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文化

《黄帝内经》精华(含译文)

时间:2021-07-12 12:08:40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徐小丽LittleLily

1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释文:我已经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和气的变化有关。大怒使气向上逆行,大喜使气涣散,大悲使气消损,大恐使气下沉,受惊使气紊乱耗损,思虑过度使气郁结。

2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释文:心脏蕴藏着人体的神,肺脏蕴藏着人体的气,肝脏蕴藏着人体的血,脾脏蕴藏着人体的肉(形),肾脏蕴藏着人体的志。五脏各有不同的分工,而形成了有机的人体。但人体只有精神畅快,气血才能流通正常,并与内部的骨髓相联系,才能使五脏和全身的功能正常协调,从而形成一个身心平衡的健康人体。五脏是人体的中心,五脏与身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五脏之间的联系,都是由经脉运行气血,使身体各部分之间发生联系,协调全身的功能。如果气血的运行发生障碍,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要产生了。所以,必须保持经脉的畅通无阻。

 

3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释文:意志调和,就会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正常活动而不散乱,没有懊悔、愤怒等过度的情绪刺激,五脏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气的侵袭。

4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释文:在诊断疾病之前必须先询问病人有关的生活情况。如果病人以前地位高贵而后来失势变得卑贱了,这种病人往往有屈辱感,情绪抑郁,即使没有遭受外界邪气的侵袭,疾病也会从身体内部产生,这种病叫做“脱营”;如果病人以前富有而后来贫困了,这种病人往往在饮食和情绪上受到影响而产生疾病,这种疾病叫做“失精”。这些疾病都是由于情绪不舒畅,五脏之气郁结而形成的。

5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释文:所以明智之人的养生方法,必定是顺应四季的时令,以适应气候的寒暑变化;不过于喜怒,并能良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节制阴阳的偏胜偏衰,并调和刚柔,使之相济。像这样,就能使病邪无从侵袭,从而延长生命,不易衰老。

6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释文: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所以,悲伤、哀怨、愁苦、忧伤的情绪会牵动心神,心神不安就会使五脏六腑都受影响。

7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释文:卫气在白天行于阳分,人处于清醒状态,夜间卫气入于阴分,人就能入睡。如果卫气不能入于阴分,而经常停留在阳分,就会使卫气在人体的阳分处于盛满状态。相应的阳跷脉就偏盛,卫气不能入于阴分,就会形成阴气虚,阴虚不能敛阳,所以就不能安睡。

 

《黄帝内经》精华(含译文)

 


 

 

8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释文:人的心情高兴时,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悦可以使心气涣散,所以说喜则气缓。

9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释文: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气的运行完全均匀,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源是肾脏的精气,精气从下部而上行,所以喜爱跑动。

10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释文:人体脏腑的功能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拿一个君主制的朝廷君臣职能做比喻的话,那么心脏就好像地位最高的“君主”,它具有主导和统率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并且使它们相互协调,人们的聪明智慧,都是从心脏产生出来的。

11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释文:到了四十九岁左右,任脉空虚,冲脉的气血衰弱,天癸竭尽,经闭不行,机体衰老,便没有生育能力了。

12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别气者,心主之气也。

释文:周身的十二经脉以及与之相通的三百六十五络脉,其所有的血气都是上达于头面部而分别入于各个孔窍之中的。其阳气的精微上注于眼目,而使眼能够看见东西;其旁行的经气从两侧上注于耳,而使耳能够听。

13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释文:邪气侵犯人体而产生病变,有的先发生在阴经而后才影响到阳经,有的则先发生在阳经而后才影响到阴经。先发生在阳经的病变,多数是由于遭受了风雨寒暑等外邪的侵袭而引起的;先发生于阴经的病变,则多数是由于饮食失调,生活起居没有规律,*过度以及情绪波动剧烈等内因所导致的。

14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释文:所以明达事理的人,懂得调和阴阳的重要性,不做对养生不利的事,而能顺乎自然,以安闲清静为最大快乐,使自己的精神意志始终保持无忧无虑的境界,因而可以长寿。这就是聪明人的养生方法。

