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
——乾隆《赏钧红》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钧瓷著称于世,传世不多,评价甚高,民间历来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它属北方青瓷系统。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晚期,其黄金时代大约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即1101~1125年),以后历代都有仿造。它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花盆托
宋代钧瓷多以器皿类造型出现,如花盆、花托、瓶、洗、杯、奁、尊、碗、盆、盘、壶、炉等。其中以养花用的花盆类居多,其次是文 房用品类的洗、盆等,再次是审美的、寓意权贵的、祭祖用的瓶、尊、炉、鼎等,这三类作品已经从简单的日用品类上升到精神需要,标明钧瓷的功能是致力于审美需要的,突出一种“雅”的品位。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花式杯
钧瓷以绮丽多变的釉色、严厉古拙的造型、特殊的审美风仪,丰厚的文明内在,以及别具特性的治世思惟,卓立瓷林、入主宫殿,变成真实意义上的御用珍品--"君王之瓷"。宋代钧瓷釉质莹润、含蓄,呈乳浊状,有着绚丽多姿的审美风韵,"似玉、非玉、胜于玉"的审美体会,使之变成皇室的尤物。若您手上有珍品藏品困于出手,想寻正规免费平台参与拍卖,有缘者可与笔者联络;一六六、二四六九、二九一二。(朱生) 近几年,收藏之风日甚于日、古董市场日趋活跃以及作伪者趋时牟利等多方面的影响,钧窑瓷器仿制品大量出现。由于钧窑瓷器普遍不存在花纹装饰,故其作伪者主要是伪造真品的釉色和造型。那么,宋代钧窑瓷器如何鉴定真伪?
一、制作工艺
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
现代仿钧瓷器有些是批量生产,它采用某种材料作成模具,然后用“注浆法”灌注成型。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匀,份量较轻,更有粗制滥造者,由于修坯不精细,在器物的两侧可以触摸到模具的接缝痕,这是作伪者最拙劣的一种作法,聪明一些的则在器物的内部,如瓶类的瓶体内,人们不易察觉的部位,人为地粘些其它物质如水泥以达到古钧瓷厚重的感觉。或者在“注浆法”成型的器物内壁故意做出轮指痕,但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与真正“手拉坯”均匀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轮指痕不仅粗糙,而且每一圈与每一圈的轮指痕分布极不均匀。
二、看釉色和釉质。
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虽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由于中原地区地下水含量较少,土壤中的含碱量适中,所以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其釉质往往产生出类拔萃的钧瓷,令人赏心悦目。现代仿钧器不管是仿宋钧的造型,还是仿金、元时期的钧瓷的特征,其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刻意伪造土锈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不自然,看上去极不舒服。
三、气泡
钧瓷釉层内气泡的大小,层次疏密,是与窑系品种的釉料配方密不可分的。釉层越厚,其气泡的发育就越大,反之则小;釉料的质量不同,其气泡的层次疏密必然不同,且气泡的眶部发育的宽窄也不等同,某些品种的眶部还存在着残缺现象。
水星类的气泡分布都较稀疏,因此不具备多层次体现的可能,从古至今的红釉类的轴层中,大都存在着稀疏而细小的“水银珠”现象,但防制品的稍大较多,这是当前大家在做钧瓷鉴定时需要多加注意的。
钧窑蚯蚓走泥纹,这种纹理是钧窑特有的一种现象,它与建窑生烧构成沟壑状纹理相似,不过,钧窑在烧制中出现,后来又有釉继续融化基本填平了先前的裂纹。官钧尤其明显,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可能与多次上釉有关,也与烧成机制有关,比如在烧制高温后有平火过程,然后再来一把火,最后止火降温。由于衔接问题,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纹理现象。
牛毛兔丝纹,有的如同雨林墙,这是因为釉在熔融状态时由于引力作用,而向下流淌。有的非常细腻,有的很急促,如同暴雨洒在汽车玻璃上而恣意下坠,有的微细的几乎看不到,但能感觉它流的趋势。在放大镜下,可以很清楚的感觉釉水如同变动的河水,涓涓细流不易察觉。而仿品则是死水一潭,根本不流动,但混浊!难怪有高手说:老钧瓷感觉是蒸出来的,而仿品是烤出来的,大家不妨仔细体会,把握了釉的活,也就成功了。
雪花盐粒,雪花斑,为什么加盐粒呢?因为有比雪花斑更小的点点,如同下的盐粒。这些斑点放大镜下观察,有的如同唾沫的结构,有的与周围颜色深一点而已。前者可能是釉的融化起沫所致,如同熬汤上面漂浮转动的沫子;后者是气泡移除,周围的釉液没有及时填平所致。
五、开片
钧窑瓷的开片非常漂亮,有冰裂纹,袈裟纹,无规律,又似有规律,且大部分开片很浅。在正对反光处看,斑纹里面被水垢填满,有鼓出的感觉,但侧视没有,而仿品,是没有这种感觉的,如同真正的哈利光与做旧的哈利光的区别,前者活,迎光处有,偏光无,而仿品怎么看都有,没有变化。顺便加入河南青瓷的开片,细碎的芝麻纹很美。
钧窑作旧及辨别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其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无数平行的摩擦痕。
2)将新仿的钧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带有腐蚀性的溶液中浸泡,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伤痕。
(3)作伪者有时也意识到了上述方法给钧瓷釉面带来的损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类的软布进行抛打,同样可以使釉面产生出柔润的效果,但是与真品釉面光滑细腻的手感明显不同,作伪处理过的钧瓷釉面触摸时有油质感。
(4)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为的土锈,且这种土锈渗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骗上当。其实根据近几年来北方出土的钧瓷,以及在钧台窑发掘所获得的大量钧瓷标本来看,钧窑瓷器面上的土锈很少,出现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更为少见,大都呈现出一种光洁细腻的效果。有些作伪者以粘合剂作出的土锈粘结假象,实为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之举。
(5)人为剥釉现象。作伪者有时故意在钧瓷的底足部分剥去一部分釉层,露出胎质,以期达到给人以年代久远之感觉。由于现代仿钧与古代钧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产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与真品的自然剥釉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伪品的破绽:真品的剥釉断面基本上是直茬,伪品的剥釉断面是斜茬。
钧窑瓷器的窑变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重要类别,因为它的存在使得中国瓷器的艺术种类更加丰富多彩,也因为钧窑窑变造就了中国瓷器艺术的鬼斧神工。本期就分享到这,如有兴趣可多做交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