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掰着手指盼过年,总觉得一天一天怎么过得这么慢?期待着贴窗花,吃糖瓜!长大了,时光变得不经过,转眼距离兔年只有七八天时间。小年开始人们才算真正忙起来,热火朝天迎接兔年。
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诸多传说和习俗都与灶王爷有关。作为我们的传统节日,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按地区分为南小年和北小年,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最大的区别在于时间不同,古人有“官三民四”的说法。古代都城多在北方,官家较多,所以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定于腊月二十四。沿用至今就演变为现在北小年和南小年的时间。
其次,按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传统,南北方小年的风俗习惯也有区别。比如北方小年这天会吃饺子,而南方习惯吃汤圆庆祝等。
虽地域不同,但小年这天人们都是为了表达迎新送旧,祈福纳祥的愿望。提醒大伙,遵循传统,牢记“3习俗,3禁忌”,安康顺利迎新年。
习俗1:吃豆饭
饱满的豆子寓意五谷丰登,福气满满。很多地方逢年过节都有吃豆饭的习惯,小年这天也不例外,期望来年风调雨顺。后来人们可选择的食物较多,除了吃豆饭也会吃豆子做的其他美食,比如糕点或者饮品等。
小年天气寒冷,小时候父母总会在这天早早喊我起床喝一碗热豆浆迎个好兆头。自己在外工作后就用三川归黑豆浆粉代替,黑豆和黑米经过合理配比后研磨成豆粉,再加上低聚异麦芽糖的调味。冲泡出的豆浆味道纯正,暖心香浓,竟有一丝家的味道。
虽然三川归黑豆浆粉是速溶快手豆浆,但品质丝毫不差。除了配料表干净简洁,没有防腐等添加成分。包装也选用等量独立分装的小袋子,一次一袋冲泡方便,一家老少都喜欢喝。
习俗2:吃麻糖
民间有顺口溜“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传说小年这天灶王爷要去天上汇报过去一年人们的表现。用麦芽糖做的糖瓜祭灶,又甜又粘,让灶王爷只汇报好事,保大家平安。后来人们也将糖瓜演化为麻糖,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
麻糖是用粮食制作的美食,麦芽糖中加入糯米制成,外面上裹上炒香的芝麻。入口香甜酥脆,虽然被称为麻糖,但甜而不腻,香气十足,小朋友尤其爱吃。
习俗3:吃糕点
小年祭灶,糕点也是必不可少的品类,寓意来年“步步高升”。因此家里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糕点供大家食用,其中五黑糕总是人们最青睐的一款。它由五种黑色食材制作而成,清爽醇香,大人孩子都抢着吃。
过年期间比较忙碌,若没时间制作可以入手成品七度方五黑糕,配料干净,吃着放心。以黑米、黑芝麻等天然谷物为主料,搭配桑葚等干果沿袭古法工艺制成。保留食材原有营养的基础上,提升细腻的口感。
做好的七度方五黑糕被薄薄一层糯米粉包裹,虽然颜色朴实,但浓郁的谷物香味十分诱人。吃起来既有传统糕点扎实的口感,又不会过于甜腻。麦芽糖和谷物结合得恰到好处,多吃几块也没有甜腻感。
禁忌1:忌宰杀
在农村,春节前几天要宰杀羊、猪、鸡等丰富过年餐桌上的美食。但小年日人们禁忌宰杀,大家认为这是喜庆的一天,欢聚一堂不适合做杀生的事。
禁忌2:忌捣蒜
北方过年餐桌上少不了大蒜,它既是调味料,也可用于驱寒。尤其是凉拌菜,最提味的就是捣碎的蒜泥。但小年这天老人往往不允许家人捣蒜,会说把一年的好运气都捣走了。
禁忌3:忌借东西
在人们眼里对小年的重视程度仅次于大年初一,很多习俗也会重复。比如小年这天与春节一样人们很忌讳借东西与被借东西,民间还有“小年借了别人钱,一年四季靠外援”的说法,意味接下来一年都会过的辛苦。
此外,有的地方小年还有剃头、吃火烧等风俗。现在大家总抱怨没有“年味儿”,这些习俗和禁忌不正是流传下来的新年仪式感吗?希望大家多了解过年期间的民风民俗,找回“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