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 夏宾)2023开年,中国继续减持美债。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1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8594亿美元,持仓环比去年12月减少77亿美元,为连续六个月减持美债,创下2009年5月以来最低点,中国的美债持仓规模也自去年5月起连续九个月低于1万亿美元。
与中国一样,还有多国也在减持美债。例如比利时、卢森堡在今年1月抛售美债,而从去年全年来看,全球持有美债规模排名第一的日本在2022年减持美债达2245亿美元,法国、沙特、以色列等多国自去年以来也抛售了大量美国国债。
为何各国央行觉得美债不“香”了?
“近期多国减持美债是基于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等多重因素综合考虑下的结果。”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对中新社记者说,从市场因素或盈利因素看,受美联储持续加息影响,美债收益率快速攀升,导致美债价格大幅回落,投资美债将出现较大账面亏损,而这也是近期诱发硅谷银行等机构倒闭的主要原因,不仅对金融机构是如此,对一国储备资产的投资同样如此。
他进一步称,考虑到美联储年内还要继续加息,适当减持美债可降低投资亏损。从流动性角度看,目前美联储处于缩表进程中,各国政府也在纷纷减持美债。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多国减持美债,一方面,在于疫情以来美联储为应对经济衰退的局势而开展的一系列量化宽松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率持续高涨,美元贬值,即便美国已开始通过加息等政策调节通胀水平,但是收效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进入加息周期,长期利率上升,使得各国持有的美债资产价值缩水。
各国央行减持美债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趋势?田轩直言,短期来看,减持美债是受到美国高涨的通货膨胀率以及连续加息政策影响,以及近期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导致的市场投资情绪扰动所作出的“止损”操作。但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处于衰退期,已无实质性提振政策可用,美债长期走弱趋势明显,减持美债也是各国综合考量的结果,是大势所趋。
王有鑫则提醒,欧美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仍在发酵,如果未来形势继续恶化,为了获取流动性,金融机构可能会大规模抛售美债,而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迟迟未能解决,在多重挑战下,一旦出现问题,未来美债市场流动性和需求端可能会面临较大风险。从安全性角度看,在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背景下,更多元化配置外汇储备有利于增强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
“考虑到当前国际形势正处于深度变革中,国际金融体系也在深度重塑,各国减持美债更可能是长期趋势,是全球经济和国际格局多元化的结果,而不仅仅是短期的市场调整。”王有鑫说。
各国央行选择减持美债,那它还有吸引力吗?以2022年数据来看,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从投资者构成角度来说,私人外资大幅净增持美债,官方外资少量净减持。
之所以会出现此类投资者结构,管涛称,或是因为对私人投资者而言,在全球金融动荡加剧、市场主体风险偏好下降的情况下,美债仍属于安全资产;但对官方投资者而言,一方面要抛售外汇储备,稳定本币兑美元的汇率,另一方面要加速储备资产多元化,规避市场和主权风险。
他指出,2022年外资是在增持而非抛售美国国债。尽管不同期限品种和投资者群体(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整体看美债并不缺少外国投资者。
管涛认为,中期看,美国经济减速和贸易赤字缩小可能导致资本回流美国放慢,但美联储激进加息接近尾声,美债估值修复可能将推升外资持有美债余额。长期看,美国缺乏基础改善其贸易赤字和扭转全球美元大循环,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发展将是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