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中邮理财发行了该机构首只养老理财产品——邮银财富添颐·鸿锦封闭式系列2022年第1期。该产品为5年期封闭式净值型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5.80%至8.00%,风险等级为R2,面向北京、沈阳、长春等10个试点地区销售。据悉,该产品开售仅1小时销售额便突破20亿元,开售不到两天就提前完成募集,累计认购金额30亿元。
不仅是中邮理财,第二批试点机构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正紧锣密鼓地上新。8月8日,交银理财发售其首只养老理财产品——稳享添福5年封闭式1号。该款产品封闭期为5年,1元起投,业绩比较基准为5%至7%,面向10个试点地区销售。当日,中银理财首只养老理财产品——“福”固收增强(封闭式)养老理财产品2022年第1期也在前述10个试点地区销售,产品封闭期同样为5年,业绩比较基准为5.8%至8%。
从“四地四机构”到“十地十机构”,伴随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容和相关产品推出,市场对养老理财产品的关注度逐渐升温。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理财产品自面世以来备受投资者青睐,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中养老金融需求巨大,养老理财的推出能够很好地与之契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养老理财产品具备门槛低、风险较小、收益相对较高等特征,与目标客户人群养老金融需求相匹配。
养老理财产品获投资者认可
去年12月6日,首批4家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机构——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发行了首批4只养老理财产品,由此,养老理财产品开始进入投资者视野。今年2月份,银保监会宣布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扩大至“十地十机构”,首批试点机构募集资金总规模上限也由1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23.1万投资者累计认购养老理财产品超过600亿元。
从发售情况来看,养老理财产品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提前售罄已成常态,这实际上得益于养老理财产品特有的养老属性优势——稳健性、普惠性和长期性。“养老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风险等级以R2级为主,同时引入目标日期策略、平滑基金、风险准备金、减值准备等,降低产品净值波动,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中国理财网显示,截至8月5日,招银理财、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光大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中邮理财六家理财公司发行了33只养老理财产品,期限多为5年,最长期限为10年,业绩比较基准有过半数设定为5.8%至8%。33只产品中,有24只为固定收益类产品,9只为混合类产品。混合类产品中,8只产品由光大理财发行,1只由贝莱德建信发行。从产品净值来看,33只产品整体表现稳健,产品累计净值均保持在1以上。
从第二批试点机构发布的产品信息来看,养老理财产品长期性、稳健性和普惠性的特点突出,期限为5年及以上,风险等级多为R2;有的产品甚至不设起购门槛,认购费率为零。同时,产品还引入多重风险保障机制,并设立分红、提前赎回机制等,相较一般理财产品更具流动性优势。
以中邮理财为例,此次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不设认购起点,不收取认购费及提前赎回费,不收取超额业绩报酬,大幅优惠固定管理费和销售服务费,支持罹患重大疾病等情况下提前赎回,运作满两年后每月分红,同时还设有平滑基金等风险保障机制。
目前,尚未推出养老理财产品的试点机构也正在加紧筹备。据信银理财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银保监会相关工作部署,该公司在制度保障、风控措施、团队搭建、产品设计、系统支持、估值清算、消保机制等方面做好了严格安排和全面准备,以保障养老理财产品高效、稳健运行。首批试点产品将在完成所有报批手续后,尽快与广大客户见面。
需要明确的是,养老理财产品虽然具有稳健特征,但不等同于刚性兑付,投资仍存在一定风险。专家表示,养老理财产品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不构成对产品收益的承诺。因此,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配的养老理财产品。
多元化养老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需求
从试点结果来看,无论是理财机构还是投资者都期待试点进一步扩容。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近日在“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总体开端良好,进展顺利。下一步将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研究适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谈及下一轮试点机构和试点城市扩围方向,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预计成立较早的城商行理财公司以及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可能会有机构入围。外资控股理财公司方面,预计也会有新生力量加入。
中信建投杨荣团队分析认为,养老理财市场发展空间大,有望成为理财公司获得长期性资金来源的突破口。随着个人养老需求和理财需求上升,以及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的推进与落实,理财公司可以进一步优化养老产品设计,增强产品的养老属性与普惠性,偏重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健性的回报。养老理财产品的期限需延长,未来可以发行5年期以上产品,风险保障机制设计可以更加有效;资产端配置需更加丰富。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对养老金融发展提前谋划、精准布局,养老理财、专属养老保险、特定养老储蓄存款等一系列养老金融产品渐次推出,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金融市场正在形成。特别是去年以来,养老金融发展明显提速。今年3月份,我国专属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试点成效显著。7月29日,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22年11月20日起,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为风险偏好较低、对流动性要求不高、追求固定收益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养老金融市场前景可期。”苏筱芮表示,对于银行机构来说,首先,在产品方面需要加强产品设计,通过特色产品打造与优质的用户体验赢得信赖;其次,在渠道方面,银行应在遵守合规要求的前提下探索更为精准的营销宣传方式和销售渠道,以扩大知名度;再次,在投研方面应不断强化投研水平,通过长期优质回报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为自身赢得口碑;此外,银行也可以通过投资者教育等工作来强化客户运营,使得客户对本行养老理财产品加深了解的同时增强客户黏性。
针对金融机构应如何抓住契机推动养老金融发展,周毅钦表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养老目标群体特征,商业银行应整合存款、理财、保险、基金等各条线大数据,利用个人养老金账户营销契机,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各场景养老金融服务,集“养老财务规划+养老资金管理+养老风险保障”功能于一身,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各种养老金融场景。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徐贝贝
编辑:杨晶贻 云阳 李柳嘉
校对:云阳
邮箱:f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