 


 

 

15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而不止。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而不收。

释文:所以怵惧、惊惕、思考、焦虑太过,就会损伤神气。神气被伤,就会经常出现恐惧的情绪,并使五脏的精气流散不止。因悲哀过度而伤及内脏的,就会使人神气衰竭消亡而丧失生命;喜乐过度的,神所就会消耗涣散而不得藏蓄。忧愁过度的,就会使上焦的气机闭塞而不得畅行;大怒的,就会使神气迷乱惶惑而不能正常运行;恐惧过度的,就会使神气流荡耗散而不能收敛。

16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释文:人体中的阳气,还可因为大怒而运行紊乱。阳气过分上逆,使形体正常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血液就会随着阳气上逆而郁淤头部,从而使人发生昏厥,成为“薄厥”病。

17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释文: 大怒会使肝气上逆,血液也随气向上逆行,病情严重的,可以引起呕血,如果肝气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功能,还可以导致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的飧泄病。所以说怒则气上。

18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

释文:至于五脏的咳嗽,是由于五脏各自在所主管的季节受邪气侵袭,发病而产生咳嗽。因此,如果不是在肺脏所主管的秋季发生咳嗽,则是其他脏腑受邪气侵袭而转移到肺,引起咳嗽。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体的五脏和季节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所以,五脏在各自主管的季节中受寒邪侵袭,就会产生疾病。轻的容易造成咳嗽,重的会造成腹泻和腹痛。一般在秋天肺脏先受邪气侵袭而引起咳嗽;在春天肝脏先受邪气侵袭,然后再影响到肺,产生咳嗽。

19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释文:人在睡觉的时候,对血液的需要量减少,因而就有部分血液贮藏到肝脏;而当人体从事各种活动时,血液便又及时地运行到所需部位。所以眼睛得到血的营养,才能看见东西;脚得到血的营养,才能走路;手掌得到血的营养,才能握住东西;手指得到血的营养,才能灵巧使用。

20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释文:发怒会使气上逆而蓄积在胸中,气血运行失常而留滞,使皮肤、肌肉充胀,血脉运行不畅,郁积而生热,热又耗津液而使肌肤消瘦,所以形成消渴病。

21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

释文:喜怒等情绪不加以节制会伤害内脏,五脏属阴,所以内伤五脏而导致的疾病起于阴。

22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主苦,治之以胆募俞。

释文:人的肝脏好比是将军,主管出谋划策;胆好比是公正的法官,主管判断。肝胆的经脉都经过咽部,所以咽部就像是肝胆的信使。患胆瘅的病人,常常是多虑而少决断,造成胆的功能失常,胆汁上溢而出现口苦。治疗时应针刺胆经的募穴、俞穴。

23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释文:从高处坠落跌伤,就会使瘀血留滞于内。若此时又有大怒的情绪刺激,就会导致气上逆而不下,血亦随之上行,郁结于胸胁之下,而使肝脏受伤。

 


 

 

24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释文:胆胀病,胁下胀满疼痛,口苦,常作深呼吸而叹气。

25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

释文:木气过分抑制土,土气被郁已极而复气发作起来,会导致山石雷变,天昏地暗。这样的气候条件,人就容易患心腹胀满、肠鸣等疾病。

26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释文: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27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释文:肝脏是耐受疲劳的根本,它能贮藏血液,并且可以根据人体活动的需要而调节血量,肝血充足,人就不容易疲劳,由于“魂”必须藏在血液中,因此,也可以说肝脏是藏魂的地方。

28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释文:按一般生理过程来讲,女子以七年为一个发育阶段。女子到了七岁左右,肾脏的精气开始旺盛,表现为牙齿更换,毛发渐盛;到了十四岁左右,对生殖功能有促进作用的物质——“天癸”,成熟并发挥作用,使任脉通畅,冲脉气血旺盛,表现为月经按时来潮,开始有了生育能力。

