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炫富
周末某金融机构固收部门给员工发了一份内部文件,主题就是强调禁止员工对外炫富。
文件量化了奢侈品的标准,100万+的车,15万+的表,5万+的包,都不允许使用。
也禁止员工在自媒体平台谈论工资、奖金等具体金额,另外文件中有意思的一句是,“不允许因家庭背景等非自身因素产生优越感”。
不得不让人感叹,券商的固收部门,造富效应到底是有多强。
而且公司文件特意强调,不要因为家庭背景产生优越感,可以说是相当积极地响应共同富裕的号召了。
行业划分
感叹金融机构的高薪待遇的同时,普通人的职业到底应该怎么选择,才能获得更大的财富增值?
这就要谈到不同行业的生意模式,也就是赚钱的核心要素。
是靠资本,靠流量,还是技术,或者人力。
先说结论,赚钱效应上,资本>流量>技术>人力。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资本
资本就是简单的钱吗?其实不完全是,资本是对资源的“支配权”,通过资源支配来优化和配置社会财富。
有的人不理解,觉得资本就是金钱。那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身边有上亿现金,但是你不能使用资金来支配资源。
资本说到底还是利用金钱支配资源的能力。
进入资本密集型的金融行业,每天面对的就是资金的周转,利用资本发现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财富也能够搭上行业红利而快速增长。
流量
流量就很熟悉了,互联网公司就是这种类型的赚钱模式。
流量型行业是普通人最容易接触,并且财富增长上限很高的行业。
流量行业的赚钱效应,从前段时间部分头部直播带货主播的税务处罚新闻也能看出一二。
由于中国的巨大人口基数,即使一个产品利润不高,但乘上足够大的销量规模,利润的绝对值依然足够大。
普通人对流量行业最熟悉,但怎么通过流量赚钱,还是完全不懂。
因为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流量内容的消费者,并没有参与到流量内容的生产、分发、流通等环节。
通过流量赚钱,涉及到利用流量营销,也就是要加强流量营销技巧的研究。
至于普通人如何进入到流量营销的时代变局中,让自己沾光受益,就需要单独写一篇文章来讲了。
技术
技术型行业主要是依靠技术研发安身立命,大型的代表企业比如华为、小米、比亚迪等公司。
这类公司看起来更像是制造业,挣得也是辛苦钱。
由于流量型行业市场估值比制造业高出一截,所以总有公司想向流量型公司靠拢。
比如小米一直坚称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但是市场一直以来还是按照设备制造型公司给市场估值。
人力
最后一种类型,人力型公司主要靠人力资本输出价值,价值复利效果较差。
但很不巧,这个类型也是大部分公司所属的类型。
普通人的工作,很大概率也落到人力型行业,就是靠贩卖自己的劳动力挣钱。
这里有个误区,很多朋友觉得自己在高端上档次的写字楼上班,有种莫名的优越感。
但从生意本质属性来看,只要是出卖自己劳动力挣钱,白领其实和工厂的普通工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职业选择
虽然行业无贵贱,但是薪资有高低。
作为普通人,进入财富集聚效应强的行业,个人的努力才能搭上行业的大势。
但是具体到人,高薪的金融工作门槛或许太高,流量型工作可以说是普通人最容易接触到的。
这个路径就是自媒体,也就是学会利用互联网营销。
短视频、文章、图片、段子,怎么制作能够吸引到流量。
这样的能力比日复一日地上班码字、做PPT更加稀缺。
但也不是非要成为网红。
而是这个能力越来越成为时代的主流需求。
- end -
更多精彩,点击关注
欢迎大家评论、转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