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上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五个社会主义国家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20%,大量共产党员坚定拥护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各个国家在苏东剧变后积极分析对共产主义的探索。
那么,世界上仅剩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除了中国还有谁,发展情况如何?
其中越南和老挝坚持了国家社会主义性质和共产党执政的局面,朝鲜和古巴也在积极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始终屹立,世界共产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越南河内,2021年1月25日直至2月1日,越南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十三届一中全会顺利举行。这是越南面临国家发展内外环境更趋复杂的大背景召开的一次会议,代表着越南革新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020年,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国际局势整体呈现出“东方崛起”的倾向。
中国按计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五大社会主义国家在疫情防控领域成果斐然,中国、老挝、越南三国惊人地实现了经济正增长。
而位处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无论是从人口总量、历史文化影响力、还是地理条件与经济发展势头来说,都是不容小觑的。封建时期,越南统治者曾以“小中华”自居,积极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周边小国建立起了“亚宗藩”关系体系。
而后,越南封建王朝统治者甚至在中南半岛叱咤一时,一方面与北方大国保持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同缅甸、柬埔寨、暹罗等国家周旋来往。
从19世纪后期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借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好时机,发动“八月革命”,推翻了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帝制,越南的近代史,不可不谓是一部血泪史。
在2021年的越共十三大上,越南共产党出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越南未来五年、十年和到2045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进一步总体布局,提出21世纪中叶要把越南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达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与世界强国“比翼齐飞”的宏伟愿景。
这一目标的提出,不能一味地打作所谓的“不知天高地厚”,世界上五大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的越南,又有怎样的底气可以如此发话?
在越南革新的35年来,越南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7%——8%,国家经济体量明显增加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之革新前增长了8.3倍。
自从越共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以来,越南经济发展水平便登上了高速列车,所谓越南味道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绕不开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将市场经济作为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基础。这一概念诞生的时间仅约26年,仍在不断试错和革新的过程中,但越南经济发展道路取得成果在大方向上,无疑证明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市场经济作用的经典论述。
二是越南共产党不仅希望借助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实现真正的“民富国强”,发展生产力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这一目标,更体现在社会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平,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保证稳定增长,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三是保持各个经济部门和各种所有制形式中独立所有者的存在。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下拥有两种所有制形式,即公有制和私有制。作为一种混合经济,建立在不同类型的所有制混合的基础之上,包括个体所有者、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合作。
在以往的观点来看,所有制必然是单一的个人所有或国家所有等,但在越南25年的革新实践中,逐渐建立了一种混合却不杂乱的所有制形式。如公有资产,不仅包括了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还夹杂着一小部分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混合所有制。
在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一的公有制逐渐减少,但国有经济仍在越南经济种占有重要的地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都在越南整个社会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标是为了否定所有权不是枉有虚名的全民所有,更不是平均主义的人人所有。
看到越南经济增速平稳发展,留意越南厚积薄发的经济潜力的同时,仍需看到越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大背景下,执政党和政府迅速的反应和管控能力。
以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为中心的领导班子甚至提出了“抗疫如抗敌”的口号,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多项举措狠抓疫情防控,成立了越南副总理亲自指挥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调动了全国资源进行统一集中抗疫。
在外交方面,越共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越南将继续将战略伙伴国和邻国作为优先方向,支持中国发展强大,将发展同中国的传统友好关系作为头等优先的战略选择,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阮富仲
面对新冠疫情,老挝人民革命党和政府可谓是高度警惕。
眼看着国内医疗物资短缺、医护力量薄弱、医疗条件较为落后的现实处境,在国内尚未发现疫情的情况下,老挝人民革命党就积极动员举国力量,成立了由副总理指导的老挝疫情防控委员会,颁布了特急98号总理令——指导防控管理新冠病毒。
于是乎,2020年老挝新冠肺炎感染病例仅41例,治愈率高达100%。
经济上,1997年加入东盟的老挝,是东盟唯一的内陆国家,其经济发展长期饱受“陆锁国”的困扰。老挝虽然位列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却从未放弃解决贫困问题。
2020年正是老挝的“八五”计划收官之年,在疫情背景下全年积极增长率达到了3.3%,截至9月底,实现了1870户家庭脱贫的优异成绩,人均GDP升至2664美元。
老挝人民革命党十一大更是进一步总结了革新35年来的经验教训,目标实现经济年均增长4%以上,加快推动绿色协调可持续,高质量自主发展,到2025年摆脱欠发达国家的状况,实现人均GDP达2887美元,走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老挝都保持着一种“依靠外援国维持国家财政,依靠外资进行基本建设,依靠外国商品供应国内市场”的尴尬局面,但自从老挝人民革命党十大以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就成为了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
根据老挝十届九中全会审议的关于过去几年农村发展与解决贫困问题的报告,老挝大多数农村的面貌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产和文化服务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交通基础设施通达偏远地区,破除了“老挝无交通”这一说法。