29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释文:过度恐惧会损伤肾脏,肾脏所贮藏的精气也会被损伤。肾的功能受损伤则人体上部闭塞不通,下部的气无法上行,停留于下,使人体下部胀满,所以气无法运行。

30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释文:肾主水,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藏精,精气除来源于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精”外,还需其他脏腑“后天之精”的充养,所以五脏的精气充盛,肾脏的精气才能盈满溢泻。

31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释文:肾气通耳窍,肾的功能正常,双耳才能听见各种声音。

32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释文:肾脏是密封和潜藏的根本,就好像冬眠的虫子一样,它藏蓄着人体的真阴和真阳,同时,它也是藏贮人体生殖之精的地方,头发靠血的滋养,而*可以化生为血液,肾能藏精,所以说肾脏的精华反映在头发上,肾的功能是充实和滋养骨骼,肾气充足的时候,头发就有光泽,骨骼也坚韧,由于它的部位在膈肌以下的腹腔,属于阴,又有闭藏的功能特点,所以称它为“阴中之少阴”,与四时中阴气最盛而阳气闭藏的冬季相通应。

33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释文:脾脏就像谏议之官,辅助君主,一切周密的计划,都是从此产生出来的。

34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释文:人如果思虑太多,精神过度集中于某一事物,就会使体内的正气停留在局部而不能正常运行,所以说思则气结。

35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释文:山谷之气,能藏蓄和生长植物,具有土的性质,因而与脾脏相通;雨气有水的性质,因而与肾脏相通。人体中的三阴、三阳六经经脉运行气血,犹如地上的河流;肠胃能盛贮饮食水谷,犹如大海,善于容纳百川之水;耳、目、口、鼻和前阴、后阴上下九窍,犹如水气流通的道路。若以天地阴阳来类比人体,则人身阳气所化之汗,犹如天之降雨;人体中的阳气,好像天地间的疾风,流动不止。人怒气暴发,如同天之雷霆;人身中的阳气容易上冲,如同自然界中的阳气向上蒸腾。因此,调养身体,如果不仿效天地间的规律,不懂得天有八节不同的节气,地有五域不同的地理,那么,疾病就要发生了。

36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释文:正常情况下,饮食入胃,经过初步消化,再由脾输布到全身。如果脾脏有热,失去正常功能,则津液停留,向上泛溢,就会使人产生口中发甜的症状。这是因为饮食过于肥美所诱发的疾病。得这种病的人,大都喜欢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厚味使人生内热,甘味使人胸腹满闷。因此食气上溢出现口甜,日久化为消渴。

37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释文:阴阳两精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生命活力,就叫做神;伴随着神气往来存在的精神活动,叫做魂;依傍着精气的出入流动而产生的神气功能,叫做魄。所以能够使人主动地去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观意识,叫做心;心里有所记忆并进一步形成欲念的过程,叫做意;意念已经存留并决心贯彻的过程,叫做志;为了实现志向而反复考虑应该做些什么的过程,叫做思;因思考而预见后果的过程,叫做虑;因深谋远虑而有所抉择以巧妙地处理事务的过程,叫做智。

38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释文:人的生命以饮食水谷为根本,所以当断绝饮食水谷时,人就要死亡。水谷精微,是由脾胃产生而布散到全身的,并且可以从脉象上反映出来。所以,如果脉象中没有和缓的胃气,人也要死亡。

39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释文:饮食过量,就要损伤肠胃,这是脾胃病的常见病因。

40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释文:水谷进入人体,经过脾胃运化,产生水谷精微传注于肺,经过肺的宣发作用,把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从而使五脏六腑皆得到营养。

41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释文:懂得养生的人,做到形神清静,善于保持阳气充足调畅固密,所以肌肉皮肤坚固紧密,而能抗拒邪气的侵扰,纵然有巨大的风邪以及毒性很强的其他致病因素,也不会受到伤害。

42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释文:肺脏在五脏之中位置最高,覆盖在心脏之上,它是各脏之长,如果精神受到刺激,或欲望不能满足,就会使肺气不通畅,而发生病变,热邪造成肺叶焦枯,无法将津液输送到全身,便产生五体痿,因此说五脏都是由于肺热叶焦,而产生痿躄的,就是这个道理。

