,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不得不动时,发现除了重新开始好像没有其他方法,甚至找不到愿意出手相助的人脉资源,从而跳槽失败。除去偶然因素,“没有正确积累人际资本”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人际资本并非有意结交或者刻意逢迎,而是我们在工作之中能够通过助人积累一些“声望”。无论是提携后辈,还是帮助年轻人在工作中成长,亦或是结交兴趣相投的朋友,都可以算是正确的积累人际资本。也许未必会用到,但是当我们遇到问题,之前帮过的人或许能伸手相助。
“长期无私助人”有利于我们人际资本的积累。
记得之前工作的公司有一次招聘HR,两个朋友同时推荐了Ann。Ann有三年HR工作经验,前公司倒闭一时还没找到新机会。我问朋友为何推荐她,得到的回答是“Ann愿意帮别人,专业水平也不差。”但是我给她打电话约面试时,她刚好已拿到另一家大公司的offer。没有机会见面虽然有些遗憾,但那次我对Ann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人到中年,我们应该检讨一下之前有没有尽力帮助别人,还是一直想占别人便宜,即便没成功自己也不能吃亏。后一种人怕是难以在社会立足 ,加之年岁增加,失业之后很难靠经由朋友内部推荐找到新工作。运气好的话,投简历应聘或许能找到新工作。可谁愿意给一位三四十岁靠投简历应聘的候选人面试机会呢?这是个问题。
关于人际资本,任何时候积累都不算晚,我有三点建议给你:
第一,努力完成手头工作的同时,找机会多帮助同事尤其是职场新人。谁也不知道十年之后,他们会不会是你的老板。
第二,对人际资本定期盘点。建立较高的人际门槛,去掉只想占便宜的寄生虫,留下能相互扶助的真朋友,对朋友尽量好一些。
第三,经常问“有什么我能帮到的?”而不是“希望你能帮帮我!”
20岁时跌倒,我们拍掉身上的土,马上可以继续前行;40岁时跌倒,我们估计会像郭德刚说的“就地趴一会儿”,能不能站起来再议。
人到中年跳槽风险高,失足跌落也更难站起来,所以建立“防护网”成为一项必备技能。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可以建立三类防护网,“家庭、行业、兴趣”。
家族防护网的意思是,无论怎样家人都有支持我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能坦诚地对家人说出心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有位朋友,35岁突然失业,每天仍然按点上班、下班,出门就找间咖啡厅投简历,根本不敢跟家里说失业的事情。其中的压力,怕是只有中年人能够理解。
行业防护网指的是,在行业之中有影响力和朋友,无论是找新机会,还是跳槽失败,他们都愿意出手相助。此处,我要再强调一下平时对别人好一些。“不行春风,莫望秋雨”的道理往往只有在倒霉的时候才能深刻体会。
兴趣防护网此处专指“可以变现”的兴趣。人到中年除了工作之外,应该再培养几个小爱好,能减轻精神压力之外,在危机时刻说不定还能换钱养活自己。
我有位HR朋友,平时爱写东西,在新媒体兴起的时候自己运营了几个公众号。最近在微信里问起近况,她说:“辞职专门写文章了,主要是公司不景气,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反正写字也能赚钱,我还喜欢!”
能建好上述这三重防护网,即便跳槽失败摔的骨断筋折,也有机会再次站起来。
人生有如夜里在山中赶路,谁还没个踩空的时候,跳槽也是如此。万一跳槽失败,我们还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回到前公司,只要没打前老板,低头认个怂,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二是从头再来零起步,权当我们刚刚走出校园。情况应该不会再差了。
电影《岁月神偷》里罗妈给罗爸的一双鞋取了名字,一只叫“难”,一只叫“佳”,难一步,佳一步,一日难,一日佳,生活就是这样。
此外我还有个小建议,在顺利的日子里赚钱,在困难的日子里长本事。人在逆境中更容易看到问题,也有更多机会反思,继而找到突破口。
对工作多年的职场人而言,兴趣与能力之间进行平衡与取舍会是经常面对的问题,有矛盾也会有统一。
如果年轻人的问题是“不知道什么是兴趣”,那么人到中年的问题就是“还要不要再追求兴趣呢?”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曾提到过“找到自己所爱的”,考虑到事业将占据人生的很大一部分,所以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并热爱自己所做的一切。
此外,人到中年必须承认学习新知识的速度下降了,或许你也可以选择发挥之前的经验,而不是总像个新兵跟别人一味拼体力。至于哪些工作可以体现我们的能力,可以参考以下几个问题。
·从事哪些工作时,我们的业绩在公司团队中排名前5%?(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客观上成绩很出色)
·是否有可能通过跳槽升职?(这是很有力的认可形式)
·工作中有兴趣的部分刚好是擅长的部分,是否与之前经验也匹配?
