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截至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公募基金总规模为27.69万亿元,银行理财规模首度被公募基金反超。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标志着国内居民财富迎来历史性变迁,将逐步从银行理财市场转向公募基金。预计公募基金成为居民理财投资的主流将成为一种趋势,但短期的持续性仍有待观望。
近日的一条消息引发市场关注:公募基金规模历史性超越银行理财规模。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较去年末减少了2万亿元有余。与此同时,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公募基金数量冲上10980只,规模达到27.69万亿元。银行理财规模首度被公募基金反超,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或许预示着居民财富管理的历史性变迁。
居民财富逐渐“搬家”。众所周知,我国是储蓄大国,过去人民更多的是把钱存在银行,无论是存款还是购买理财产品,放在银行安全性相对有保障,同时还有利息收益,可谓是一举两得。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公募基金的兴起和发展,这种状态有所改变。特别是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资产管理行业“打破刚兑,回归本源”,居民财富开始逐渐从银行理财、信托等领域“搬家”,逐步进入公募基金市场。而公募基金也迎来大发展,管理规模总体维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尤其以2020年及2021年为甚。2019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近15万亿元,2020年末为近20万亿元,2021年末突破25万亿元,2022年末为26万亿元。
公募基金或将逐步成为居民理财投资的主流。公募基金作为一种由专业投资团队管理的集合型投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和专业的投资选择。相较于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具有更高的透明度、灵活性和投资潜力。而随着我国利率下行趋势的来临以及资管新规和打破刚兑等政策的落地,预计居民进入公募基金投资将成为趋势。不过,这个仍需有个过程。毕竟多数银行储蓄的居民来说,整体风险偏好不强,而公募基金市场仍有一定的风险,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居民财富短期难以大幅搬家,银行储蓄依然会延续。尽管储蓄利率越来越低,但是相对来说,处于安全性的考虑,很多人还是原因继续把钱存在银行的。当然,也仍有人会继续选择理财产品,毕竟相对安全性和收益性也是有的。但是,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也可能亏损。所以,如果同样承担风险,大家也可能会购买收益预期更好的投资产品。而且理财市场产品较为单一,相比于公募基金市场产品的多样性不具备优势,如不优化,公募基金规模后期整体持续超越理财市场或是大势所趋。
总结下:银行理财规模首度被公募基金反超,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标志着国内居民财富迎来历史性变迁。对于广大居民来说,随着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可能要打破以往保本保息的传统思维。而随着公募基金市场的不断壮大,未来大家参与其中的机会的概率大增,也需要提前在做好准备和相应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