 


 

 

43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释文:中焦也是出自胃的上口,在上焦之下,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化生为营气和津液等营养物质通过经脉而会聚于肺,并依赖肺的呼吸,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之后方化而为血。

44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

释文:遍布全身的较小经脉中的精气,逐级归流进入到较大的经脉中去,全身的经脉均和肺通连。所以,全身的精气最后总归入肺,肺脏再把精气输送布散到全身体表(皮毛)。体表的精气再进入经脉中,返流入人的经脉中……经脉中的精气就这样正常运行而不紊乱,并周流人心、肝、脾、肾,从而使脉中的精气趋于平衡,使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协调。

45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释文:鼻是气体出入的通道。鼻的通气和嗅觉作用,必须依赖肺气的作用,肺气和畅,呼吸调匀,嗅觉才能正常。

46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释文:过度悲哀使心联系其他组织的脉络痉挛拘急,还会影响到肺,使肺叶张大抬高,呼吸异常,以致胸腔胀满,气的运行不通畅,营卫之气不能布散到全身,停留在胸中,时间长久转化成热,而损耗气,所以说悲则气消。

47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释文:远古时代,对养生之道有高度修养的人,经常教导人们说:对于一年四季中都可能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气候变化,要注意适时回避;思想上要保持清静安闲,不要心存杂念。这样,体外没有邪气干扰,体内无情绪波动,人体和外界环境协调统一,体内的真气调和而没有损伤,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还能从何处来侵犯人体呢?所以,那时的人们都能够志意安闲而少有嗜欲,心情安逸而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身体虽然在劳动却不觉得疲倦,人体正气调顺,因为少欲,所以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每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实现。

48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释文: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而邪气之所以能够侵犯人体,一定是因为正气已经虚弱了。

49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释文:所以,不良的嗜好就不能吸引他们的视听,淫念邪说就不能动摇他们的意志。无论是愚笨的抑或是聪明的,无论是德才兼备的抑或是才能低下的,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能做到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而符合养生之道的要求。他们之所以能活到一百岁而仍然不显得衰老,就是因为这些人全面掌握了养生之道,使天真之气得到保护而不受到危害的缘故。

 

50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释文:聪明的人,注意的是人与天地阴阳之气的一致性,因而在健康无病的时候,就能够注意养生保健;而愚蠢的人,只有在出现了强壮与衰弱的不同结果时,才知道注意。所以愚蠢的人常正气不足,体力衰弱;而聪明的人,正气旺盛,耳目聪明,精力充沛,身体轻快强健。即使是年龄已经衰老,也还能焕发青春,保持强壮;而本来就是强壮的人,就会更加强健了。

 

 

《黄帝内经》说:

 

“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一句话,说尽了所有疾病的来源,从中可以总结出五个要点。

 

01

气候

燥湿、寒暑、风雨。

 

过去,气候变化和天气状况完全顺应自然,人很难干涉。

 

现在不同了,人制造了空调和暖气。

 

冬天可以很暖和,夏天可以很凉快。

 

但是,这些东西反过来也会损害人的健康。

 

夏天明明是在出汗,人的身体需要发散,毛孔打开,体内的寒气随着阳气排出去。

 

空调一开,这些东西无法排出,只能逆着回到体内,疾病也就发生了。

 

古人说:秋收冬藏。冬天暖气太热,其实有违养生之道。

 

冬季室温太高,会导致毛孔不能关闭,甚至出汗,这就导致阳气丧失。来年开春,体内能量不足,四肢容易痿弱逆冷。

 

而且,室内室外温差过大,血管骤冷骤热,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02

阴阳

“阴阳之道,发端乎夫妇”。

 

男为阳,女为阴。

 

夫妻关系和谐,那就是阴阳和谐。

 

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有的夫妻,天天吵架,不是你抱怨我,就是我埋怨你,一家人整天气鼓鼓的。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

 

