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线上开幕。郑商所理事长熊军在当日上午的主论坛上致辞时表示,今年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期货和衍生品法的顺利出台和正式施行,为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推动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在此背景下,大家以线上方式相聚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共同研讨期货和衍生品法出台对行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助力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恰当其时。
据熊军介绍,自1990年成立以来,郑商所始终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坚持以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为导向,上市交易23个期货品种和8个期权品种,覆盖粮、油、糖、果、能源、化工、纺织、冶金、建材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多年来,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郑商所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渐成长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衍生品枢纽。2022年上半年,郑商所在FIA发布的全球主要期货及衍生品交易所总成交量排名中位居第十。目前,郑商所共有10个品种的套期保值效率在0.9以上,油脂油料、聚酯等产业中,以期货价格为基准加升贴水已逐渐成为现货贸易的重要定价模式,棉花、白糖等品种期货价格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价格参考,“郑州价格”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今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经济虽保持复苏态势,但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在此背景下,期货市场更应彰显责任担当、践行初心使命,我们将充分把握期货和衍生品法出台带来的重大机遇,在管控好市场风险的前提下,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功能作用,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熊军表示,郑商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大宗商品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郑商所将研究推出更多支持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的工作举措,争取在服务保供稳价大局上展现更大作为。持续巩固、规范、优化“农险无忧—保险+期货”试点,稳步探索扩大收入险覆盖范围,助力农民稳收增收。启动2022—2023年度尿素“商储无忧”项目试点,持续扩大项目规模、增加支持力度、扩展覆盖范围,保障春耕用肥稳供应,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加快推进品种工具创新。品种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期货和衍生品法将期货品种上市机制修改为注册制,并明确提出鼓励套期保值、推动农产品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等专门内容,必将极大地鼓励市场创新,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郑商所将用足制度红利,在深耕已上市品种基础上,紧扣国家战略方向和产业发展需要,有序推进烧碱、PX、瓶片、钢坯、鸡肉、商品指数等品种研发上市,深化期权市场培育,持续丰富拓展场外业务,不断拓宽服务实体经济广度和深度。
三是提升市场运行质量。配合期货和衍生品法施行,积极开展自律规则的“立、改、废”工作,推动将制度优势转换为发展动能。紧贴产业需求,不断完善合约规则,优化交割仓库布局,推广标准仓单登记查询系统,为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更多便利。适时扩大组合保证金业务试点范围,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参与成本。持续优化做市制度,提升市场流动性质量。组织开展“稳企安农护航实体”“走进央企”“上市公司培训班”等多样化市场培育活动,推动更多龙头企业、产业客户合理有序参与期货市场。
四是稳步扩大对外开放。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制度安排和跨境监管合作机制,增强了郑商所坚定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决心,也提振了境外交易者参与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信心。郑商所将积极推进油脂油料品种国际化,扎实做好BPI指数期货研发,稳步推动QFII/RQFII参与郑州期货市场,持续深化制度型双向开放,进一步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
五是持续强化市场监管。平稳有序是期货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期货和衍生品法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立法目的之一,并将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在30年来实践中形成的成熟风控制度通过法律方式确立下来。郑商所将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一以贯之,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管职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抑制过度投机,切实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坚持科技赋能,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持续提升市场监查、交割库监管效能;强化期现联动监管,增强与现货管理部门信息共享和监管合力,共同构建良好市场生态。
熊军最后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也是期货市场必须肩负起的担当和使命。郑商所将以期货和衍生品法出台为契机,与市场各方一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推动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贡献期货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观察:一“五”一“十”数发展,做好期市“算术题”
五届,这是自2016年以来,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成功举办的次数,而第六届正在举行中。如今,论坛成为赋能实体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期货人交流智慧、碰撞思想的重要平台。
十年,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期货市场进入新阶段后规模体量和影响力快速上升的时期。中国期货市场蹄疾步稳,取得一系列发展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这一“五”一“十”,见证着中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提高市场运行质量的发展之路。
随着期货法治体系的完善,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正在迎来全新的起点。按照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明确提出的“奋力开创中国特色期货市场发展新篇章,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求,一“五”一“十”之后,期货市场面临新“算法”。
首先,以“十”为基,做好品种创新的加法。十年来,中国期货市场新上市期货和期权品种73个,是之前20多年上市品种数量的2倍多。未来,期货产品供给还将持续丰富,在不断完善传统品种风险管理“工具箱”的同时,积极探索推出碳排放、物流、指数等新型产品。同时,持续扩大期货品种对外开放数量,深化境内外衍生品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开放型品种布局,进一步推动QFII/RQFII参与。
其次,踏“石”留印,做稳降本提质的减法。要紧贴产业需求优化合约规则,多措并举降低市场参与成本,推动产业企业参与,有效提升期货价格的真实性、公允性、权威性,积极发挥价格信号作用,促进商品要素在全国市场有效配置。要特别注重降低小微企业参与成本,强化“一企一策”定制服务,尤其是通过期权“价格保险”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套保,做企业发展壮大的垫脚石。
再次,与“时”俱进,善做创新赋能的乘法。期货市场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创立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模式,创新开展“商储无忧”项目,推出“郑商所白糖基差贸易泛糖专区”“上期所浙油中心报价专区”“大商所‘一圈两中心’建设”等创新业务模式。未来,将继续开拓服务实体“新路子”,为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最后,以“实”为本,勇做清障破冰的除法。要加大产业客户培育力度,排除产业客户参与“堵点”。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充分发挥期货交割功能,促进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供需间的有效对接。此外,还要破除社会各界对期货市场认知的壁垒,多渠道多角度发声,讲好通俗易懂、特色鲜明的“期货故事”,增进各界共识,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