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在读完一本书,过一阵子后,书中的内容就会被忘得一干二净。如果别人问你,这本书怎么样?你就皱着眉头,45度角仰望天空,做出一番冥思苦想的样子。别人耐心地等着你高谈阔论,结果最后,你就干巴巴地吐出一个“好”、“很好”、“非常好”,惊得听众一脸懵逼。这种没有内容的评价,其实就反映出了我们可能没有真正读懂这本书。
美国的经典读书指南《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读书的目的有三种,分别是消遣娱乐、获取资讯、增进理解。而我们读书,往往都只是停留在前两种层面。要么消磨时间,要么是获取信息。而对于我们读书的最重要的目的——增进理解,提升自我,却是置若罔闻,或束之高阁。
但并不是说我们不想达到第三种目标,很多时候只是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至少笔者从小到大很少意识到,读书居然是有方法的。读书这么简单的事还要什么方法?不就是拿起就对吗?一遍不懂,那就再读一遍,还能有什么难度?
固然像我这种方法读下来,也能记住书中一二,但不可否认,效率太低。大多时候,只是像叔本华说的,顺着作者的思路走了一遍,没有深度思考。读完之后,书也干净,脑子也干净。所以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奥野宣之的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似老套实则经典的阅读方法,那就是记笔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
在作者眼中,记笔记是一种虽然笨拙但非常实用的技巧,一直被他运用至今。所以全书基本上围绕着展开做笔记这一主题而展开,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这里作者给的思路特别开阔,没有让我们局限于记录某种事物,而是指出只要跟读书有关的,都可以记下来。比如随想笔记,记下平时的感悟,这与日后选书息息相关;购书清单,帮助我们找到真正想读的书;各种报道的剪报,里面可能藏着好书;读书笔记,将读书感悟变成文字保存下来。
这四类笔记都可以记录在同一个笔记本中,毕竟整理记录下来就已经不容易了,要是再让读者用不同笔记细分记录,那估计可以劝退一大批人了。
但上面记录的四种内容过于笼统,我们还需要具体细分下记录的第四种内容——读书笔记。在这里,作者提出,我们需要记录的有两种,一是书中精彩或引发共鸣的语句,二是自己的阅读感悟。
通过做笔记,我们就可以将无形的感悟,变成有形的文字,这就成了属于我们一笔精神上的财富。以后想看这本书,只需翻阅笔记本就可以一目了然。这也是华罗庚所说的“把书读薄”的道理。
做笔记,并不是将上面提到的四种内容,一股脑地都往书中塞进去,而是也有方法和技巧在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带着读书笔记的概念读书。
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说,我们读书时,要做好写读书笔记的准备。因为只有“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就像《高效能阅读》中说的,只有抱着以输出为目的看书时,你才能真正去理解掌握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实本质而言,就是两方面内容,一是破除思想上的误区,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只有摆脱思维上的束缚了,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行动更加灵活;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我们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扩大产出。只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在正确路线上,那我们就远远领先于一大部分读者,也会离自己读书的目标越来越近。
正如前面说过,我们记笔记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记录,而是为了吸收书本中的知识,为己所用。而记读书笔记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所以,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将这些笔记灵活运用起来,从而提升自我,改善自己的人生状态。这里分享两个方法。
通过重读读书笔记来加深对书本的认识,通过写书评来积极促进这种认识的内化。当书本中的知识真正地与我们融为一体时,我们才能灵活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从而提升自我,改善个人状态。
总的来讲,关于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实用,那就是做好读书笔记。但事实上,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并不新颖。比如很多读书大家,比如钱钟书、李敖等,也都非常重视读书笔记。而此书也是作者完全基于自身数十年的经验和感悟总结出的一套方法论,还是颇有含金量。
关于笔记本记什么、如何记录、记录完之后如何利用,都做了详细而全面的介绍。对广大读者来说,尤其对于阅读初学者来讲,还是颇有参考价值。本文只是摘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介绍,难以展示本书的全貌。但要是弄清了以上三个问题,并踏踏实实地付诸了行动,那对我们来讲,也是受益匪浅。正如佛家有言:“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