夫妻吵架,孩子遭罪。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这三种关系必须是夫妻关系放在主位。

 

只有夫妻关系理顺,阴阳调和,夫妻恩爱,相濡以沫,整个家庭才能安康幸福。

《黄帝内经》精华(含译文)

 

03

喜怒

 

情绪不只是修养问题,还是一个健康问题。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

 

喜怒悲思恐,这五种情绪都容易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现代科学也证明:人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身体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失衡造成的。

 

“心藏神,喜伤心,恐胜喜。”

 

一个人的忧愁和烦恼,直接影响人的气血。

 

“肝藏魂,怒伤肝,悲胜怒。”

 

情绪一上头,怒火中烧,人的肝脏就容易受到损伤。

 

“肾藏志,恐伤肾,思胜恐。”

 

一个人胆小懦弱,那么肾脏就不能藏养人的阳气。

 

“脾藏意,思伤脾,怒胜思。”

 

思虑过重的人,脾胃一般都很差。

 

“肺藏魄,忧伤肺,喜胜忧。”

 

忧愁的人,伤肺,头发容易白,皮肤容易长皱纹。

 

与其吃保健品,不如控制情绪,稳定心态。

保持心神安宁,尽量少动肝火,不要思虑过多,多乐观少忧愁,战胜恐惧心理。

 

04

饮食

 

吃荤吃素,吃冷吃热,吃多吃少,抽烟喝酒,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无论什么时候,都少吃冷食。

 

冷食首先伤害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

 

冷食还会损伤阳气,阳气先天之本。

 

长辈经常说“趁热吃”,这里面有中国古人的智慧。

 

少吃荤,多吃素。

 

人类的牙齿,虎牙很少,这也证明人类的肠胃更倾向于素,而不是荤。

 

吃饭,七分饱最佳。

 

早中晚都要吃,注意饮食规律。

 

抽烟喝酒,百害而无一利,能躲就躲。

《黄帝内经》精华(含译文)

 

05

居处

 

睡觉,就是养命。

 

现在很多人喜欢熬夜,年纪轻轻,熬上几年,胃病、早衰、脱发,什么毛病都来了。

 

为什么?

 

因为睡眠养肾,肾主精、主骨。

 

骨头管着人体的造血功能,长期熬夜,人体的精血就不能得到保证。

 

长此以往,身体越来越差。

 

切忌早晚颠倒,务必保证充足的睡眠。

 

还有就是卧室的方位。风水,说的就是人所处的环境。

 

通风,朝阳,卧室别太大,一般就没问题。

 

佛学君语:

 

四季轮转,不违背自然之道。空调别太冷,暖气别太热。

 

夫妻之间,多体谅,多关心,经营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

 

控制情绪,适当疏解;多素少荤,少吃生冷。

 

保证睡眠,早睡早起;居室朝阳,干净整洁。

 

做到这些,疾病自然远离。

 

 

如何才能读到经典的原意,可能唯有将自己的心与经典的原作者调到一个频率:就好比收音机,要想收听,请拨到那个特定的频率。放下我们或骄傲、或自卑、或紧张、或思虑的心,将他调整到与经典的作者大致相同的频率,穿越千年,一起收听天地之道。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我们从经典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想说我体会到的经典美妙之极,难以言表。《黄帝内经》一直被大部分人认为是医理深邃的玄学著作,无数人绞尽脑汁的对经典的一句或几句话进行高深的解释,这些认识《黄帝内经》的出发点就已经远离了经典的根本。

 

经典反复强调“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只要知道了这个“要”,我们可以非常简单轻松的得到经典的知识。而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要”,那穷经白首亦不得入门。

 

这个“要”不是什么秘密的知识,而是至简至真的阴阳与五行思维,这个至简的思维是返璞归真的思维,是天真状态的思维,是人在最幸福状态本有的思维。在这至简的思维里看病只有真实的体会,真实的看见,没有一点点的推理与猜测。

 

