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买双跑步鞋,第一反应是那几大运动品牌,然后才会考虑其他的。这就是品牌的“马太效应”。知道名牌的人越来越多,买的人就越多,非名牌的产品就要被消弱。
在身边的各个领域,马太效应比比皆是:
城市的“马太效应”,跟精英相比,每个城市都有大量的弱者,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冷落,甚至排挤,比如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学历低、缺乏技能培训,他们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常常只能做一些临时工贴补家用。
因为没有城市户口、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也不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福利保障。
长此以往,城市中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精英掌握着更多的资源,而外来务工人员丧失了话语权。
对于领先者来说就是一种优势的累积,当你已经取得一定成功后,那就更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现象。
在互联网的上半场,80%的流量集中在掌握浏览器、搜索等流量入口的巨头手中,依靠比较初级的模式获得了市场上80%的利润,是一个马太效应非常明显的市场格局,普通人很难加入游戏。
而在社交媒体时代,给了普通人更多的机会,那些靠入口建立起的关系逐渐被基于“信任”的关系取代,你不需要很多粉丝,也可以通过这种更高级的模式来变现。比如,以前吃饭会打开某个点评App去搜索,而现在我们可以去看信任的美食博主探店都发现了哪些新奇好玩的地方。
这时候你不是必须要有千万粉丝了,而“质”会变得更重要,而且粉丝粘性会变得更高,大平台很难撬动他们。
马太效应在这里失效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质量的20%长尾流量节点很可能会拥有未来80%的收益。
普通人可以打造垂直领域的个人IP,拥有几万、几十万粉丝。比如刘耕宏现在有两千万粉丝,未来可能做到三千万、四千万,但要想上亿粉丝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用户的喜好、需求是多元化、会变化的。
当我刚开始在头条写作的时候,一个粉丝也没有,坚持写了三天产品、运营的干货,平台会把我的文章展现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慢慢地一个一个粉丝积累起来了。
而且,我还发现,那些几万粉丝的大V也有阅读量不过千的文章,可我在80个粉丝的时候居然有一篇阅读量2.3w,看到这个数据开心得要飞起。
但紧接着写的文章只有几百个阅读量。平台用真实的数据告诉你什么样的内容用户喜欢看、那些喜欢分享、那些喜欢收藏。自媒体和粉丝之间是互相试探、互相了解然后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