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地产行业逐步走出“谷底”,销售“回暖”传导到投资端还需等待。
作者 | 第一财经 周艾琳
日前公布的中国一季度GDP增速达到4.5%,大超4%以下的共识预期。数据公布后,第一财经记者也发现,多家国际投行纷纷上调全年GDP增速预测至6%以上。
例如,花旗将中国2023年GDP增速预测从5.7%上调至6.1%,摩根大通从6%上调至6.4%,高盛从5.5%上调至6%,瑞银则从5.4%上调至5.7%。一季度,中国服务业强劲复苏,出口和贸易顺差大超预期,外加各界此前似乎低估了低基数的效应,这也解释了这一波预测的上调。
各界认为,在更低基数的影响下,二季度GDP增速或达7%以上,但复苏质量将迎来考验,例如,内需反弹的可持续性和幅度仍待观察,结构性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地产行业逐步走出“谷底”,销售“回暖”传导到投资端还需等待;考虑到信贷增量的空间和节奏的问题,后续自发融资需求的改善在二季度或仍偏慢。
国际投行上调中国全年GDP预测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不仅好于预期值4%,还较去年四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就“三驾马车”(消费、出口、投资)而言,出口、消费反弹超预期,地产销售持续“回暖”,固定资产投资维持韧性,而工业生产持续偏弱,环比表现弱于季节性。
谈及提升预测的理由,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对记者表示,3月社零增长强于预期,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速自2021年年中以来首次转正,出口增速也远超预期。因此,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从2022年四季度的2.9%上行至4.5%,环比折年增长率从2022年四季度的2.4%反弹至9.1%。消费反弹和房地产活动跌幅收窄是主要驱动因素,同时出口跌幅也明显收窄。基建投资增速小幅放缓,但仍保持稳健。
考虑到消费和房地产活动推动一季度经济复苏强于预期,瑞银称将2023年GDP增速预测上调至5.7%。此外,年初至今发达市场需求相对稳健,且一季度中国对新兴市场出口同比大幅增长,意味着2023年出口的跌幅也可能小于预期。二季度经济环比折年增长势头可能放缓至4.5%左右,但由于去年基数较低,其同比增速可能达8%。同时,考虑到一季度CPI较弱,该机构将2023年全年CPI预测从此前的2.5%下调至2%。汪涛依然预计随着经济重启,相关服务业价格将进一步上升、猪肉价格可能将在年中见底回暖,因此下半年CPI平均增速可能会逐步回升至2.5%以上。
摩根大通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测从6%上调至6.4%,因素包括:与旅游相关的消费和服务业显著反弹;前期宏观政策支持;强于预期的出口表现,以及住房活动触底时间也早于预期;虽然工业增加值略低于预期,但增长步伐仍然稳固。
花旗也在报告中提及,各行业的消费复苏继续分化,服务业表现较佳。储蓄正常化和就业改善提供了潜在上升空间。与今年前两个月相较,3月房地产行业也稳步改善,尤其是销售额。报告还指出,经济增温可能进一步降低了推出刺激措施的必要性。
二季度将检验经济复苏质量
二季度相较一季度而言是一个“甜蜜点”(sweet spot),原因在于去年的基数更低。
“由于去年疫情导致GDP基数大幅下降,加上今年线下服务业持续强劲复苏,我们预计第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长将进一步明显反弹。五一劳动节将是自去年12月疫情暴发以来的第一个多日假期,但由于国际旅行仍受飞行短缺和核酸检测要求等障碍的限制,大多数旅行需求将在国内。我们维持二季度同比GDP增长预测为7.6%,但我们认为风险偏向上行。”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汪涛表示:“二季度后经济环比增长动能可能有所放缓,尤其是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以及消费需求。尽管如此,去年4~5月基数较低,二季度社零和房地产活动同比增速可能将继续大幅反弹。”
尽管基数低、数据超预期并不难,但二季度将更为考验经济复苏的质量。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对记者称,3月发布的其他数据喜忧参半。受珠宝、餐饮及汽车销售额的推动,零售销售额表现相当强劲,但工业生产及投资不及预期;一线城市房地产销量及价格回暖,但前路也将面临一些曲折。销售额和价格是很好的领先指标,而房地产投资则是一个滞后指标。房地产投资是GDP的重要贡献因素之一,因此GDP增长能否远超5%目标,房地产投资的企稳速度将是关键因素之一。
南银理财研究部负责人王强松告诉记者,展望二季度,低基数效应利好经济增速,而复苏的质量将更加重要。具体而言,从需求角度来看,目前社零数据的两年平均增速并不强,3月社零消费(+10.6%)反弹略超预期,部分是由于低基数的原因,两年平均增速+3.3%,尚不及2022年和2021年同期,中长期收入受损对消费的影响已显现。同时,居民收入信心仍待增加,结构性就业压力更加突出。截至2023年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3%(前值5.6%),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9.6%(前值 18.1%),需要政策针对性发力。
此外,王强松称,就生产角度来看,需求压制生产较为明显,中游表现好于下游,本轮库存周期的趋势性改善预计要等待下半年;立足投资角度,基建和制造业的增量利好有限,而地产销售“回暖”传导到投资端还需等待。换言之,房企拿地仍偏谨慎,新开工动力尚不足,存量项目竣工完成后,新增地产投资仍待观察。
数据显示,2023年1~3月房企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同比分别-5.2%/-19.2%/+14.7%,较前值分别-0.8个百分点/-9.8个百分点/+6.7个百分点,整体来看竣工端表现明显好于新开工和施工端,施工端累计增速较上月进一步下滑;2023年1~3月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4.1%(前值-0.1%),广义住宅的去化周期为20.3个月(前值21.4),狭义住宅的去化周期为 5个月(前值5.2);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 2023年1~3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累计同比-9%(较前值上行 6.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累计同比-22.7%(较前值上行 11.8个百分点),自筹资金累计同比-17.9%(较前值上行 0.3个百分点),其他资金累计同比-3.43%(较前值上行 9.9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