1+1=2简单吗?在经典的思维里这太复杂,因为这需要推理,经典的思维是让我们如实的表达我们所见色,所闻声,所感受的脉。我们太习惯推理,太习惯皱起眉毛苦想,这种方式能编造各种医理,却不可能体会到经典所传达的道。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告诉我们先回到古人恬惔虚无的状态,这个状态不是无欲无求,也不是压抑自己的情绪,这个状态需要反复的品读《上古天真论》来体会,很难用另一种文字来概括与表达。反复读读这一篇,你的眉头会放松,心会静下来,这是继续读《黄帝内经》的前提。没有恬惔虚无的心而强解经典,只会曲解经意,迷诊乱经,贻害后人。

 

有了恬惔虚无的心,接下来读经典便像一次丰富的旅游。在接下来的篇章里,经典一步一步带领我们体会我们所生活的天地,体会四季的变化,体会天地之气的运转。在这个体会过程中,我们要真实的看到天地之间一切变化的源头,无论我们喜欢的和风细雨还是我们不喜欢的狂风暴雨,这一切都是道在不同状态的表现。

 

“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我们要在经典的带领下细细的体会一年四季中各种不同的气的状态,我们要清楚明确的知道当下的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就是这个气是天地变化的机,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天气”。

 

今天天气怎么样?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我们可以形容今天的天气为春天风稍大,或夏天稍冷等,这个形容我们可以用专业术语少阳中风或太阳伤寒来表述。

 

道不在高堂之上让人高攀不得,道是老百姓日用而不知,在最低处。只要能够准确的感受到天地间的春夏秋冬和风寒暑湿燥火各种不同的气,接下来经典就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脉诊、问诊、色诊、尺肤诊真实的感受到病人当下气的状态,一步一步的我们能够真实的看到各种非健康状态的气机,来一个病人我们要真实的看到病人当下的气机与天地间那个气机正相合,“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可以说整本《黄帝内经》就是在告诉我们如何真实的感受天地,如何验之于人。接下来的篇章则是以当时临床常见病谈论古人的认识,这些就是末节了。

 

静下心来,先不要追求经典中某一句话该怎么解释,先多读几遍《上古天真论》,感受并认同这一篇所描述的恬惔虚无的心的本源状态,放下心中的波浪继续读《黄帝内经》,哪怕经典的每一句话都读不懂也没关系,找到一言而终的“要”的思维,在这个思维下看病轻松、真实。请读者朋友找一本不带注解的《黄帝内经》细细的品读,他带给你的远非我文字能够表达。

 

恬惔虚无的心是学习中医最重要的前提

 

在没有深入学习《黄帝内经》之前,我认为中医有无数的理,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理并深入进去便可独步医林。在学习经典没有达到足够的静心之前,我认为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只要肯钻研并发挥充分的联想,便可以读出自己的《黄帝内经》。

 

如果天地之间有无数的医理,我一定选择最简单的那个,能用简单的方法明白道理为什么要选择复杂的呢?可是人编出来的各种医理都太复杂,且大多是伪真理,既不简单又不实用。

 

经过多年的学习,我确定一个事实是在这个天地间有且只有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最简单,因为最简单所以才是道,稍微复杂的理论都是累赘。这个道是如此的简单,以至于文字都太复杂,不能够表达比文字还简单的道。天何言哉,万物生焉,这个道就是天地无言之道。我们若要得到这个道,心必须简单到如明镜,来体会这个道,因此恬惔虚无的心是学习中医最重要的前提。

 

《黄帝内经》便是古代圣人在处于恬惔虚无的状态下真实的感受天地与人体,为了使道能够传承,他们勉强用文字记录了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黄帝内经》的作者的心是如此的恬惔,以至于他们单纯到只是把道传承下来,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传下来,而托名为黄帝所作。如果用复杂的心,用追名逐利的心读《黄帝内经》,流散无穷的编写各种故事,则远离了圣人的心。回到恬惔虚无的简单幸福,静静的体会《黄帝内经》的文字,感受文字中所传达的天地之道,大家一定会得到相同的体验,只是在表达上会有差异。

 

《黄帝内经》的体系

 

