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选车的时候都在纠结什么配置,车企给到的看上去特备诱人的“指导价”一般都是最低入门的配置,想要加行车记录仪?胎压监测?倒车影像+倒车雷达?……抱歉,得加钱,而且15万的车子基本都要1万起跳。
说实话,高配置有些需求是刚需,但有些需求可有可无,倒不如从三大件的角度入手性价比最高的那一款,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增添车载配件,不一定比原厂升级配置效果差。这些车载配件更新迭代也不肉疼,随时都能保持车机享受到最新最潮的科技。
01 小米100W USB-C快充,车载充电巅峰
一年前车载充电器最高功率也才36W,没想到今年小米竟然把它做到了100W快充,笔记本移动办公充电都不是问题。
这款小米车载充电器快充版,能够支持USB-C接口的100W输出,支持多种快充协议。而两个USB-A接口,支持双口输出,同时输出功率可达36W,单口输出功率最大均可达18W,可为设备提供快速充电。能够兼容大多数的电子设备。
此外这款产品采用进口主控芯片,4重电路保护,安全方面也无需担心。直接用在12V/24V点烟器和电源口上即可,油车、电车都适用。
02 华为50W无线充,熄火也能感应解锁
老一匹的车载快充最高支持27w,有炫酷的感应解锁和灯光秀,但是问题也很多,比如只能一侧解锁不是很方便,此外车子熄火断电之后,手机支架就得硬生生拔出来。
华为这款50W超级快充升级双侧智能开合感应,使用超级电容储电,当车辆熄火后,30分钟内仍可感应解锁,防脱落挂钩设计,稳固夹持手机,应对颠簸。标配爽口车载充电器,可同时链接无线车充和行车记录仪,一个点烟口,两种方式妙用。
还有全新3D风冷散热系统,同时冷却支架和手机,减少手机因过热保护导致充电功率下降的情况出现,大幅缩短充电时间。
03 云路 4K 双录行车记录仪,运动相机都省了
一说到行车记录仪,大部分人的偶会想到360、70迈、盯盯拍这些品牌,但车载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环境,稳定,绝对是行车记录仪的首要保障,花里胡哨的导航、智能语音并不是行车记录仪的刚需,因为还有更智能的手机。
给大家推荐的云路这个牌子,天猫就两款产品,以前是专做海外市场的,产品都走高端路线,价格高,但我觉得性价比也高。我去年双11就入手了一款R8S,一年没出过任何问题,夜拍的画质甚至超过了我的预期。
但最新的旗舰型号是这款云路R1pro,支持前后双录,单镜头是支持4K分辨率,双录是4K+1080P分辨率,后镜头是可以360度旋转,可以选择拍摄车内或者车尾。前镜头支持夜间微光拍摄,成像相对较好。而OBD线停车监控支持双模式,可以切换随车电或者常电,接口通常在方向盘下方。优点是可以自己安装,不需要拆东西,接了OBD线也不需要接其他电源线,缺点是OBD成本比较高。
04 途虎&铁将军胎压检测器,太阳能USB双充
胎压检测器,还是推荐安装内置式的,数据更准确,也不会被偷……当然稳定依然是首要考虑因素。
这款途虎和铁将军联合开发的电蝠TT7无线内置胎压监测,采用最新的英飞凌SP40芯片,监测灵敏准确,体积更小,功耗更低,使用寿命更长;显示屏采用黑底负显技术,读数更清晰,同时具有3位数显功能,读数更准确,自动感光技术,夜间自动调节屏幕亮度。
续航方面采用日本万盛高性能锂电池,寿命可达6年,具有太阳能和USB双充电模式,阴天续航可达20天;还有智能休眠功能,车辆停车2分钟后自动进入休眠状态。
05 智米车载空气净化器,新车必备
空气净化器这个东东,没必要买太贵的,同样的价格CADR选越高越好。而且车内空间并不是很大,如果没有虚标50m3/h的CADR就完全够用了。如果是新车当然还要考虑一下甲醛清洁效率。
推荐的这款智米车载空气净化器,采用优质直流无刷电机,搭载双涡轮风扇,强劲动力令车内气流形成立体循环,独特的360进风设计,内置双EPA12滤芯,强效过滤PMO.312),CADR值高达70m3/h。采用日本无刷电机,单电机搭载双涡轮风扇双滤芯的结构设计,令过滤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车舱内空气被高效过滤,严重雾霾天,在车内也可放心摘下口罩,畅快呼吸。
06 米家充气宝,“万能”充
车子胎压过高或者不足跑高速都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建议大家出行前都要看看胎压数据,然后适当的给车胎充气。
米家1S车载充气宝相较于1代充气宝优化了机芯性能,满电充气续航能力提升约45.4%,可在约11分钟内充满2个气压为零的汽车轮胎,或为8个气压不足的汽车轮胎补气。升级为数字芯片的气压传感器,胎压检测精度提升至1psi,误差更小。采用高精度合金压铸缸体,从0psi加压至150psi仅需20s,满足山地车气压减震器和公路自行车轮胎所需的高气压。
预置5种充气模式,限定气压默认范围,防止过量充气,安全无忧。内置2块2000mAh的18650锂电池提供动力,充气无需外接电源,摆脱冗长电源线的牵绊。升级Type-C充电接口,使用更方便。
写在最后:6款好用到爆的车载配件,对于没有相关配置的车机来说,每一款都是刚需。行车的安全、配件的稳定性都是更重要的事情,与其花里胡哨的堆砌一堆智能功能,倒不回归最本质的需求,把每一款配件的价值深度做到最大化。