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性能测试是通过同时执行多个命令实现的。
Redis性能命令:
redis性能命令格式:
redis-benchmark [option] [option value]
redis 性能测试工具可选参数如下所示:
序号 选项 描述 默认值
1 -h 指定服务器主机名 127.0.0.1
2 -p 指定服务器端口 6379
3 -s 指定服务器 socket
4 -c 指定并发连接数 50
5 -n 指定请求数 10000
6 -d 以字节的形式指定 SET/GET 值的数据大小 2
7 -k 1=keep alive 0=reconnect 1
8 -r SET/GET/INCR 使用随机 key, SADD 使用随机值
9 -P 通过管道传输 <numreq> 请求 1
10 -q 强制退出 redis。仅显示 query/sec 值
11 --csv 以 CSV 格式输出
12 -l 生成循环,永久执行测试
13 -t 仅运行以逗号分隔的测试命令列表。
14 -I Idle 模式。仅打开 N 个 idle 连接并等待。
测试redis性能
redis-benchmark -h {host} -p {port} -c {concurrency} -n {requests}
测试指定字节的数据包的性能
redis-benchmark -h {host} -p {port} -q -d {bytes}
测试某些命令性能
redis-benchmark -t {command1,command2} -n {requests} -q
测试某些数值存取的性能
redis-benchmark -n {requests} -q script load "redis.call('set','foo','bar')"
例如:
代表100各个客户端同时请求Redis,一共执行20000次
redis-benchmark -c 100 -n 20000
====== MSET (10 keys) ======
20000 requests completed in 0.57 seconds
100 parallel clients
3 bytes payload
keep alive: 1
0.07% <= 1 milliseconds
0.33% <= 2 milliseconds
89.11% <= 3 milliseconds
97.31% <= 4 milliseconds
99.32% <= 5 milliseconds
99.92% <= 6 milliseconds
99.98% <= 7 milliseconds
100.00% <= 7 milliseconds
35335.69 requests per second
即如上中介绍的HTTP的request/response一样。在这种模式中,数据包必须从client发送到server端,然后再从server端返回到client端,这个时间叫做RTT(Round Trip Time)。
假设Redis Server每秒能处理100k请求,但是RTT是250ms,这样Redis Server实际每秒只能处理4个请求,而且这种影响会随着网络延迟越大而逐渐加剧。所带来的直接影响:
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一种client无等待响应的方式发送请求至server的模式,即Redis pipelining。
Redis pipelining降低了高延迟网络中,request/response方式带来的请求应答的环回时间消耗: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request/response的方式中,逐次发送请求至server端,server端每次都需要read/write,这里的read/write是systcall,涉及到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切换,非常消耗系统资源。Redispipelining的方式尽量减少了这种系统状态的切换开销。
redis-benchmark -n 1000000 -t set,get -P 16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