静下心来,用宁静的心,简单的思维,品读《黄帝内经》。我们会自然的发现《黄帝内经》有三个大的体系,分别是《素问》的前74篇的大部分内容;《灵枢经》为主的九针体系;还有《素问》最后的运气学七篇大论。

 

无论是从文字的语言风格,还是看待世界与人体的角度,这三个体系都各有其特点。这三个体系都是静下心来观察人体与天地所得,只是观察的切入点不同而有差异,简单介绍一下:

 

《素问》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一群得道的人,他们静静的生活在天地间,感受一年四季天地之气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一年四季气的变化是天地间一切灾害的源头。人体亦是随着天地之气同步变化,其变化与天地之气一致,生长化收藏。这个变化他们用阴阳与五行来表达,是一切疾病的根源。《素问》便是以此切入点真实的表述天地与人体的各种变化,并从得病的源头到治法都详细而系统的记录。

 

《灵枢经》亦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亦是观察天地,他们观察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风生水起。他们发现人体与天地有共同的结构与变化规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地有十二经水,十二月,人亦应之有十二经脉;天地有风与水的运转,人体有营气与卫气的交通。。。。。。以此为切入点他们细细的观察天地与人体。

 

七篇大论文字丰富,成书时间相对较晚,他们客观的观察生活的天地之间的五运与六气的流转,并将这种运转思维来观察人体,内容较丰富,静下心来读你会发现很多概念性的问题与主流运气学知识相悖,以后我们会有专题讨论。

 

学习《素问》需要人静下来,静静的跟随作者感受天地,感受人体。而学习《灵枢经》需要人无比的细腻,细细的从腠理到骨骼,从有形到无形一寸一寸的观察人体。静下心来,放下紧张的头脑,体会一下经典,看是不是真的很简单。

 

读《黄帝内经》的陷阱

 

《黄帝内经》用最朴素、最真实的语言几近完美准确的传达了天地之道,我想不到有更好的语言能如《黄帝内经》的原始语言一样对道的传达真诚、直接,没有一丁点的玄乎,静下心来的读者很容易就能体会到。

 

可以说任何的经典注解都大大拉低了经典的水准,理解注解的难度远远难于直接的体会经文,甚至还有很多的注解华丽而不实,单纯的为了注解而注解,这些注解不足以言诊,却足以乱经。可是越是这些华而不实的注解却越受到追捧,其真正的原因是读者的心太浮躁,浮躁的心只会追求满足虚妄的华丽。现在人读经不能深入,根本原因就是心不恬惔,同气相求,《黄帝内经》的作者心的状态是虚静自然,而读者的心在竞驱浮华,气不相应,无论你多么努力,其结果必然是求之不得。

 

很多人在读《黄帝内经》之前,就已经深陷思维的陷阱,这个陷阱很难逃脱,而且恕我直言,很多主流的中医大家也深陷其中,甚至很多一辈子也没有意识到。下面分析一下这个陷阱:

 

首先是造势。《黄帝内经》被人戴上了一个超级神秘的“光环”,这个光环各式,其目的是让大家盲目的相信《黄帝内经》是一本奇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超级难懂,让人感觉《黄帝内经》高高在上。

 

第二就是贬低今人,从资质到刻苦各方面的挖苦今人,让你心生惭愧,以至于不认为自己配得上去读经典,甚至没有勇气去读经典。

 

第三,励志。各种的励志让你坚韧不拔,要超出常人的坚强,要像某一个榜样一样累死在学习经典的道路上。如此很多中医都痛苦的追逐着如同泡影般的理想,人云亦云的宣传着自己都不懂的玄理。

 

想想这个陷阱我就不寒而栗,“学医废人”,此言论盛行,又不知要枉杀多少青年才俊。方向反了,方向反了,方向反了。

 

要学《黄帝内经》最重要的就是不失去恬惔虚无、柔软慈悲的本初之心,回到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体会经典,简单真实的跟随经典的文字体会天地与人体的变化,不加一点点个人思想天真的体会经典。我们是何等的幸运能用一生去体会经典,这是非常幸福的过程,平淡、真实、充盈、喜悦。

