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喝茶的人,通常以口感来决定喜好;老喝茶的人,则是通过口感来判断茶的好坏。在我看来,口感喜好只是个人的喝茶选择,并不能说明茶的品质;但茶汤在入口时带给口腔的感知变化,确实可以作为评定茶好坏的一个标准。
但有一些味道,的确就是劣质茶的表现,大家可千万要注意。
一、喝出焦味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焦味是怎么来的,才能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茶叶炒制的时候,如果温度过高,或者炒制时间过长,就会出现焦叶,通俗的讲,就是炒糊了,这时的焦味自然就是不好的表现。常见的绿茶、乌龙、普洱,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因为它们就有一个关键的工艺叫杀青,是通过高温炒制完成的。
如果不小心喝到了焦味,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叶底,看看叶底是否出现了焦黄的情况。
二、喝出青味
青、苦、涩,都是茶的本味。但如果收敛性(是指茶汤进入口腔后,清、苦、涩感产生到消失的时间长度,时间越短则越好)不好,就是问题。
青味比较重,可能是某个工艺环节没有做到位,比如说,绿茶、乌龙茶这些需要杀青的茶,如果在杀青的时候,炒制程度不到位,或者锅温偏低,还有出锅太早,都会导致青味出现;而像红茶、熟普这些需要发酵的茶,一旦发酵度不够,导致茶叶氧化程度不够,就会出现比较重的青味。
三、喝出闷味
茶的口感,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好言传,比如醇厚、岩韵。而闷味,顾名思义就是香气低,甚至没有;茶汤不够鲜活爽滑。可以这么理解,好比一个人在蒸桑拿,闷闷的;而好茶,就像从蒸拿房走出来那一瞬间的神清气爽,浑身通透。
那么,这种闷味是怎么导致的呢?原因大概有两种:
1、采摘是下雨,或者露水较重,致使鲜叶含水量过高,这样的鲜叶制出来的茶通常都是香气比较低,喝起来比较闷。
2、制茶过程中,因为某个环节的工艺不到位。比如杀青时,没有及时翻动鲜叶,或者晾晒时摊的比较厚,导致水汽没有及时散发出去,也会让茶汤出现闷味。
四、喝出仓味
这个比较好理解,一般是茶叶在存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可千万不要把仓味理解成陈香,仓味是一种陈味,但闻起来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主要是因为存贮不当,可能是轻度受潮;或者是仓库环境不纯粹,致使空气中混有杂味。
这种仓味,往往会让茶汤失去香气和活力,闻起来不愉悦,喝起来很抗拒。尤其是一些需要后发酵的茶,像生普、熟普、黑茶、白茶,在存贮过程中,都可能因为湿度、环境脏差等产生仓味。
五、喝出烟味
说到烟味,需要辩证的看。像正宗的正山小种,就是松烟香、桂圆汤。也有一些地方的茶带轻微的烟香,甚至被很多茶商炒作成高级烟香。
我们这里说的是烟味,是类似柴火熏过的味道,会覆盖茶本身的香气,让人不舒服。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不重视工艺的小作坊里,因为制茶设备简陋,甚至陈旧,烧柴火或者煤炭时,烟味外泄,被茶叶所吸附。庆幸的是,随着信息透明化,茶农也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烟味茶也比较少出现了。
六、喝出霉味
霉味很好理解,但问题最大,通常是茶叶受潮霉变而产生的。受潮的原因有几种,可能是茶叶制作本身除了问题,干燥不到位,茶叶本身含水量过高;还有可能就是存贮环境湿度比较高,茶叶吸收了水分。
霉味是比较好辨识的,闻起来刺鼻,茶饼或者干茶潮潮的,有的甚至出现明显霉斑,这些是千万不要喝的。
以上几种口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也希望茶友们多多补充,以便让更多的茶爱好者能够更加简单清晰的辨别,远离劣质茶,拥抱健康。
一款好茶,是好原料+好工艺+好仓储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提倡多喝茶、喝好茶,前提是找到好的渠道,也要不断提高对茶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