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子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各行各业均带来了深刻变化和深远影响,文化产业也不例外。2020年上半年,全国5.9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19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去年同期下降6.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7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行业复工复产成效显著。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文化+互联网”新业态迅速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正在加快复苏。
9月5日,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举办的的重要论坛活动--第十五届北京文博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宣部副部长傅华表示,站在历史交会点上,文化产业应适应新发展格局,着眼高质量供给,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群众新期待,着力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也指出,文化产业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聚焦积累共识,讲透讲好中国故事;聚焦打通循环,推动文化赋能全产业链;聚焦升级服务,营造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产业生态;聚焦优化供给,打开供给创造需求的文化消费新局面。
强供给,创新内容、丰富形式都是新抓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介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的数据,全球文化创意产品创造产值达2.25万亿美元,超过电信业全球产值1.57万亿美元;从业人数2950万,占世界总人口的1%。中国已成为文创产品全球最大单一出口和进口国,其创意产品出口增长率已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近年来,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节节攀升,2016年第一次进入前25名,是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唯一进入前30名的国家。2019年中国排第14名。今年9月2日刚刚发布的报告中,中国多项指标排名世界首位,如专利、商标、高科技出口等,其中创意产品出口指标为世界第一。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为全球经济社会秩序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全社会各行各业的转型加速带来了机遇,其中,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和内容就在历经巨变。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包括短视频、在线教育、数字阅读等在内的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的32.2%,比上年同期提高8.3个百分点。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介绍,以社交媒体、社交平台、数字阅读、数字音频、数字游戏、在线教育等为代表的面向客户端的数字文化产业用户规模明显提升,以移动终端、车载终端、家庭大屏终端等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业逆势上扬,以融媒为代表的线上新业态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文化产业新业态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证了人民文化生活的秩序,有效支撑了居家娱乐活动等需求,推动了传统文化的转型,加快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趋势,也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2019年我国人均文化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突破3000元,至今年3月我国视频网站用户规模达到8.5亿。面对日渐蓬勃的文化教育、文化娱乐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也是众多企业的努力方向。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常扬认为,文娱产业的发展趋势是IP商业化和商业IP化。其中,IP商业化指的将头部IP从文化消费延伸到旅游消费、教育消费领域去。
对于如何深入挖掘IP内容,常扬透露,以阿里巴巴文娱集团日前启动的大剧IP《清明上河图密码》项目为例,这个IP会拍5~6部电视剧、2部电影,并在周庄构建清明上河图的实景园区,再现宋朝时期风土文化和繁荣景象,预计明年年底投入使用。未来,园区和周庄现有的旅游区结合在一起,能够形成一个旅游矩阵,为更多用户提供游玩新体验。
“5G的特点是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重构安全体系。”《通信世界》创始人、《5G时代》专著作者项立刚介绍,在线教育会随着5G的发展出现井喷。当下的纯直播式在线教育还非常原始,未来将会出现点播模式,同时还会出现全新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
据悉,在高峰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阿加皮托·姆巴·莫库伊,北京环球度假区总裁兼总经理苗乐文,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雨果·塞泽,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青山周平,知名电视人马东分别就《文化和创意推动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祉》《打造北京文旅新地标助力产业发展升级》《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新消费变革背后的数字科技驱动力》《从胡同走向未来》《新消费场景为内容行业带来的发展契机》主题发表演讲,为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李子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