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鲨鱼皮嵌宝石柄鋄金鞘神锋剑,即乾隆皇帝御用的“小神锋” 应妮 摄
中新网北京7月21日电 (记者应妮)150余件精美绝伦的故宫博物院藏武备文物集中亮相在嘉德艺术中心的《崇威耀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武备展》。最值得一提的是,刀剑文物在展出中通常不会“出鞘”,但此次武备展它们都会“亮剑”,让观众感受百年后的刀光剑影。
展览依照清宫武备的不同功用,分为“礼遇天地”“神锋握胜”“宝冶凝涛”三个单元。150余件故宫武备文物以“礼仪中的武备”“战争中的武备”及“艺术中的武备”三个单元为“经”,用“吉礼”“狩猎”“大阅”“行军”“艺术”等板块做“纬”,交织出金戈铁马的历史气象与锐意进取的精神格局。
清 木柄鲨鱼皮鞘腰刀,即遏必隆腰刀 应妮 摄
在以“礼”贯穿始终的“礼遇天地”单元,感受皇家祭祀的隆重、狩猎的紧张、阅兵的威严。在以战争为主线的“神锋握胜”单元,体验战场上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气势。在以艺术为展现内容的“宝冶凝涛”单元,进入一个刀剑如梦的世界,领略宫廷工艺和帝王收藏带来的独特魅力。
2017年底,故宫博物院曾在澳门举办“大阅风仪——故宫珍藏皇家武备精品展”,展览以清代大阅为主题,分威仪、尚武、制度三个单元,首次向观众展现清代宫廷武备。但由于受地域、交通等因素影响,很多观众无法前去一睹其风采。如今,故宫博物院与嘉德艺术中心联袂策划,再次诠释这一精彩主题。全新升级的展览将展出150余件套武备文物,许多是在澳门展览中也未曾展示过的。如精美的马鞍饰件、廓尔喀弯刀、俄罗斯剑、日本太刀以及清宫制作、收藏的匕首等过往展览中从未展示过的展品,都在展览中首次亮相。
清乾隆 木柄黑漆金银丝鞘太阿腰刀 应妮 摄
乾隆皇帝御用“小神锋”是乾隆十五年仿照皇帝吉礼随侍佩刀“神锋”而特别打造的。作为乾隆皇帝的贴身之物,“小神锋”平时放置于宝座旁,出行则有侍卫背负。无论是“神锋”还是“小神锋”,它们均仿照金川地区的藏刀装具风格制造,这与前一年朝廷取得第一次金川之战的胜利有关,同时也是乾隆皇帝对上天感恩的表现。“小神锋”作为本次展览的首件文物,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故宫博物院文物医院的专家们对其进行了精心的保养和维护。乾隆皇帝的“小神锋”将在修复后第一次走出故宫,以全新的面貌亮相。
展览还从故宫收藏的近一万支箭中,甄选了三十余支造型、用途各异的箭矢。依照其功能分为吉礼、大阅、狩猎所用,按照箭的类型又分为鈚箭、骲箭、哨箭等等。其中狩猎的箭支包括射熊、射虎、射狼、射鹿、射兔、射鸭、射鱼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更难得的是,每种箭的材质、形状、用途都有文献记载作为参考依据,观众可以近距离地观看每种箭支的差别,同文字记载进行对比,感受满族人对于箭支的重视。
展览现场 应妮 摄
作为清宫武备的明星展品,遏必隆腰刀因其自身的故事性被人熟知。该刀以人名命名,是清朝外戚大臣遏必隆所使用的宝刀。康熙初年,遏必隆与鳌拜、索尼、苏克萨哈同为四大辅政大臣,后被册封一等公加太师衔,风光无限。康熙十二年,遏必隆病故,其刀入藏内府,乾隆十三年以“尚方宝剑”的身份由大学士傅恒被带往金川前线。几个月后,身为遏必隆之孙,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的讷亲,因在之前金川之战中指挥不当被乾隆皇帝命人用遏必隆刀正法于军前。而后,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钦差赛尚阿奉命与太平军交战,同样受赐遏必隆刀,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可谓是真正的“尚方宝剑”。
展览现场 应妮 摄
“水断蛟龙薄析兕,光连星斗气如虹。”这是乾隆皇帝在御制《题廓尔喀贡刀六韵》中对廓尔喀进贡之刀的评价。廓尔喀是清代对今天尼泊尔一带的称呼。在雍正时期,清廷与廓尔喀保持着封贡关系,其后中断。乾隆五十八年,经过两次战役,廓尔喀向清廷称臣,成为清朝属国,双方建立友好往来的封贡关系。廓尔喀以铸刀闻名,本次展览将要展出的6把廓尔喀刀中,有2把腰刀均是首次出展。同时,包括腰刀、左插刀、云头刀、手叉刀在内所有清宫收藏的廓尔喀刀型都将集体亮相,让观众一饱眼福。
展览现场 应妮 摄
此外,乾隆皇帝的“天地人”系列刀剑是乾隆十三年始至乾隆六十年止,由内务府造办处打造的30把宝剑、90余把腰刀的总称。因其每把刀剑带有“天”、“地”“人”的编号,因此得名。一直以来,这些乾隆御用刀剑都是众多武备爱好者关注的重点。但由于其绝大部分都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平时只零星展出,所以很多人都只能通过图录欣赏。此次展出了12把“天地人”腰刀、宝剑,为历届展览之最,其中10把刀剑均为首次走出故宫参展。
据悉,《崇威耀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武备展》是嘉德艺术中心和故宫博物院的第四次携手合作,展览将于7月22日对公众正式开放,持续至10月30日。(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