 

无论我怎么宣说,可能你还是觉得这些是不实用的废话,还是不去静下心来体会经典,还是想借助一些注解来了解经典,还是希望有人能用另一种语言降低经典的难度以便读懂经典,或者一读到经典几句不懂的文字就心灰意冷。

 

我想直白的告诉你:你深深的陷入思维的陷阱,你愿意出来吗?放心,我不想向你兜售任何我的个人想法,静下心来读几遍经典,不要试着去读懂经典的每一句话,去体会经典的整段或整篇的语义。经典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经典是在最低处的丰富,只要你静下心来,放下躁动不安的心,这个宝藏就是你的。

 

伟大的道并不困难,如果它显得困难,那是你在使他困难。你紧张的大脑就是那困难。

 

不要去努力记忆经典,要放松的感受经典,让它们进入你的血液,变成你的血液和骨头。



Tags:《黄帝内经》   点击:()  评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任何标注错误或版权侵犯请与我们联系(Email:2595517585@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推荐
1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释文:我已经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和气的变化有关。大怒使气向上逆行,大喜使气涣散,大悲使气消损,大...【详细内容】
2021-07-12  Tags: 《黄帝内经》  点击:(42)  评论:(0)  加入收藏
▌简易百科推荐
易经六十四卦记忆规律,方圆图记忆规律。先天卦的数字一定要记牢,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学习六十四卦方圆图再一次用到了。 方图的第一行由下...【详细内容】
2021-12-27  黄瑞东  今日头条  Tags:易经   点击:(1)  评论:(0)  加入收藏
相信种子 | 相信岁月遇见孩子绽放的现在 | 预见孩子美好的未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总有一句诗词,说出了你心中的相思味道;总有一句诗词,说出...【详细内容】
2021-12-27  二三里资讯    Tags:诗词   点击:(1)  评论:(0)  加入收藏
未卜先知,冠代奇才,诸葛亮人如其名,是兵荒马乱的三国背景中最亮眼的角色,聚主角光环于一身。诚然,《三国演义》作为小说,与正史有些出入,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的评论:“欲...【详细内容】
2021-12-22    武汉晚报   Tags:诸葛亮   点击:(6)  评论:(0)  加入收藏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我们常说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那么,什么又是哲学呢?哲学就是解答宇宙人生的一门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详细内容】
2021-12-22  黄瑞东    Tags:易经中   点击:(8)  评论:(0)  加入收藏
孔子在为人上最大的主张,是做人要做君子。“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多次。君子有四大修养:自省——“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遇到问题先找自己的原因,而不...【详细内容】
2021-12-20  智悟知识分享    Tags:国学十二道   点击:(6)  评论:(0)  加入收藏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着。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慨,今人有探幽访胜之思。在印刷装帧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粹原装书的踪迹愈来愈难寻觅,给倾慕传统的读书人带...【详细内容】
2021-12-20  颜渊山庄  今日头条  Tags:苏轼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浓郁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结。 禅是中国化的佛,是神...【详细内容】
2021-12-16    中国孔子网  Tags:汉字   点击:(9)  评论:(0)  加入收藏
丽麋2021-12-13 15:46:00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理清”,比如理清思路,理清头绪。“li qing 关系”我们一般想到的是“理清思路”,但事实到底是用“理清”还是“理清”呢?我...【详细内容】
2021-12-14  诺麗    Tags:厘清关系   点击:(12)  评论:(0)  加入收藏
有人问我,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到底好在哪里?答曰:好在篇幅短,好背也!但是这篇文章之妙,又不仅仅在于“好背”。不信你看,同为如今“高中必背文言文篇目”,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详细内容】
2021-12-14  暮城烟雨遥    Tags:《岳阳楼记》   点击:(8)  评论:(0)  加入收藏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详细内容】
2021-12-14  杏花薇雨    Tags:李商隐   点击:(9)  评论:(0)  加入收藏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最新更新
栏目热门
栏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