法制建设领域,老挝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老挝八届国会立法、修法工作全面展开,历次全体会议都相继修订和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涉及老挝的政治、经济、文化、国防、治安、社会、生态、外交等各个领域。
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公共债务管理法》、《传染病预防与管控法》、《刑法典》、《国际条约和协定法》、《艺术演出法》等诸多法律,形成了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宪法》为鲜明主体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旅游业发展上,作为老挝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中国则为老挝的第二大旅游客源国,持有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享有落地签待遇。
由中国商务部和老挝计划与投资部副部长任主席的合作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现已建成,目标是2025年建设成终老战略友好合作的示范区、边境地区发展的样板区。
作为与中国山水一脉,边界线长达508公里的社会主义友好邦邻,老挝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首批创始成员国、澜湄合作的快速推进和中老经济走廊的加速建设,中国与老挝的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中国现如今已经成为了老挝第一大外资来源地、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老挝——中国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选育2个糯稻新品种,适应性高、抗病性强、米口感较好,皆较之老挝本土品种增产30%以上;
与老挝国防部共建的水产养殖试验研究中心,则本着生物科技和自然资源相结合、热带种质资源保护为示范的开发模式,通过优质淡水鱼的选育,竭力带动当地水产养殖产业升级。
近年来,朝鲜在实施新战略路线,加快国内经济改革和国外经济合作的行动中,不断追求和平发展,开展多边外交。需要看到的是,朝鲜开始这一系列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改善民生的举措受到国际制裁的影响,而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继续发挥着独特作用。
朝鲜把建成科技强国作为朝鲜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目标,提出了以科技和教育为导向,加快国内经济改革的方针,政府号召科研机构大力发展尖端科学技术,力求研发出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科技成果;
将教育工作视为第一国事,将教育摆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生命线上,教育强国将和人才强国相联系,培养知识型劳动者,进一步建立同经济强国、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形成有机联系的方略。
对此,朝鲜为了让黄海钢铁联合企业、平壤热电联合企业等国民经济部门的工人在生产现场能够接受优质教育,重点兴办了金日成综合大学、平壤建筑综合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的远程教育。
线上教育教学风风火火的今日,朝鲜的人民大学习堂等社会教育网也逐渐成为了全民学习的重要知识基地。
从朝鲜“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新战略路线可见,朝鲜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了转移,所谓的“核武大业”已然完成,经济建设成为了核心中的核心。自从金正恩当选朝鲜最高领导人以来,朝鲜继续推进“核经并进”的路线,并逐渐出现了重经济的趋势。
回顾此前朝鲜堪称钢铁强硬的核武计划,其面对联合国安理会不断警告和制裁,先后进行了六次核试验,无视美国的军事威胁和打击,不妥协、不退让,甚至喊出了“用超强硬对待强硬”的口号。
终于,眼见着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制裁越发严厉,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中斡旋。不能说朝鲜的态度软化,只能说朝鲜现实地意识到了经济终究是基础,现如今,朝鲜再度拿出了发展核武器那般的魄力,高举集中全国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旗帜。
在外交立法上,朝鲜于2019年通过了新宪法,在新宪法中删除了自金正日时期流传下来的“先军政治”的指导思想和“先军革命路线”等相关表述。这是朝鲜呼吁同美国达成和平协议、敦促朝美关系正常化的切实和平举措。
朝鲜对延续已久的国家发展指导方针的调整,向国际社会表达了朝鲜追求和平发展道路的迫切愿望。在朝鲜对外发展道路转变,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骑虎难下的背景下,美对朝的政策有所松动,这或许为朝美关系变化提供新的可能性。
古巴共产党是当前拉美共产党中唯一执政的党派,且古巴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拉美国家。若谈起古巴,就不得不提古巴名扬世界的外交名片——古巴医疗。在海地大地震时,古巴医疗队是第一个到达灾区,最后一个离开的现场的医疗救援队。
当上世纪60年代,古巴国民革命刚刚取得胜利,国内面临一穷二白的境遇,各项公共服务建设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对外还要提防北方大国的暴力入侵和颜色革命,菲德尔·卡斯特罗提出:“教育和医疗是古巴的第二次革命”。
而在多年堪称硬核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之下,古巴打造了从一套上至八十老朽,下至周岁婴儿的全方位医疗卫生体系系统,号称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健康需求统统满足。
然而“全民医疗体系王国”的美誉得来不易,在起步早期,古巴优秀的医疗工作者并不愿意留在艰苦落后的国内,纷纷移民海外。
为了留住当时现有的医疗力量,当局只好将古巴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一律收归国有,由政府负责培养一批优秀的医护人员,并从培养初期就做出了由治疗转向预防的长远关键部署。
在几十年的努力下,古巴取得了新生儿死亡率和产妇死亡率远低于拉美平均水平的伟大成就,每千人中即有9名医生的领先医患比,人均预期寿命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持平的大满贯式胜利。
而仅仅看到古巴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医疗名片还远远不够,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古巴早在2019年在职医生人数就超过了10万人,可古巴一个南北美洲夹缝处小小的岛国,总人口至今还未超过0.11亿。
古巴形成了由家庭医生、社区医院、中心医院及全国性的医院等层层交错的三级医疗体制,这一个世界上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全民免费医疗的国家,其医疗卫生体系覆盖了99%的古巴人口。
同时,因为“医疗大国”的美誉扬名海外,古巴医生时常需要奔赴国外一线,开展积极的医疗外交。
在古巴革命胜利和苏东剧变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医疗外交”在菲德尔提出的“国内医疗保健和国际医疗外交”的政策导向下,其政治意义显然更为深重。
医疗权力是人权而不是特权,菲德尔立足于拉美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身份落脚点。
先是驳斥了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剥削导致全球贫困和人们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古巴的医疗外交上升到政治和外交层面,大义凛然道:“古巴的目标不是成为军事大国而是成为人道主义医疗超级大国,古巴只会向国外派出医生而非士兵”,其剑指何方,不言而喻。
但在苏联解体后,古巴失去了老大哥苏联的经济援助和社会主义大阵营的支持,话头自然放软,自力更生之下,找到了外派医生、工程师和教师等服务劳动来赚取外汇的新路子,时至今日,“医疗外交”已经成为了古巴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今天仍在继续,距离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各党、各组成员全面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立足实际,相互扶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共产主义革命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