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中国证券报 黄紫豪
编辑 |
1
银行理财收益率“跌跌不休”,近期更是创下近十年新低。
Wind数据显示,自2018年初开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连续下行,以全市场1年期理财产品为例,自年收益率5%左右,一路跌至目前3.55%左右,创下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
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配置债券资产为主的银行理财面临“窘境”。
一方面,理财产品固收投资策略以“票息”为主,新券发行利率走低,形成了一批低收益资产,而另一方面,5月以来债券市场下跌,一些产品不得不降杠杆、降久期,避免大幅回撤。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今年债券市场收益率有了明显下降,带动生息资产包括非标的整体收益率都出现明显下降,自然而言,理财产品的高报价也无法维持。
多数理财产品采用债券票息策略
债券投资是理财资金配置的“重头戏”。从各家银行公布的理财业务半年报来看,浦发银行理财产品配置债券资产比例达38.4%,广发银行理财产品配置债券资产比例达53.42%。
今年年初,为对冲疫情影响,央行连续释放流动性,保持资金合理充裕。债券发行利率也随之下行,Wind数据显示,2月至5月,1年期限的固定利率国债发行利率分别为1.8567%、1.8783%、1.1333%、1.2899%,而去年全年利率水平均在2%以上。
不少银行表示,票息策略仍然是债券投资主要方式。一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在债券投资方面,该公司产品主要采用票息策略,即将债券自发行持有至到期,而采用债券交易策略,博取超额收益的占比较少,可能不到10%。
“我们银行没有专业的交易员和投研团队,利率波动的风险比较难控制,所以理财产品在债券投资方面99%都是做票息的。”浙江一家中小银行资管部人士表示。
该中小行资管部人士表示:“今年初债券发行利率普遍较低,我们现在对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有点担心,因为做票息策略,资金端和资产端利差其实不大,如果后续资金利率上升,这批资产可能拉低产品整体的收益水平。”
李奇霖表示,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收益率还维持刚性,没有下行太快,但随着2018年、2019年配置的资产逐步到期,负盈利开始兑现,存量高收益率资产越来越少,增量资产收益率较低的情况下,高报价不可持续,因此收益率也慢慢调整下来了。
债券交易策略理财积极“降杠杆”
而对于采用交易策略的理财投资经理而言,担忧的则是5月之后的业绩。与大部分债券型基金面临回撤一样,一些采用交易策略的理财产品,也要面临利率波动的风险。
Wind数据显示,作为代表债券市场价格的指标,中债综合全价指数自5月中旬之后连续下跌,债券交易策略的“赚钱效应”减弱。
在4月债券行情较好,5月市场整体下跌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也在采取措施,抓住市场机会,博取超额收益,同时在适当的时候降低杠杆水平、降低久期,积极应对回撤。
阳光金月添利1号半年度报告显示,该产品在4月积极参与了短端下行机会,并在4月底止盈退出,以极保守姿态迎接5至6月的市场下跌,5月起组合杠杆水平在100%附近,整体久期短,最终成功将净值回撤控制在很小水平。
银行纷纷调整理财产品业绩基准
在债券市场利率连续下行的同时,银行业纷纷调整产品业绩基准。
以光大理财“阳光金月添利1号”为例,该产品在2018年发行时,业绩比较基准为年化4.8%,每年1月1日、7月1日将根据当时市场利率情况调整基准收益率。
自2018年,“阳光金月添利1号”已经三次调整业绩基准。2019年1月起调整至年化4.45%,2019年7月起调整至年化4%-4.4%,2020年7月起调整至年化3.7%-4.2%。
除此之外,包括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的多款理财产品,均调整了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幅度在下调10个基点至15个基点不等。
华泰证券研究所固收团队认为,理财投资资产中债券占比较高。对于银行理财而言,负债端成本基本不变,而资产端收益率却快速下行,银行投资管理的难度大幅上升。
相较于货币基金而言,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相对缓慢。该团队认为,下行缓慢的理财收益率是银行稳定市场规模诉求和老产品刚兑特征、同质化的结果。仅靠资产端存量高收益资产和信用下沉、加杠杆等策略的支撑仍难以长久,投资者净值化教育任重道远。
该团队认为,进入4月份,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利率下行带动理财收益率下行。但考虑到银行的揽储压力,短期内理财收益率下行速度或将放慢。长期来看,未来随着净值化转型的推进,理财收益率预计会进一步下降。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