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A股上证指数从3000涨到3400左右,涨幅约13.33%。这个时候,很多人意识到牛市来了。连信用卡一张不办、发了工资全放卡里躺着的程序猿们都开始蠢蠢欲动了,在我建议下,小伙子买入了不到4位数人民币的创业板指数,恭喜你迈出了成为一个“现代人”的第一步。微信里咨询我的朋友也开始多起来,这么长时间了还记得我的存在,有些意外也有些惊喜,我也记得和大家一起交流投资和理财的每一个细节,记得每个人的风险偏好和疑惑所在。在牛市到来时几乎每个人的疑惑是,现在还能不能买基金?
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个疑惑是怎么产生的。看到市场大涨了,想进去弄点银子出来,但又担心买高了,后面不涨了亏了本。想知道后面到底涨不涨。后面涨不涨这个问题,我是无法回答的。从结果上,如果我说涨,后面却不涨了,打脸,不专业,不能信。如果我说跌,后面涨了,于是,当初就不该听他的,害我错过了发财的机会,不专业,不能信。从科学上以及随机漫步理论,后面涨不涨,谁也不知道。市场是可以分析的,比如宏观分析和行业分析,但不是可以预测的,没有百分的上涨或下跌,所以预测总是会打脸的。但是,当非专业关注投资的投资者也关注股市的时,通常已经不那么便宜了。
因为在实际中大部分人的投资都以亏损收场,所以我曾经和每个人与我聊过投资的人士都提到一种普遍适用的投资方法,股债搭配构建组合的投资方法,不需要分析市场,只需要做好动态再平衡并长期坚持。今天想验证一下它的有效性,先放一张图上来。
先做几个假设,假设我们投资五年,债券每半年持有期收益率为2%。股票基金随着市场的波动,半年上涨20%,另一个半年下跌20%。每半年调整一次比例,共需要做9个再平衡。起始资金是十万,股债的平衡比例为5:5。
开始时,5万投入股票基金,假设为沪深300指数,5万投入某纯债基金。
半年后,沪深300上涨20%,债基上涨2%,净值分别为6万和5万1。此时,我们不预测未来股市和债市的变化,将比例调整到5:5。分别为55500元。
再过半年后,沪深300下跌20%,债基上涨2%,净值分别为44400和56610元。此时,我们依然不预测未来股市和债市的变化,不恐惧,不割肉,将比例调整到5:5。分别为50505元。
依次累推。到四年半时,收益1.55万,收益15.55%,简单除以4.5,年化收益大概是3.46%。到第五年时,收益5153元。收益5.15%,折算成年化收益大概是1.03%。IRR(内部报酬率)为1.01%。单纯从收益上看,可能并不高。主要原因是我们假设市场水平波动的情况下,但是因为有严格的纪律性,从风险控制角度上,能比较有效地控制风险,主要是能避免追涨杀跌,敢于在市场下跌中出手买入,在某个时点的“高位”卖出后,偶然或许能拿到3%的年化收益率,个人觉得其实还能看的,尤其考虑到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是以亏损离场的实际情况下。但从权益类资产的高收益属性角度看,并不能令人满意。
由于上面的例子是水平波动的情况,而现实中,只要时间足够地长,市场多数时候是波浪式上涨,或者螺旋式上升的(主要参考中证500指数或创业板指数,不要参考上证指数),我们将上例假设条件进行一些变化,假设市场是波浪式上涨,跌幅小于涨幅,如下图
从图上可知,当市场长期波浪式上涨,每次的跌幅都小于涨幅的时候,其它假设条件都不变,年化收益就相对比较可观了,内部报酬率IRR约为6.56%。
当然上例也是极具规律性的情形,我们可以将市场的波动复杂化,减少规律性。如下图
在总体涨幅设置为50%的情况下,比较随意地假设了某指数基金在五年期间的涨跌,其它假设均不变,内部报酬率达到6.86%,假设恰好如此波动,持有5年,收益率可达39.31%。可能有些投资会觉得,如果全拿权益类资产五年后的收益比这个高,在股市上涨中进行再平衡会影响获得高的收益率。如果考虑到风险的控制,牺牲一些收益,也是可以的。
当加大权益类资产的比重时,将5:5提高到7:3,收益率也会相应地提高,因为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承受更多的风险,获得更高的收益。如下图:
在这里想补充一句,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高风险高收益并不是买股票甚至一定比买类固收类理财产品或存定期强,高风险高收益更适用于在一定模型下(投资策略、投资模型、金融工程)承担一份风险相应地会有机会获得风险补偿(或者叫收益)。
投资策略并不会带来收益最大化,我们投资的目的也不是收益最大化而是要学会控制风险,实现稳健增值。所以关于中国流行的大部分炒股理论,我并不认可,至今我依然认为不够专业的散户(高手除外)不应该炒股,因为:一、你所知道的理论并不是科学。二、你是个人,最难克服是人性,身在其中,必然身不由已,手不由已。
从牛市初写到牛市“结束”,随便写写,没有太大参考价值,供大家看着玩,赶在7月翻过前结个束。
结束,帮大家回答能不能买基金的问题:投资者应该是进行长期投资,将择时和配置交给基金经理,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应该是珍藏品,不是交易品。
文章来源:华仔读财
点击了解更多立即查看基金组合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