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武侠小说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战三百回合”这一表达,看到这句话,不同的人,在脑海里会浮现不同的景象,那你会想到什么呢?
如果你想到的是,两位侠客在寂静的夜里,寻一处深山,在月下交战,刀光剑影,胜负难分,那你可能是一个武侠小说爱好者;如果你想到的是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为保家卫国而厮杀的英雄,那你可能是一位军事爱好者;如果你想到的是一身精良装备的角色,在虚拟的世界里百战百胜、无人能敌,那你可能是一位网络游戏高手。
无论是哪种角色,“大战三百回合”这一词似乎都与战争、对决、厮杀有着扯不断的关系,无论什么时候,人们看到这个词汇的时候,总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腾腾杀气。
所以,无论是在电视剧还是影视作品中,文艺工作者们时常将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加以利用。无论是英雄对决还是在战场杀敌时,如果有一方能在与敌方“大战三百回合”之后取得胜利,那将会是无上的荣耀。
古代人打仗,以“回合”为数。然而,在现代人看来,“大战三百回合”这一词则显得过于夸张,究竟有什么战争能够打三百个回合呢?究竟三百回合要打多久呢?真的有人能够在对决中做到与敌人大战三百个回合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不了解中国古代军事发展的人,很容易就会被这些问题问倒。
看来,要想理解“大战三百回合”的意思,还是要回到历史的情境中去寻找答案才行。
“回合”这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战争模式——车战。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总是动辄几百万的军队,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战争伤亡极其惨重,稍有不慎,一方就可能在沦为俘虏之后被残忍杀死,当年秦将白起攻掠长平,一下子就坑杀了赵国军民四十多万军民,其状之惨为后人所难以想象。所以人们对中国古代的战争的印象一直不是很好。
然而,在此之前,也就是从商朝到春秋,古人打仗其实算得上是十分优雅的。像战国时期的所发动的大规模战役,兴师动众且伤亡惨重的情况,是在赵武灵王完成军事改革,骑兵作战传入中原地区之后的事情。
春秋时期,两方交战是以车战的形式展开的。所谓“车战”,指的是以战车作为基本单位进行作战,所以在先秦古书中,古人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时,常以“拥有多少辆战车”作为基本的参考标准。
通常情况下,一辆战车配备四匹战马,中间两匹战马称为“服”,左右两匹为“骖车左/右”。每辆战车上一般会有三位士兵,中间那位士兵负责驾驶战车,通常由普通的“国人”所担任。两侧分别站立一人,左侧一人手执长矛和盾牌,负责近身攻击和防守,一般只有力气过人的武士才能担任这一位置;右侧的人则执有弓箭,负责攻击敌人,这个位置的人一般都是军队之中精通弓箭的佼佼者。
在战争开始之前,双方会派出一人,鸣鼓示意。待听到鼓声之后,双方各自派出战车迎战。
刚开始时,两辆战车互相靠近,右侧的人先拿弓箭攻击对方,等到双方战车的距离越来越近之后,则是手持长矛之人的交战。这个过程称为“合”。待双方的长矛手对刺结束之后,一个合战便结束了。然后,双方的战车便会各自返回大本营,这就是“回”。
像这样,一辆战车的一次“合战”和战车最终返回,就是“一个回合”。每一个回合结束之后,交战双方会再次派出新的战车,进行作战。
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其中一方无法再“合战”,或者是另一方发现自己一个回合结束之后,对方没有再派出新的战车时,战争基本上就分出胜负了。
在第二种情况下,作战的一方很可能会乘胜追击,试图将对方赶尽杀绝,但是往往由于车战的形式为“回合”作战,所以这个情况下,任何一方想要捉住对方的将领都是十分困难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时期的战争中,很少会出现将领沦为俘虏最后被杀死的情况。
可能是由于“大战三百回合”这一表达在中国武侠小说里出现的频次过高,所以人们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带入到武侠对决中的场景去。
要知道,按常识来说,如果是两个高手对决的话,一次要打三百个回合,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且不说是不是武功过人,体力就是个问题。再厉害的人,也没办法跟对手一口气打三百个回合呀!
但是,我们如果从车战本身去考虑这句话,“大战三百回合”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从记载春秋时期车战的先秦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战争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一个足以发动战争的诸侯国,它所拥有的战车并不在少数,一次战争所能动用的战车数量也不会少于四五百辆。
因此,按照一辆战车与敌方交手即为一个回合的算法,假设每辆战车只需出战一次便能结束战争,那双方交手的回合也必定不会少于三百个回合。这还不包括每辆战车重复出战的情况。
由此看来,所谓的“大战三百回合”并非是古人虚构的话语,也不是文学作品里的夸张修辞,在春秋时代的战争里,双方“大战三百回合”完全是能够做到的事情。
然而,等到骑兵作战普遍化之后,车战就逐渐被战场所淘汰了。这个时候,战争双方的对决更多的是一种血腥、野蛮、不死不休的对抗。因此,在汉朝以后,战争是否能够取胜,更多的是看单个骑兵的作战能力,这时候“回合”的含义则有了变化。它更多的指的是对决双方的对抗次数,以一方落败、另一方胜出为一个回合。
一个回合结束之后,落败的那一方肯定希望挽回局势,所以必定会再次进攻,再次进行一个回合的对决;双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内连续不断地进行对决,直到有一方再也无法发动进攻,对决才算是有了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大战三百回合”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了。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作品中,也出现过能够“大战三百回合”的人物,但那都只是个别武将。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许褚和马超两两对决,两人从天亮打到天黑,期间,双方还默契地有过一次短暂的“中场休息”,许褚和马超都换了新的战马、卸下铠甲,这才仅打了两百多个回合。可想而知,要做到“大战三百回合”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了。
许多人对“大战三百回合”这一句话的真实性有诸多质疑,上文的讨论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尽管许多人对此仍保留自己的态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天,“大战三百回合”这句话的应用范围远远超出了它诞生之初时的含义。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喜欢用这句话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气势。比如在和对方吵架时,某一方突然说道“我要和你大战三百回合”,听的人就可以感受到话者燃烧的愤怒;再者,如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某一方说出“我要和你大战三百回合”,听上去则是一种非常有底气的宣战。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按照现在人们对游戏的狂热程度,双方“大战三百回合”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现在人们所说的“大战三百回合”是源自于车战的战争模式,两车相接之后返回,才算一个回合。在春秋时期,“大战三百回合”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汉朝以后,骑兵作战代替了车战,“大战三百回合”则显得不太现实。即使是在虚构的文学作品之中,也少有能够做到“大战三百回合”的人物。由此可见,“大战三百回合”也只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里。
文/元气少女QMQ
参考资料:
1、《什么是大战三百回合》,李莉
2、《大战三百回合》,张庆生
3、《中国古代车文化之一——车战》,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