·如果不考虑经济问题,最喜欢做的三项工作是什么?其中是否就有手中在做的这项工作?(越是兴趣所在,越容易体现能力)
·过去十年,最有成就感的工作是什么?是否就是现在从事的工作?
以上问题建议每隔几年就重新回答一次,这有利于我们找到方向。
找到优势可以参考的公式为【优势能力=(兴趣所在+丰富经验)X工作年限】。此公式有个隐喻,那就是即便不是兴趣所在,只要有丰富的经验,工作时间足够长,我们仍然能具备优势能力。
与此同时,只有根据性格选择职业,我们才能做的久,才能有加薪升职的机会。还是那句话,先了解兴趣之后才有好工作。
作为职场的主力军,中年人不但要满足自己还要顾及全家人的生活需求,找到符合趋势的行业和工作就尤其重要,毕竟谁也不希望工作到50岁,行业突然消失了。
除了生活方面的需求之外,中年跳槽还要考虑心理需求,诸如职位带来的荣誉感和工作中的成就感。前者意味着40岁再换工作就不要考虑主管或者经理职位,无论薪水多少;后者指的则是新工作中,如果短期(一年)看不到明显成果,跳槽要慎重。
中年人不像年轻人,我们不能再等几年成功,再等几年竞争优势就会完全消失,当下更新换代实在太快。
除此之外,中年跳槽,行业选择也要慎重。人到中年再选择夕阳行业,会给人一种“准备与行业同朽”的错觉。
之前有位咨询公司的同事,40岁接手家族的小印刷场,没几年就因为政策等原因关门了,再入职场的他完全失去了找工作的方向,朋友们想帮忙都难。回想当初,如果直接关门或者卖掉小印刷厂也许更可行。
找到趋势也有经典的方法,大概分为三步。
第一步,查找行业报告。想掌握趋势看书是不行的,更新比较慢,阅读感兴趣行业的权威报告是个不错的方法。此外《麦肯锡季刊》、《经济学人》都会不定期发表相关报告与文章,可信度较高。现在信息爆炸,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少看、接受精准信息,尤其是35岁之后应该更慎重。
第二步,了解行业论坛。“纸上得到终觉浅”,想真正了解行业的趋势可以参加每天的行业论坛。如果某行业连论坛都没有,那是否要继续在行业中深耕就得画个问号。
第三步,收集企业信息。行业中最优秀的公司不但薪水高,发展空间也更大。行业越是有前途,其中的好公司也就越多。此处的窍门是,到招聘网站按“行业分类”查找公司,找到相关职位之后用“薪水”从高到低排序。其中的优秀公司不但是了解行业趋势的窗口,也很可能是我们求职的目标,有必要多加关注。
人到中年,跳槽有点儿像做礼服。由于要出席活动(生存需要),我们要为已经开始变形发胖的自己做套新礼服(找新工作),怎样做的合身(跳槽成功)也需要掌握方法。
首先你需要认识到,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延续的一个整体,眼前所实现的就是之前我们为自己选择的。不同在于,有一部分得看命 (概率),另一部分我们自己可以做主。
做礼服五步:找到合适的设计师、测量身体各部位尺寸、设计师出图样、选面料并进行调整、礼服设计完成 。
中年跳槽五步:自己成为自己最称职的设计师,确定好人生目标;思考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制定3年、5年的目标,客观评价自己,分析优劣势;结合近期与远期计划确定目标公司;确认自己的价值后,集中资源并发挥优势不断接近目标公司;关注进展、调整方向,最终入职目标公司。
从以上五步,我们不难看出跳槽的核心是:了解自己、了解目标公司,利用资源不断推进,跟作礼服确实有些像。
此外,如同写文章,要不要做个“标题党”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市场上充满了所谓的“面试技巧”分享,就像是写文章用标题党一样,有些朋友跳槽时非常注重后者,有过度包装的嫌疑,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对中年人而言,“有实力”是基础,技巧是锦上添花。有名有实才有机会,只重技巧很难走远。
曾经的一位朋友老王,靠猎头推荐进某大厂做部门总监,因为之前经验不多,年纪大了学的又慢,没过试用期就被解聘。领导很奇怪,“面试时表现的挺好,工作怎么这么差劲?”
归根结底,实力与高薪相匹配。表面看来有些人凭借运气成功跳槽拿到高薪,其实德不配位,长期看,如果不能快速成长,他们的薪水会回落到低位。技巧是“术”,实力则是“道”,道术并重的我们终会成功。
人到中年后,我们会产生一种心理韧性,终于可以停止无谓的自我批评,开始用更有效的方式对待自己。中年人的优势之一也许是心智的相对成熟。
如果能做的好,中年于我们而言就不是危机而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